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结构的演变及电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石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结构的演变及电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科技大学》 2012年
石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结构的演变及电学性能研究
黄桥
【摘要】: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并对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结构变化以及导电性能进行研究。基于Hummers法,通过改变工艺因素参数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氧化石墨通过超声剥离和高速离心处理制备了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采用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分别对氧化石墨和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获得了具有不同结构属性的氧化石墨还原产物以及石墨烯产物,并通过真空抽滤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薄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软件模拟计算石墨、氧化石墨和石墨烯的能带结构。通过XRD、FTIR、Raman、UV-vis、TG-DTA、激光粒度分析(LPSA)、Zeta电位分析、SEM、AFM、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各阶段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过程中,增加高锰酸钾用量或延长中温阶段的反应时间有利于石墨的插层氧化,形成较高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产物;石墨经氧化后,结构层键合大量含氧官能团,层间距增大,结构层π键共轭体系遭破坏,基本丧失导电性能;随氧化程度的增加,氧化石墨产物的“插层氧化”逐渐趋于完全,结构中的含氧官能团含量逐渐增加,产物热稳定性越差,导电性能越弱;氧化程度越高的氧化石墨在纯水或碱性中的剥离分散性越好,通过超声剥离和离心处理可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烯胶状悬浮液,获得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厚度在1.4nm左右,横向尺寸多数分布在1~2μm范围内,在凝聚成膜时,可通过自组装形成与氧化石墨结构特征相似的有序层状堆叠结构;在还原过程中,由于结构层含氧基团的不完全去除,以及氧化-还原过程中氧原子的嵌入与脱失对碳层平面造成的破坏,导致未剥离完全的氧化石墨经还原后产物的结构层之间形成“类石墨相”结构;氧化石墨烯经还原后,含氧基团的去除,表面π键共轭体系恢复,导电性能部分恢复,同时片层厚度减小至1nm左右,此时结构层由于残存的含氧官能团较少,在凝聚成膜过程中不能形成自组装有序堆垛结构,使得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呈非晶状态;石墨烯和石墨的价带和导带在费米能级处发生接触,呈半金属性;含氧基团中的O2p轨道电子与石墨烯在费米能附近处价带中的部分C2p轨道电子成键,导致费米能级附近价带电子态削弱,使得C8O2(OH)2氧化石墨模型产生较宽的带隙;含氧基团移除,导致原本在费米能级附近与O2p态成键的部分C2p态向费米能级移动,离域化π电子恢复,使得C_8OH化学转变石墨烯模型具有相对较小的带隙宽度。 本论文的研究揭示了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产物的结构变化规律与电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制备方法的选择、过程的控制及性能的可控性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13.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焕焕;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MCF-7细胞毒性探索[D];郑州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莉;张天友;张东;;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剥离氧化石墨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年01期
2 张天友;张东;;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影响因素初探[J];功能材料;2009年10期
3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4 王丽莉;万强;胡文军;赵晓平;;金刚石与石墨局域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的第一原理分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年06期
5 傅玲;刘洪波;邹艳红;李波;;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时影响氧化程度的工艺因素研究[J];炭素;2005年04期
6 袁小亚;;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7 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11期
8 胡耀娟;金娟;张卉;吴萍;蔡称心;;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9 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黄桥;;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全红;吕伟;杨永岗;王茂章;;自由态二维碳原子晶体—单层石墨烯[J];新型炭材料;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前库;层状BC_x化合物的合成与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王春;纳米金刚石、碳纳米管、石墨烯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徐超;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声意;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加宏;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电子材料能带结构与性质[D];东南大学;2006年
3 高荣顺;ZnO紫外光敏电阻制备及电子能带分析[D];广州大学;2008年
4 朱卫娟;碳纳米管/石墨片与其它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张磊;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青岛大学;2009年
6 高伟吉;MgZnO电子结构及ZnO高压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伟中;分形石墨—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及其荧光灯发光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在;孙兆奇;刘艳美;马永青;戴鹏;;简谐晶体高温比热的量子修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孟影;张晓森;汪月琴;;用简并微扰法分析金属晶体中散射波较强情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惠贤民;;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桑葚多糖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王艳娇;谭红;杨鸿波;舒海霞;聂积;王天;何锦林;;NaCl对Hg在土壤中吸附规律及动力学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李嘉亮,陈益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一种新的论证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丁长庚;用近自由电子近似法计算硅的能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7 余宗宝;吴雪莲;任丽宏;徐志雄;李国斌;;油酸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的红外光谱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8 周银;侯朝霞;王少洪;王立国;隋春华;王彩;;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发展应用概述[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9 岳兰;孟繁新;;沉积温度对纳米Zn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0年05期
10 顾怀怀;程秀兰;施亮;林昆;;金属纳米晶存储器件数据保持能力建模与验证[J];半导体技术;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祥;卢祥国;王荣键;李强;;Cr~(3+)调部剂对二元、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万勰;姚征;张洪武;;界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磊;陆启生;李莉;;组合激光辐照CdS实验与耦合系数测量[A];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黄均平;;基于能量统一格式的多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徐明;曹春昱;;相关因素对模拟OCC过程水封闭循环抄纸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张晨;曲远方;单丹;;CeO_2掺杂对BaTiO_3基陶瓷介电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任菁;徐国跃;顾冰芳;程传伟;罗艳;;热处理温度对硫化物颜料红外发射率的影响[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8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9 彭思敏;王世敏;万丽;董兵海;;原位聚合制备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10 吴蒙;王启宝;魏发林;邓生富;李宜坤;;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源;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姜恒;多尺度结构功能材料在水下声隐身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高传慧;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曲华;掺杂型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修饰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燕保荣;电磁波与低维固体表面等离体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松;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光催化降解VOCs性能与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何丽娟;新型光激放电测量装置研制及典型聚合物PSD谱[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亚珍;基于热力耦合的界面摩擦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彩虹;大豆球蛋白糖基化接枝改性及其热聚集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宗健;横向振动在周期复合结构板中传播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天骄;铟锡氧化物纳米微粒表面修饰研究及其悬浮液的制备[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李冲;超导材料性质和半导体表面重构及表面合金性质[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志鹏;基于拉曼光谱下的A_2(MoO_4)_3材料热膨胀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姜雅丽;La_2Mo_3O_(12)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史会敏;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段晓杰;纳滤膜的荷电性能及对盐水溶液体系的截留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申云霞;壳聚糖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马明明;有限宽介观环中持续电流的量子尺寸与梯度无序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心娟;纳米材料弹性及热稳定性的尺寸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风;六角氮化硼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性质[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玲;刘洪波;邹艳红;李波;;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时影响氧化程度的工艺因素研究[J];炭素;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璐;团簇与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电子性质和储氢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佳利;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彦;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玲;氧化石墨和聚吡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王莹莹;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生岐,周敬恩,张东文,王笑天;高能球磨AL─Cu合金固态合成反应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3期
2 严辉,杨巍,宋雪梅,吕广宏;第一原理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舒文艺;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材料导报;1994年03期
4 赵懿琨;连洁;张飒飒;王公堂;宫文栎;于元勋;卜刚;;ZnO基紫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1期
5 李旭;赵卫峰;陈国华;;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08期
6 胡源,张蕤,徐加艳,宋磊,范维澄;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4期
7 汪雷;直流磁控溅射ZnO薄膜的结构和室温PL谱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8 王海军,王齐华,顾秀娟;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行为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郭广思,隋智通;Ca-La_2O_3-Ni体系的热力学研究[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3期
10 王丽玉,谢家纯,林碧霞,王克彦,傅竹西;n-ZnO/p-Si异质结UV增强型光电探测器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忠良;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结构表征及石墨烯的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贤斌;ZnO缺陷物理及GeSbTe相变存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青云;稀磁半导体和稀土永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沈丽英;乙二胺还原法制备纳米石墨烯[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初;张惟德;;关于铸铁中石墨裂纹的研究[J];铸造技术;1985年02期
2 李向山,华中,郑伟韬,王文宇,张瑞林;PAN基炭纤维乱层石墨层间间隙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1995年05期
3 杨程;刘大博;成波;南策文;;石墨/聚苯乙烯插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11期
4 赵敏海;刘爱国;郭面焕;汪志健;;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现状[J];焊接;2007年12期
5 沈海军;;石墨层间Ni_(500)团簇形态与熔化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4期
6 刘东任;李旺兴;杨占红;邱仕麟;罗英涛;;KF熔盐中钾插入石墨层间的电化学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1期
7 赵小根;何国球;付沛;;铜基石墨合金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2期
8 李国华;;新的石墨——石棉填料[J];砖瓦世界;1985年22期
9 康飞宇,周洲,刘秀瀛;用熔盐法合成FeCl_3—CuCl_2三元石墨层间化合物[J];炭素;1991年02期
10 李华瑞,纪箴,余宗森;插层沥青基碳纤维的电学性能与结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鄧茂華;蔡少葳;;石墨包裹奈米镍颗粒在外加磁场内之自组排列现象[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云圻;;石墨烯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黄赟赟;陈旭东;章明秋;;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康飞宇;白东军;;碳化硅分解石墨的结构与形态[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赵晓文;叶林;;聚甲醛/石墨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姚宁;邢宏伟;穆慧慧;常立红;崔娜娜;王英俭;张兵临;;石墨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7 郑辙;田连弟;;煤基石墨的高分辨电子显微象的研究[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8 张艳;刘旭光;许并社;;热处理制备Cr_2O_3-石墨插层化合物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潘国梁;郭强;丁剑;汪晓明;贺志强;张卫东;;石墨/环氧树脂两相体系导电涂层结构与摩擦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石常磊;杜小利;谢昭;苗小涛;;清扫上升管石墨工具的改造[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政策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心见;[N];科技日报;2006年
2 肥乡县毛演堡乡东长桥村 靳爱民;[N];河北科技报;2003年
3 天津 吕建刚 盛方华;[N];电子报;2008年
4 湖南辰州家电维修部 宋芝生;[N];电子报;2002年
5 广西 陈功任;[N];电子报;2008年
6 浙江 钱立群;[N];电子报;2007年
7 湖南 刘德胜;[N];电子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好宇;[N];电脑报;2010年
9 周渝;[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马文方;[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彬;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康朝阳;碳化硅、蓝宝石与铜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晓洁;金属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团簇的理论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永辉;石墨烯纳米器件的设计与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彦;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李彩霞;石墨烯及其组装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何光裕;石墨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调控[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丽;FeCl_3-NiCl_2-GICs及其还原产物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朱纯章;纳米材料和器件物理力学性能的一些分子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廖清;石墨烯及其相关结构的生长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鹏;石墨烯的大面积合成、转移及基于石墨烯光电器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彭进明;基底对物理法制备石墨烯形貌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索南昂毛;小分子与石墨烯间堆垛作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黄奎;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3年
5 邓鹏飞;碳化硅外延石墨烯工艺探讨及石墨烯微观摩擦学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邵瑞强;石墨烯氧化物的光还原以及其器件制备的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婷;缺陷对双层石墨烯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1年
8 郭书鹏;石墨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探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边雯雯;石墨烯基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博琳;铜镍合金为衬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石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结构的演变及电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0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