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分析蛋白表面疏水性
本文关键词: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分析蛋白表面疏水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分析蛋白表面疏水性
余晶梅
【摘要】:蛋白表面疏水性是蛋白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对于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构象及生物活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疏水作用为主的层析分离蛋白质方法的重要依据。了解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表面疏水特性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其结构变化和生理活性,对于优化蛋白分离过程也有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HIC)法,探究不同因素对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得到一些规律性认识。主要结果如下: 首先以8-苯氨基-1-萘磺酸铵盐(ANS)为荧光探针,优选了测定体系的pH值和ANS浓度,测定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指数S0,考察了温度、盐、变性剂、辛酸钠(NaCA)等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牛免疫球蛋白(bIgG) So的影响。发现温度对BSA和bIgG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呈现相反的规律。不同盐对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与相关离子的Hofmeister序列位置相关,稳液盐和中性盐存在时蛋白质的S0值大于离液盐条件下的S0值。BSA和bIgG的表面疏水性受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盐酸胍浓度升高,BSA的S0值明显减小,而bIgG的S0值先增大后减小。NaCA浓度提高,BSA的S0值逐渐减小,而bIgG的S0值则几乎没有变化。 运用荧光光谱法进一步分析荧光探针-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比较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Scatchard非线性方程适合分析BSA-ANS及IgG-ANS体系,获得结合位点数分别为5.8和10.7,结合常数分别为3.37×106M-1和3.34×104M-1。利用Adair公式分析BSA-ANS体系,不仅获得结合位点数5,还可得到各位点相应的结合常数。 采用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以Phenyl Sepharose6FF为层析介质,选取牛血清白蛋白(BSA)、牛免疫球蛋白(bIgG)和溶菌酶为模型蛋白,测定不同条件下蛋白的容量因子k',表征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变化。发现三种蛋白质的lnk'随着(NH4)2SO4和NaCl浓度升高而增大,随NaSCN浓度增大而减小。基于优先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得到的三种蛋白质在稳液盐(NH4)2SO4和中性盐NaCl存在时的水分子释放数为正值,而离液盐NaSCN条件下,水分子释放数为负值。相同浓度Na2SO4、(NH4)2SO4NaCl、 NH4Cl及NaSCN溶液,BSA和bIgG对应的k’依次减小。pH在3-8范围内,对于BSA和溶菌酶,pH值越接近等电点,k’值越大,而bIgG的k’值则随pH的升高而增大。三种蛋白质的k’值受盐酸胍浓度影响的整体趋势相同,均随盐酸胍浓度的升高而减小。辛酸钠浓度从0升高至75mM, BSA的k’值先减小后增大,而bIgG的k’值则保持在1.7左右。随着乙醇添加量的增大,三种蛋白质的k’值均不断减小。 比较荧光探针法测定的S0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测得的k’,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不同NaCl、(NH4)2SO4浓度以及不同盐类存在时,BSA和bIgG的S0能与容量因子较好地对应。BSA的S0随盐酸胍浓度的变化情况与k’值的变化一致。保持辛酸钠/蛋白质的浓度比相同,荧光探针法测得的辛酸钠浓度0~4.5mM范围内的S0值与辛酸钠浓度为0~50mM时BSA的k’值变化规律相同。结果表明,荧光探针测定的蛋白质在不同溶液中的表面疏水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蛋白质在疏水层析柱上的保留行为。 本文利用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一方面充分了解蛋白质的表面疏水特性,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为蛋白质的贮存和配方优化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疏水结合起主导作用的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和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等蛋白分离过程,表面疏水性信息有助于预测蛋白质的保留行为,改善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4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保生;薛春丽;王晶;杨超;吕运开;;光谱探针猩红S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发光光谱(英文)[J];发光学报;2011年01期
2 冯喜增,白春礼,林璋,王乃新,王琛;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反应[J];分析化学;1998年02期
3 易平贵,刘俊峰,商志才,俞庆森;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基蓝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6期
4 黄芳;马骁;沈青;;Hofmeister效应对生物和化学体系的影响[J];广州化学;2010年04期
5 刘国庆;陈飞;赵亮;范里;谭文松;;表达单克隆抗体的CHO细胞无蛋白培养基的优化[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6 李向荣;郭伟;卢雁;;牛血清蛋白在盐酸胍和尿素体系中变性的微量热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5期
7 杨曼曼,杨频,张立伟;荧光法研究咖啡酸类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J];科学通报;1994年01期
8 杨曼曼,席小莉,杨频;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的等效性论证[J];科学通报;2005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霞;范阔海;;荧光探针法研究铅离子对小牛胸腺DNA构象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肖厚荣;王中风;杨红;吴茜茜;张洁;蔡敬民;;Zn~(2+)与苹果多酚氧化酶相互作用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史成娣;;应重视对引用文献中数理公式的审核[J];编辑学报;2010年02期
4 路苹;于同泉;王淑英;王建立;杨柳;;蛋白质测定方法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聂丽华,赵慧春,王学斌,王旭;荧光法研究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尹燕霞,吴和珍,魏群;荧光光谱法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与其激活剂的相互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丁焕平;陈晓波;杨秀清;李辉;王水峰;郭敬华;;头孢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吴刚珂;李杨;颜承农;;中性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9 汪永红;吴刚珂;颜承农;;茜素紫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10 颜承农;刘晶;刘义;;茜素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永辉;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光电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郭玉梅;偶氮染料的生物毒性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肖深初;三嗪卟啉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彭国平;磷酸化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魏永锋;荧光分析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0年
6 杨炜春;几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孙秀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刘雪锋;几种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D];江南大学;2005年
9 林爱华;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和心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晓红;甘露寡糖/DC-SIGN及小肽/DNA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英;喜树碱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徐扬;固相法合成ACE抑制肽类似物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薛永亮;寡肽转运蛋白PepT2的表达及阿魏酸药物分子的修饰[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晓甜;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亚北;新喹诺酮药物普卢利沙星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章;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晓静;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作用研究及应用[D];烟台大学;2010年
8 冯蔚宗;罗伦隐球酵母脂肪酶纯化与ANS快速测定脂肪酶热稳定性方法的建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维维;喹诺酮与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培氟沙星配合物的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董薇;水溶性CdSe/ZnS量子点与丹皮酚、槲皮素的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宗保,吴金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探讨[J];福建分析测试;2003年02期
2 张保林,,王文清,白凤莲;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3期
3 朱铿,童沈阳;荧光黄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4期
4 冯喜增,金瑞祥,曲芸,何锡文;各种离子对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反应的影响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6期
5 童义平,李伟,林燕文;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血清白蛋白构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5期
6 高量;游磊;朱明龙;谭文松;;rCHO细胞在葡萄糖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与代谢特性[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张忠慧;孟小波;孟祥瑞;华欲飞;;尿素变性对大豆分离蛋白粘接强度和分子结构的影响[J];中国胶粘剂;2007年12期
8 陈英文;黄任远;沈树宝;高坤;胡云龙;;用高效廉价载体培养CHO细胞生产rHuEPO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9 卢继新,张贵珠,赵鹏,何锡文,史慧明;阿霉素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共存离子对反应影响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7年09期
10 马春琪,李克安,赵凤林,童沈阳;牛血清白蛋白与铬天青S作用机理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鑫;李振兴;张根成;费正皓;;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胶束聚集数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2 倪人捷;黄煜;姚成;;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的测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李新宝;徐丽;孟校威;韩智慧;雒廷亮;刘国际;;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12期
4 李芳;杨健国;贾文平;高婷;;MTHBM-Ni荧光探针法快速测定氧氟沙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4期
5 耿予欢;李国基;魏东;李琳;;荧光探针法测定极地雪藻自由基含量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4期
6 章苏宁;张健;宋晓秋;经晓兰;;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Twee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J];光谱实验室;2010年04期
7 甘孟瑜;刘艳;马利;郝少娜;李志春;;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复配乳化剂的聚集行为[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年02期
8 苏凤宜;邢新会;;利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检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J];化工学报;2008年10期
9 甘孟瑜;李小梅;马利;潘登;;荧光探针法研究乳化剂对硅/丙核壳乳液聚合行为的影响[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9年03期
10 程定玺;杜刚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乐果——以钙黄绿素-Pd~(2+)作为荧光探针[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喜;高爱敏;吴荣谦;李楠;;用荧光探针法监测细胞膜电位的动态变化[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2 马丽;徐扬;卢奎;;荧光法研究HRRC四肽与DNA的相互作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汪承润;何梅;李月云;姜传军;田刘敏;王勤英;;植物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不同检测方法比较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赵彭涛;李志超;董明清;贾斌;张莉莉;;LPS对培养的BPAECsⅠ型Na~+/H~+交换器活性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马丽;徐扬;卢奎;;荧光法研究KKAKVC六肽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东翔;李一鸣;;聚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与小分子复配体系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慧勇;张仕彪;王键吉;;荧光探针法研究离子液体[Cnmim]Br(n=4,6,8,10,12)与小牛胸腺DNA的缔合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8 陈玲;许虎君;陈雪;李丹;;支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和性能[A];“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梁建琴;高华方;李洪敏;赵智贤;张广宇;王巍;王金河;杨海英;冯士生;;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连欣;朱波;陆雯;薛耀明;;葡萄糖再灌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蒋寒;[N];科技日报;2009年
2 张旭;[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翌;表面活性素在溶液中胶束化行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邰书信;新型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其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晶梅;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分析蛋白表面疏水性[D];浙江大学;2014年
2 万笑可;烷基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的合成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3 刘艳;荧光探针法研究硅-丙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胶束化行为[D];重庆大学;2010年
4 吕品;针氧疗法对兔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杨璐;荧光探针法测定药物残留量及其分析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董莉莉;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郝少娜;荧光探针法研究硅丙核/壳乳液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D];重庆大学;2010年
8 黄世江;荧光探针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违法添加物[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徐欢;对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胶束化行为和结晶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周文骏;铈配合物定点水解切断DNA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荧光探针法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分析蛋白表面疏水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