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HPLC研究甘草次酸对三种黄酮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24 01:43

  本文关键词:HPLC研究甘草次酸对三种黄酮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大学》 2013年

HPLC研究甘草次酸对三种黄酮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覃苑  

【摘要】:通过总结分析近年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发现,中药活性成分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已有不少的报道,说明一种中药(或其中的某种成分)对其它中药(或其中的某种成分)的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药,有十方九草之说,然而从甘草和其配伍中药的成分的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进行甘草配伍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课题选择最常用的中药甘草的配伍为切入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对中药活性成分山奈酚、橙皮素及槲皮素血浆浓度及其组织分布的影响来阐明甘草的配伍组方机理。这也是中药组方规律研究的一种有意义的新探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一、建立HPLC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山奈酚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研究山奈酚与甘草次酸合用前后大鼠血浆及组织中山奈酚含量的变化。以SD大鼠为对象,灌胃给药后摘眼球取血,解剖摘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血浆样品在水浴中加盐酸水解,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辅助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山奈酚的浓度。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v/v),检测波长为370nnm,柱温为32℃。往组织中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沉淀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质,并在氮气流保护下吹干乙腈溶液,加流动相复溶后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奈酚的含量。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45:55(v/v),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为32℃。研究发现在高浓度服药时,甘草次酸的存在能快速在吸收阶段显著提高血浆的山奈酚浓度,表现了协同增强的作用。山奈酚单独用药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是C肝C肾C肺C心,加入甘草次酸并未改变山奈酚在大鼠体的组织分布特征。 二、建立HPLC测定大鼠橙皮素与甘草次酸配伍前后血浆及组织中橙皮素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甘草次酸对其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影响的研究。以SD大鼠为对象灌胃给药后摘眼球取血,解剖摘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血浆样品在水浴中加盐酸水解,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辅助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橙皮素的浓度。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2:48(v/v),检测波长为288nm,柱温为25℃。往组织中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沉淀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质,并在氮气流保护下吹干乙腈溶液,加流动相复溶后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素的含量。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v/v),检测波长为288nm,柱温为32℃。研究发现橙皮素与甘草次酸同时服用时,橙皮素高浓度组在消除阶段的血药浓度有显著性增大。橙皮素单独用药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是C肝C肾C肺,加入甘草次酸并未改变橙皮素在大鼠体的组织分布特征。 三、建立HPLC测定大鼠槲皮素与甘草次酸合用前后血浆及组织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甘草次酸对其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影响的研究。以SD大鼠为对象灌胃给药后摘眼球取血,解剖摘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血浆在水浴中加盐酸水解,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的浓度,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v/v),检测波长为37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箱控制在30℃,流动相经过0.45μmm薄膜过滤,进样量为20μL。往组织中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沉淀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质,并在氮气流保护下吹干乙腈溶液,加流动相复解后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组织样品分析的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2:48(v/v),柱温箱控制在32℃,流动相均经过0.45μm薄膜过滤,进样量为20μL。研究发现服药初期槲皮素在体内血浆浓度积累处于平衡,在消除相时期显出明显的浓度差。甘草次酸的存在能延迟槲皮素在肝脏中的分布吸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57.72;R284.2;R28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来;杨碧昌;何绍红;刘宁;;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及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徐舒;陈合兵;李洪;张琪;蔡红兵;颜贤忠;吕志平;;“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3 赵龙铉;张晓翠;赵春晖;沈平;杨君微;唐尧;;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路丽华,张惠,高蓉,尉琳琳,吴红,李晓晔;荧光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5 庞志功,汪宝琪,祁彦;用荧光法研究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药代动力学[J];分析化学;2001年02期

6 罗明标;刘维;李伯平;杨枝;;多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7年07期

7 程东旗,程海英;从方剂组方中看甘草的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2003年01期

8 王倩;常丽新;唐红梅;;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潘学军,刘会洲,贾光和,陈家镛;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过程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10 蔡亚岐,刘稷燕,江桂斌;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克明;;几种中药及与其他合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2 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鹿林;季乔雪;童佳兵;杨程;;基于NMR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3 秦伍根;白兰莉;蒋柏泉;;甘草酸的提取和纯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4 安金翠;葛淑俊;孟庆荣;王静华;孟义江;;甘草属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栾海云;许勇;杨美子;张树平;;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马陶陶;张群林;李俊;;中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J];安徽医药;2007年11期

7 白瑞;;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8 刘建玲;周珏;曲凡;;RP-HPLC法测定栽培甘草中3种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朱伟;丘小惠;阮新民;;补阳还五汤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中芍药苷、阿魏酸含量比较[J];北京中医药;2008年08期

10 贺立娟;王玉来;马玉峰;郭蓉娟;赵秀梅;李丹;杜雅薇;尹岭;;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大鼠行为学及血浆IL-6、TNF-α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梅,高素莲;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最佳提取条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范桂滨;黄志刚;;大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普通型肌肉痛性痉挛6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3 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周齐娜;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胃肠动力的关系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叶文峰,陈新,刘秀娟,孙凌峰;树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不同脾虚时期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曾明,张汉明,郑水庆,郑学洪;野葛中活性成分的动态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田呈瑞,李昀;银杏叶黄酮的乙醇提取方法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8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9 柴伟,于代华,高昌俊,杨永慧,孙绪德;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5期

10 陈建萍,谭红梅,吴伟康,罗汉川,梁天文,黄河清,赵湘茹;四逆汤方药对缺血心肌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甲基化后液相色谱法测定80%代森锰锌WP[J];农药;2007年08期

2 郭雪清;晏利芝;王英锋;刘海萍;;HPLC法测定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的L-苯丙氨酸杂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吴新安;赵刚;方云;汪天涯;;妇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J];中国药师;2007年02期

4 王永江;王健佳;;HPLC法测定蛤蚧定喘丸中甘草酸含量[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5 宫新统;林松毅;刘静波;李丹;黄金枝;;HPLC在高纯度蛋黄卵磷脂提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2期

6 郭娟;唐辉;芮鸣;代友彪;关丽;;HPLC法测定洋葱中异蒜氨酸[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6期

7 陈健;王玲;韦丁;宁正祥;;HPLC法测定仙人掌中芦丁的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8期

8 郑慧;齐邦峰;程仲芊;王亚婷;王兆金;;HPLC法测定橡胶填充油中稠环芳烃含量的研究[J];化工科技;2011年02期

9 张莘民;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1991年01期

10 刘超,倪永年,麦曦;HPLC法测定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的含量[J];江西化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卫;张海霞;黄华宇;李仁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华;刘刚;谢雅君;张睿;姜韧;谭生建;;HPLC法测定七味广枣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唐熙;李小晶;唐泓;陈旻实;吕水源;江晓芬;陈佳敏;杨翔;;HPLC检测塑料制品中苯乙酮残留量[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海妹;展学孔;曹俊;;HPLC法测定夏天无薄膜衣片中原阿片碱含量[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蔚芝;黄嫣嫣;刘吉众;赵睿;马会民;刘国诠;;微流控芯片阵列多肽合成与HPLC分析[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6 郭时金;沈志强;张志美;张颖;;HPLC法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蜂胶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方法的研究[A];兽医药品学——2010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云华;龚慕辛;张超;宋亚芳;于萍;;鬼箭羽饮片中香橙素含量的HPLC测定[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春霞;常玉炜;Lin Dayin;陈世礼;吴泽明;许国旺;;HPLC-芯片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摘要论文集[C];2010年

9 包晓华;巴根那;白明刚;;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协日嘎四味片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常桃言;彭柳;康红英;;HPLC测定治痢宁片中苦参碱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胡德荣;[N];健康报;2010年

2 张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郭文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王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桂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周平安;[N];健康报;2008年

7 李延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王晓冬;[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李志坚;[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10 记者 计纲;[N];中国包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维兵;四种新型18β-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修饰物成药性的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冯菊红;齐墩果酸、18β-甘草次酸和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的初步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永红;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研究及其HPLC方法与微生物测定法含量测定结果的量值统一[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清安;沙苑子中酚类物质研究及其抗氧化成分的HPLC筛选[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建雄;银翘柴桂汤HPLC指纹图谱及其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宜融;树豆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翟红昌;基于HPLC技术的南海北部浮游植物色素与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胡君;三萜骨架功能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曹建军;地黄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及种质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子双;甘草次酸对新生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苑;HPLC研究甘草次酸对三种黄酮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年

2 徐静;甘草次酸及乙酰甘草次酸的制备和纯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大成;拟肝靶向甘草次酸类抗癌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4 曹姗;口服甘草次酸急性毒性、体内分布及对血清离子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闵杰;11-脱氧甘草次酸磷酰氮芥酯类抗癌复合物的制备及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闫菁华;用于静脉炎的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高苗苗;甘草次酸抗癌复合物及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蔼;救必应质量标准与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9 马红艳;甘草次酸类抗癌复合物的合成及光果甘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10 吴倩;紫杉醇的SPE-HPLC分析方法建立及初分离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HPLC研究甘草次酸对三种黄酮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9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a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