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乙二醇—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2年
聚乙二醇—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易虎强
【摘要】: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头号杀手”。化学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两个重要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往往毒副作用大,基因则在体内循环时极易被核酸酶降解,导致两者疗效较差。因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制备低毒高效的载体材料运载化疗药物或者治疗基因到达肿瘤组织,从而定向杀死肿瘤细胞,治愈癌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具有稳定的结构,数十纳米的颗粒尺寸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等优点,是目前经常使用也研究最多的纳米载体材料之一。纳米胶束可以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方式运输到肿瘤细胞,前者利用载体胶束可控的纳米尺寸逃避网状内皮吞噬系统(RES)的吸收和增强渗透保留效应(EPR效应)实现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后者则是在胶束表面修饰有靶向配体,生物标记分子等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主动靶向到肿瘤细胞。本论文设计和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聚氨基酸(PAA)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以作为药物、基因或两者共传递的纳米载体。本课题的研究为发展高效低毒的抗肿瘤纳米药物提供依据,为开辟个体化治疗提供相关技术保障。 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部分: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分别介绍了PAA材料和聚乙二醇-聚氨基酸(PEG-b-PAA)材料的特点与合成方法。然后介绍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特点以及基于聚合物胶束的药物控释体系在药物传递和基因传递及两者共传递的应用。 第二部分:通过大分子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_2)引发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酸酐(Lys(Z)-NCA)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MPEG-b-PZLL-NH_2),然后利用此两嵌段共聚物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再次引发亮氨酸酸酐(Leu-NCA)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b-聚(L-亮氨酸)(MPEG-b-PZLL-b-PLLeu),最后酸解脱去PZLL侧链的保护基获得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三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L-赖氨酸)-b-聚(L-亮氨酸)(MPEG-b-PLL-b-PLLeu)。共聚物经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与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所设计的三嵌段共聚物。 第三部分:制备了MPEG-b-PLL-b-PLLeu胶束,使用动态光散色(DLS)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Zeta电位仪对胶束的稳定性、粒径和电位进行了考察,发现聚合物胶束具有较强稳定性,粒径均低于100nm,电位在50mv左右。胶束的体外药物控制释放研究表明,该胶束对基于阿霉素(DOX)的药物模型具有较好的控释行为并且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药物载体。同时该胶束能与质粒DNA(pDNA)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复合物,所形成的复合物在人胚肾细胞293T(HEK293T)中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材料的以上性质使得该系列嵌段聚合物胶束有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并有望实现药物和基因共传递。 第四部分:采用第二部分类似的实验方法合成了端羧基聚乙二醇-b-聚(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b-聚(L-亮氨酸)(HOOC-PEG-b-PZLL-b-PLLeu-NH_2),然后在PLLeu末端连接上具有荧光属性的芘丁酸(PBA)和在PEG端接上能够和功能化环糊精(CD)发生包结配位作用的金刚烷(AD),,最后使用33%HBr/AcOH溶液酸解脱去PZLL侧链的苄氧羰基保护基得到金刚烷-聚乙二醇-b-聚(L-赖氨酸)-b-聚(L-亮氨酸)-芘丁酸(AD-PEG-b-PLL-b-PLLeu-PBA),FT-IR、~1H NMR、DLS表征与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所设计的嵌段共聚物并具有较小的胶束粒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3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荆晓;王慧媛;许小丁;陈巍海;张先正;;用于基因和药物传递的多肽及聚多肽材料[J];高分子学报;2011年08期
2 田小艳;张敏;张恺;高传东;邱建辉;;化学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2期
3 袁华,任杰,马广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4 陈心;罗素兰;张本;长孙东亭;;多肽固相合成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年01期
5 余巧;潘仕荣;杜卓;;紫杉醇自组装核壳型纳米胶束的制备与性能[J];药学学报;2008年04期
6 王慧云;崔亚男;张春燕;;影响胶体粒子zeta电位的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20期
7 杨子刚,袁建军,程时远;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聚乙二醇-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的合成及其表征[J];应用化学;2004年06期
8 霍美蓉,周建平;药用辅料研究新进展——生物可降解聚合物[J];中国天然药物;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树理,柴孟贤,张明习;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5期
2 陈晓媛,王港,黄锐;毛细管中聚合物熔体不稳定流动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3期
3 沈彦涵;王启飞;戚嵘嵘;刘翘楚;周持兴;;丙烯酸共聚物增容PA6/(E/VAL)共混体系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1期
4 宁方林;蒋智强;黄险波;刘思扬;;PC/PBT合金体系热老化行为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8期
5 阳范文;赵治国;何浏炜;;几种聚乙烯毛细管流变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1期
6 马海红;邱谨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8年04期
7 王胜碧;;磁性导电聚苯乙炔薄膜的合成与表征[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杨秀伟,张礼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源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3期
9 徐常龙;曹小华;柳闽生;喻国贞;;自组装单层膜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蔡湘雯;肖安国;;新型星形聚膦腈基杂臂聚合物的合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文峥;陈桂云;周海燕;;加替沙星壳聚糖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药学分卷Ⅱ)[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宪;抑制素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炳涛;可降解PLA-PBT共聚酯的合成与改性[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建良;PEG交联云细胞瓣多信号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旻;氧氟沙星酰腙配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活性及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1年
6 田晓伟;新型高纯微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与开发[D];复旦大学;2011年
7 党奇峰;低温超大孔温敏水凝胶的制备、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对虾类淋巴细胞3D培养体系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王净;两亲性多肽的合成、自组装和界面吸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赵立臣;生物医用纯镁和Mg-Zn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马素永;重组甘氨酸-胸腺素β4生产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挺;基于ATRP技术与“click”反应制备环形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其热敏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坤;齐聚谷氨酸多肽的合成[D];郑州大学;2010年
3 薛玉华;快速响应性敏感大孔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溶胀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宏慧;几种寡肽的固相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徐扬;固相法合成ACE抑制肽类似物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伍江卓;寡肽类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人寡肽转运蛋白2表达初探[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段艳琴;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涂膜性能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银豪;双亲嵌段共聚物P(BA-b-AM)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李晨;甲基丙烯酸甲酯阴离子聚合的研究及副反应的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寰贝;魔芋葡甘聚糖、胶原蛋白及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支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眭伟民,戎戟,俞显芳,王雨民;聚乳酸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2 李国锋,陈建海,刘立捷,郭丹,晏媛,许重远,陈志良;结肠菌群触发型5-氨基水杨酸壳聚糖胶囊大鼠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袁建军,李英顺,李小琴,张小红,程时远,江雷,封麟先;聚苯乙烯-b-聚氧乙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敏;来水利;宋洁;邱建辉;;1,4-环己烷二甲醇对可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共聚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邱利焱,朱康杰;聚膦腈/聚酸酐共混物的相容性和水解行为[J];高分子学报;2001年05期
6 付慧莉;程巳雪;卓仁禧;;用于基因传递系统控制释放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9年02期
7 李孝红,袁明龙,熊成东,邓先模,黄志镗;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和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1999年01期
8 蔡志江,成国祥;聚羟基丁酸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年03期
9 刘艳萍,伍林,李世荣,王存文,喻发全;扩链/交联聚酸酐的合成及降解性能[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8期
10 杨革生,沈新元,杨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J];合成技术及应用;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少广;谢晓峰;尚玉明;靳豪;徐景明;周其凤;;磺化嵌段型共聚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8年01期
2 王国建;薛冰;;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6期
3 齐思;聚氨酯泡沫用有机硅匀泡剂[J];塑料工业;1975年04期
4 陈稀;付波涛;王依民;吴宗铨;;聚酯—聚醚系列嵌段共聚物结晶性能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5 董擎之;顾利霞;孙桐;;PEG-PET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1年09期
6 王漓江;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动向[J];皮革化工;1993年03期
7 ;改善了加工性能的白炭黑补强的轮胎胎面胶料[J];橡胶参考资料;2001年06期
8 王正梅;邓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贺齐群;谢鹤楼;张海良;;含偶氮苯液晶链段的ABC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高彬;董申;曹永智;;制图外延法自组装有序纳米微结构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天白;;2011年度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邀请报告荣誉奖”获奖人报告 基于高分子软物质特性构建嵌段共聚物非平衡相[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跃;钱虎军;吕中元;;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蓉平;左彪;高杰;张丽;王新平;;分子水平研究AB及ABA型氟化嵌段共聚物甲苯溶液气液界面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卜伟锋;;基于多酸-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和囊泡[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德志;刘杰;魏西莲;张骞;郑利强;;两类阳离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与嵌段共聚物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何鹏;俞炜;周持兴;;烯烃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流变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和亚宁;陈振;王阳;何薇;王晓工;;双亲性二芳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光控自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吕中元;张静;;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补丁粒子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李晓;高军鹏;韩艳春;;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和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制备波段可调及全波段抗反射薄膜[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光;陈群;王源身;邬学文;;~1H-MAS方法表征PS-PI嵌段共聚物界面[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向明;[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易继哲;[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乐天 编译;[N];计算机世界;2009年
4 组稿 李法瑞;[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孙伯庆 栾瑛洁 孙宇;[N];中国化工报;2000年
6 平其能;[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杨栋;[N];中国纺织报;2004年
8 河芳;[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蒋中秋;[N];中国包装报;2009年
10 彭展;[N];中国包装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黏弹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侯小东;新型光学活性聚苯乙烯-b-聚乳酸/纳米晶体杂化材料的化学、物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要旸;亲水性聚合物在基因载体、表面蛋白固定及蛋白结晶方面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柳;生物可吸收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胶束药物控释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谷巨明;碘仿作链转移剂的氯丁二烯乳液聚合及嵌段共聚物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张国杰;自洽场理论Fourier空间解法:ABC星型与线型嵌段共聚物相图计算[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育才;聚磷酸酯的控制合成及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陈峥;新型含噻吩或咔唑发光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魏正方;PPO(MePEG)-b-PLLA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立权;共聚物的多尺度微相结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云;槲皮素聚已内酯—聚乙二醇—聚已内酯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柏泽伟;嵌段共聚物与二氧化硅胶体粒子之间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鑫;ATRP法合成含糖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张飒;NAS介导可酰胺化的环境敏感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芬芬;星型PLA-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旭;pH/温度响应性聚磷酸酯全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帅;旋流场中胶束结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高明明;嵌段共聚物PS-b-PMMA在空气/水界面的聚集行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曾文娟;两亲性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韩晓宇;温度/双pH敏感性嵌段共聚物PDEAM-b-PDMAEMA-b-PMAA的ATRP及胶束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聚乙二醇—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