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聚乳酸和一类缺陷羟基磷灰石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12:53

  本文关键词:苯酚与甲醛加成反应机理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09年

聚乳酸和一类缺陷羟基磷灰石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郭涛  

【摘要】: 羟基磷灰石填充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探索有机相和羟基磷灰石界面作用机理无论对理论研究还是指导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陷羟基磷灰石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因而研究更接近实际的带缺陷的羟基磷灰石界面和有机相的相互作用机理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GGA-PBE)构建了一个缺陷羟基磷灰石模型(D-HA),并考察了聚乳酸(PLA)与其表面的相互作用情况,以期望能帮助人们对有机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间的作用本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为了能够得到更加接近实际的羟基磷灰石缺陷表面,一个更合理的电荷补偿机制和更低的表面能结构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文第三章首先从实验事实中抽象出一个包含主要杂质粒子的缺陷羟基磷灰石一维模型,然后以这个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描述宏观参数特征映射到微观粒子数目的对应法则。进一步根据这个模型以及一些容易测量的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参数特殊值,便得到了缺陷羟基磷灰石的二维模型,分子式为Ca_8[(HPO_4)_3(PO_4)_2(CO_3)](OH)_2。然后以这个分子式所确定的各个离子的数目为参考,使用基于DFT的CASTEP软件包优化结构、计算能量,逐步地搜索筛选,最后得到了稳定的缺陷羟基磷灰石的几何结构。这个结构中的CO_3~(2-)等粒子的结构和位置特征和文献中报道的类似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我们还详细考察了其(001)面的几何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 论文第四章我们进一步考察了PLA模型在D-H(001)面上的吸附行为。为了精确描述氢键,我们使用了700eV的平面波截断能。我们观察到在每个重复单元表面有两个P-OH,而只有一个可以被PLA中的羰基氧所捕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羰基氧除了和缺陷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离子相互作用外,还有两类氢键相互作用。一种便是上面所提到的羰基氧捕捉到P-OH中的氢情形,属于中等强度的氢键,键长为1.69(?),键能为48kJ·mol~(-1);另外一种便是较弱的氢键相互作用。它们是PLA中甲基和亚甲基中的氢与磷酸根或者磷酸一氢根中的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其键长大约是2.48(?),键能大约是9kJ·mol~(-1)。此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PDOS来分析氢键是否存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第一章 绪论14-23
  • 1.1 引言14-15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15-22
  • 1.2.1 聚乳酸15-17
  • 1.2.2 羟基磷灰石17-18
  • 1.2.3 缺陷羟基磷灰石18-19
  • 1.2.4 PLA/HA复合材料19-21
  • 1.2.5 材料计算与设计中的计算机模拟21-22
  • 1.3 本文工作22-23
  • 第二章 分子模拟研究方法23-36
  • 2.1 Hatree-Fock方法23-25
  • 2.2 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25-28
  • 2.2.1 Hohenberg-Kohn定理25
  • 2.2.2 Kohn-Sham方程25-26
  • 2.2.3 局域密度近似(LDA)26-27
  • 2.2.4 广义梯度近似(GGA)27-28
  • 2.3 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实现28-31
  • 2.3.1 周期性的超晶格方法28-30
  • 2.3.2 赝势30-31
  • 2.4 经典力学方法31-34
  • 2.4.1 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31-32
  • 2.4.2 力场32-34
  • 2.5 所使用的软件包34-35
  • 2.5.1 CASTEP34-35
  • 2.5.2 Discover35
  • 2.6 计算方法和基本参数35-36
  • 第三章 缺陷HA模型与PLA模型的构建36-63
  • 3.1 前言36-37
  • 3.2 模型构建细节37-44
  • 3.2.1 关于PLA模型的导出37-38
  • 3.2.2 HA缺陷模型的结构特征38-40
  • 3.2.3 关于D-HA模型的构建40-44
  • 3.3 结果和讨论44-61
  • 3.3.1 原子/原子团在晶格中相应位置的数目的确定44-46
  • 3.3.2 D-HA结构的筛选46-53
  • 3.3.3 D-HA晶体结构的考察53-57
  • 3.3.4 D-HA(001)面考察57-61
  • 3.4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PLA在HA(001)晶面吸附机理研究63-75
  • 4.1 前言63
  • 4.2 操作细节63-64
  • 4.3 结果与讨论64-73
  • 4.4 本章小结73-7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5.1 结论75-76
  • 5.2 展望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6-87
  • 论文成果申明8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文凤;苯酚与甲醛加成反应机理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晓峰;曾红娟;;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生物活性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4期

    2 郭晓东,郑启新,杜靖远,全大萍;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复合材料在不同植入部位降解机制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剑飞,汪信,陆路德,杨绪杰;纳米粒子填充PTFE摩擦副材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7期

    2 王国建;刘跃东;;碳纳米管原位改性聚氨酯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3期

    3 黄婷;;纳米TiO_2粉体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表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李新平;刘建军;于迎春;左胜利;;纳米银/蒙脱土催化剂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郭灿雄;张凤霞;吴大鸣;;插层-分解法制备联二脲/蒙脱土新型复合材料[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田建团;郭亚林;王斌;张炜;;蒙脱土改性炭布/酚醛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2期

    7 孙磊;梁志杰;原津萍;周克兵;;n-SiO_2的表面改性及其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1期

    8 马建中,储芸,高党鸽;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领域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6期

    9 吴垠;李凤生;白华萍;姜炜;;超细OAK木炭及竹炭粉粒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08期

    10 徐艺展;刘榕芳;肖秀峰;;羟基磷灰石/淀粉基复合生物材料[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维珏;卞晓锴;陆晓峰;施柳青;林红军;;纳米TiO_2对不同材料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庆锋;高俊文;方磊;张学林;孟令冰;曹春梅;;蒙脱土有机化改性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g-HA/PL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于晓慧;金属掺杂TiO_2和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张志奋;浆膜动态性能研究及其在蒙脱土掺杂浆料改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4 闵春刚;生物多色荧光的起源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波;纳米管反应机理和石墨烯分子设计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田传进;氢参与的两类重要分子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建党;第一性原理正电子寿命和能带计算及几种薄膜的慢正电子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孙德文;聚氨酯纳米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国祥;GaN纳米管和纳米带的结构稳定性及其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素华;蒽环类抗癌药物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东贞;多元缩合生成新型巴比妥酸盐衍生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清泉;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邱明;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曼;掺杂LaAl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萍;金表面上CO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赫丙玲;CO在高催化活性催化剂Cu-CeO_2(111)表面吸附与氧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治军;聚丙烯酸酯/纳米碳酸钙复合增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于PVC改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何晓伟;Ag/PVA纳米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9 张珍;新型功能分子双光子吸收特性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对春;CO在部分过渡金属及氧化物表面吸附和反应的第一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玲,齐暑华,杨辉,张剑,杨贵忠;高性能化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1期

    2 刘书红;陈文凯;曹梅娟;许莹;李俊篯;;甲醇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催化学报;2006年01期

    3 林荣会,郗英欣,邵艳霞,方亮;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及其应用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6期

    4 叶智伟;;胶粘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10年11期

    5 乔吉超;胡小玲;管萍;;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06年07期

    6 赵伟刚;杜官本;;苯酚/尿素/甲醛(PUF)树脂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09年05期

    7 裴顶峰,顾宜,江璐霞,蔡兴贤;高性能酚醛树脂的合成和改性[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10期

    8 蒋德堂,刘凡,张斌,李旭照,曹钊,牛中念;HF-Ⅰ新型改性酚醛树脂研制及性能评价[J];河南科学;2002年02期

    9 帅志刚;;理论化学研究进展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9年11期

    10 江元生;黎书华;;理论化学在中国的发展[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海珠;过渡金属参与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青;胡仁;林种玉;林昌健;;羟基磷灰石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8期

    2 郭晓东;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研究现况[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8年02期

    3 林英光;杨卓如;程江;;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9期

    4 郭晓东,郑启新,杜靖远,曾晖,全大萍,闫玉华,李世普,李香亮;可吸收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年02期

    5 于方丽;周永强;张卫珂;马景云;;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制备及发展前景[J];陶瓷;2006年02期

    6 郑启新,郭晓东,杜靖远,曾晖,全大萍,闫玉华,李世普;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7 郭晓东,郑启新,杜靖远,全大萍,闫玉华,李世普,李香亮;可吸收羟基磷灰石/聚DL-乳酸骨折内固定材料机械强度和生物降解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锋;徐武清;赵燚;赵喆;赵自强;;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的手术方法学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2 李印良,徐莘香,张晓南,谷贵山,王静波;实验性股骨头坏死血运变化的初步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年02期

    3 张晓冬!昆明650031,郭晓红!昆明650031,郭玲!昆明650031,张肇玫!昆明650031,张正仙!昆明650031,侯云成!昆明650031,郑春兰!昆明650031,曾庆云!昆明650032,蒋家雄!昆明650031;恒河猴海洛因依赖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年06期

    4 张秋林,赵定麟,邱广义,赵杰,李明,王秋根,张春才,侯铁胜;大鼠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的研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11期

    5 李建生,禹晖,毛松寿;选择性肺动脉栓塞犬模型的制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5期

    6 范钰;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9年04期

    7 吴隐雄;用钳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0年03期

    8 尚磊,徐勇勇,侯茹兰,张水平,周引荣,陈长生;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体重百分位数曲线[J];中国卫生统计;2001年05期

    9 李峰,李春庆,张许,刘买利;穹窿海马伞损伤模拟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脑MRI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1年01期

    10 韩志安,段传志,李铁林;脑血管畸形的几种实验模型[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茜;蔡洁明;;热触发自组装型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贺盟;常春雨;彭娜;张俐娜;;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波;周满;彭汝忠;曾金;马勇;廖晓玲;;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辛剑宇;朴莹莹;张倩;李建树;;磷酸化环糊精凝胶诱导羟基磷灰石矿化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毛钊;尹英;毛曦;储成林;;老年人牙周膜细胞附着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蒋笑;周大勇;朱蓓薇;;南极磷虾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六价铬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侯惠娟;吴鹏;吴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中刚果红[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徐赫;柏树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体外相容性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9 刘红艳;石艳军;侯风萍;黄亮;曾正志;;掺杂CePO_4:Tb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氧化还原荧光开关性能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国超;袁志辉;刘青;韩凤兰;;天然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制备[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长春 特约记者 李玉峰 通讯员 青云;[N];海南日报;2009年

    2 潍坊中学 颜美平 毛韦清;[N];学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傅莲英;[N];国际商报;2009年

    4 范晓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博;[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姜业庆;[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博士 朱一平;[N];国际商报;2011年

    8 CUBN 记者 孙先锋;[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9 宏飞 编译;[N];中国保险报;2011年

    10 记者 刘鹏;[N];人民长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长青;椎间盘退变,营养途径,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李贵孚;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产品价格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袁宝招;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及其调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赵世刚;中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测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廖亚立;生命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余明杨;变压器隔离全桥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赵海翔;风电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王伯珉;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损伤的动物模型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9 刘燕;超临界流体制备超微颗粒的过程模拟与喷嘴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关宏信;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涛;聚乳酸和一类缺陷羟基磷灰石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解宁;多孔双层仿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天厚;羟基磷灰石颗粒大小对成牙本质细胞MDPC-23生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游滢滢;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初步评价[D];中南大学;2010年

    5 潘明利;重组胶原蛋白调控钛表面仿生矿化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波;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张胡静;丝素/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机械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刘涛;羟基磷灰石纤维自充填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与表征[D];西南大学;2010年

    9 尚新华;明胶—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纳米复合物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修复拔牙窝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唐文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人工椎板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苯酚与甲醛加成反应机理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1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