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HEA)的合成及其对PES膜的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5 23:33

  本文关键词:抗菌型两亲共聚物P(HMBA-PEGMA-HEA)的合成及其对PES膜的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抗菌型两亲共聚物P(HMBA-PEGMA-HEA)的合成及其对PES膜的改性研究

陈曦  

【摘要】:材料表面的污染问题一直是众多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它包括致密表面污染和多孔(膜)表面污染。材料表面本身的疏水性是引起表面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提高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可以有效缓解污损问题。聚乙二醇类(PEG)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亲水抗污改性材料,它容易与水形成氢键并在材料表面形成水合层,从而有效阻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和细胞的粘附。除蛋白类、细胞类污损,材料表面的污染一般还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黏附,研究表明将抗菌基团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引入表面中可进一步拓宽材料在防污领域的应用。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和抗蛋白吸附性能协同作用的防污涂层,选择亲水性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和已被证实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天然抗菌剂-辣素衍生物HMBA,以及丙烯酸羟乙酯(HEA)三种单体,采用常规自由基聚合制备出两亲性梳型共聚物P(HMBA-PEGMA-HEA)。利用FT-IR、 1H-NMR、GPC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量进行表征。随后将共聚物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交联后形成聚氨酯涂层。采用静态接触角、XPS和AFM研究了聚氨酯涂层表面的润湿性能、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通过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涂层表面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拟蛋白考察了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于90%,抗蛋白吸附效果也可达到97%,表现出优异的抗菌与抗污性能。进一步将两亲共聚物P(HMBA-PEGMA-HEA)用于聚醚砜(PES)膜的共混改性,考察两亲性共聚物对膜的亲水抗污改性作用,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了含有不同改性剂组成和含量的两种系列共混膜。利用XPS和SEM对改性膜的表面化成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共混膜表面的润湿性能,膜通量和分离性能、抗菌性能以及抗蛋白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与纯PES膜相比,改性膜的水接触角降低,改性剂含量为2%时,水接触角为37.70,膜的亲水性能显著增强。同时纯水通量由空白膜的71.6 L/m2h增加到186.9 L/m2h。改性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抗蛋白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强,起到了显著的亲水抗污改性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作鑫,黄英;季铵盐基聚硅氧烷的抗菌活性[J];纺织学报;2003年05期

2 程剑;于良民;;N-(2,3,4-三羟基-5-丙烯酰胺甲基苄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上海涂料;2010年06期

3 徐经委;于良民;李霞;杨玉臻;;自抛光防污涂层及评价技术的发展[J];涂料工业;2011年12期

4 王小娟;孙海静;房成;王振;高学理;;抑菌性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水处理技术;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美玲;低表面能及改性丙烯酸系列无毒防污涂料制备与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丽娟;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接枝聚多巴胺涂层的设计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东旭;MMA基两亲性高分子的合成及其对PVDF多孔膜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程强;两性离子改性聚丙烯腈超滤膜抗蛋白质污染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花;于海容;夏建飞;张菲菲;夏延致;李延辉;;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2年01期

2 张忠平;硫化铜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J];安徽化工;2002年05期

3 郑志;吕艳丽;;膜法沼气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赵成茂,董泉玉,扬从贵,程怡;用电渗析法分离牛磺酸与硫酸钠混合水溶液[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1期

5 毕英;石驰;;反渗透工艺在冷轧废水脱盐处理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6 张新妙,王湛,刘美;死端微滤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纪树兰;谷维梁;张国俊;;渗透汽化过程分离乙醇-水的模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刘猛,王浚;一种富氧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温度特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张秀莉,张卫东,张泽廷;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吸收传质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何敬昌;彭乔;;磷酸溶液中铝阳极氧化分离膜的性能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伟锋;楼永通;褚红;叶海林;;膜分离技术在电镀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简介[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孙文敏;;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寅初;吴礼光;项贤富;高从堦;;絮凝-膜法处理甲壳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燕;钱英;彭跃莲;刘淑秀;纪树兰;;纳米TiO_2/PVDF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颖;关毅鹏;;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应用研究与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从堦;;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再利用[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7 唐娜;马敬环;王嘉宁;王海涛;鞠兴文;;热致相分离制膜条件对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结构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8 薛娟琴;王召启;李伟达;田宇红;;中空纤维膜吸收低质量浓度SO_2的特性[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保安;吕晓龙;马世虎;阚彬;;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化学清洗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永林;刘梅城;翟振山;姜海龙;;板式超滤技术在维生素C生产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水平;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赵强;聚电解质络合物的可加工性及其功能材料的构建基础[D];浙江大学;2010年

3 肖伟;Silicalite-1沸石及炭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韩俊南;杂萘联苯聚芳醚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韩润林;杂萘联苯聚芳醚砜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尼姝丽;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侯晓川;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提取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冰冰;中空纤维膜组件膜蒸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型伟;界面聚合法制备分离CO_2复合膜及成膜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犇;生物启发下的渗透蒸发膜制备与过程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疏水性SBA-15/PDMS杂化膜制备及分离乙醇/水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英;苯系物的新型吸收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颜晓;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谢荣华;聚氯乙烯超滤膜亲水性改性及水过滤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勇;新型可降解载药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段晓杰;纳滤膜的荷电性能及对盐水溶液体系的截留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潘振江;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丽;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蕾蕾;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岩;超滤膜性质对海水超滤过程的影响及海水超滤分级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始栋;;船舶防污技术发展现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01年04期

2 吴始栋;舰船防污和环境保护[J];船舶;2002年02期

3 邓继勇,肖鑫,张献进;自研磨型无毒船底防污涂料的研制[J];材料保护;2001年02期

4 苗小郁;李建生;王连军;孙秀云;;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3期

5 郑群锁;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1期

6 赵晓燕;海洋天然产物防污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年04期

7 金晓鸿;;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和发展(Ⅲ)——世界防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6年01期

8 孙秀珍,张碧珍;壳聚糖超滤复合膜研制[J];东海海洋;1999年02期

9 张占平;齐育红;刘述锡;马永庆;刘红;;船舶防污涂料与防污剂的研究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建龙;彭永臻;王淑莹;;膜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新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良民;环境友好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海洋防污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初义;松香与顺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J];湖北化工;1993年01期

2 吴莉莉;吴健;徐志康;;一种含糖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3 黄霞;陈家昌;申长雨;刘春太;李倩;张世勋;;氨基酸衍生联酚与聚乙二醇两亲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塑料;2009年04期

4 魏志勇;刘炼;曲超;刘洪泽;齐民;;生物可降解聚酯酰胺共聚物的设计、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2010年04期

5 ;氟塑料粘接剂的研究——一、氟烯烃共聚物胶液的研制[J];塑料工业;1975年01期

6 孙巨;朱源根;蔡济阳;;乙丙共聚物粘度添加剂的实验室研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3年01期

7 刘晓国,官文超,李贤;纳米C_(60)/C_(70)-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8 公瑞煜,李建蓉,肖传健,胡明慧,石朝周,官文超,王洛礼,刘景民;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的构性关系[J];化工学报;2002年11期

9 徐僖;朱清泉;郑邦乾;严文俊;蔡淑姜;;水溶性顺丁烯二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和防垢效果的研究[J];石油化工;1983年11期

10 刘德胜,魏建华,解士杰,韩圣浩,梅良模;准一维有机共聚物的量子阱特征[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金耀;李惠林;Shih-Yaw Lai;Jinder Jow;;共聚单体含量对VERSIFY共聚物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2 李晶;吴飞鹏;王尔鉴;;新型AEBA改性阳离子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王滨;许月悦;鲁阳;陈宇;;温敏聚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4 孙万赋;唐军;乔爱新;闫秀玲;赵新;;聚丙烯酰胺及其水溶性共聚物的谱学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传晓;[N];中国化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燕;(甲基)丙烯酸短碳链全氟酯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光岩;功能化烯烃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3 邱广明;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功能化膜与微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丁师杰;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组成关系的线性与非线性群子理论[D];北京化工大学;1993年

5 张瑀健;仿核酸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以及糖囊泡荧光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鲁代仁;离子键超分子线性聚合物、星形杂臂共聚物的设计、合成与自组装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陈珍明;聚醚酯共聚物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肖丽红;含杂萘联苯结构多元共聚芳醚的合成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笑;新型含核酸碱基的双亲可降解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形态、分子识别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翁盛光;己内酰胺共聚物与己内酯共聚物反应挤出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欣然;响应性超支化聚酰胺酯接臂星形共聚物制备及表征[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左威武;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橡胶的制备、结构和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非凡;偏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炭化物的吸附和电化学性质[D];浙江大学;2015年

4 陈曦;抗菌型两亲共聚物P(HMBA-PEGMA-HEA)的合成及其对PES膜的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姜伟峰;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叶桂香;温度敏感性二嵌段星型共聚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华佳捷;不同分子链微结构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降解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辉;新型螺[芴-9,9'-氧杂蒽]类共聚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群来;水溶性无机—有机多元共聚物制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李军;蓄热调温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抗菌型两亲共聚物P(HMBA-PEGMA-HEA)的合成及其对PES膜的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3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