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整两亲性梳状共聚物合成及药控释放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亲性梳状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工业大学》 2011年
规整两亲性梳状共聚物合成及药控释放研究
邹敏
【摘要】:两亲性梳形共聚物是一类链构造比较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的聚合物材料。目前,它已经成为高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们也通过阴/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等不同的方法,同时结合活性聚合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的两亲性梳状共聚物,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当中。但是,对于合成高规整度两亲性梳状共聚物的报道却鲜有提及。本文以苯乙烯(St)、对氯甲基苯乙烯(CMS)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酉(?)(DMAEMA)为主要原料,成功的合成了具有高规整度两亲性的梳状共聚物P(St-g-DMAEMA),并考察了其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激光粒度仪(DLS)研究了高规整度梳状共聚物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并采用TEM观察了胶束的形貌。实验证明,胶束不仅能够有效的加载药物,还可以延长药物释放的时间,控制药物释放的速率,使药物的释放速率更平稳、均匀。 1.首先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以St为原料,通过添加有机金属钡盐构筑双金属阴离子聚合体系,考察了立构规整性聚苯乙烯的制备条件,制得等规度为31%的苯乙烯均聚物,通过FT IR、DSC、XRD、13C-NMR、GPC对均聚物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2.以St和CMS为起始原料,用nBuLi引发其共聚合,合成等规度为45%的St和CMS的共聚物P(St-co-CMS),并通过FT IR、DSC、XRD、13C-NMR、GPC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3.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将DEAEMA成功接枝到P(St-co-CMS)上,得到了目标产物,也就是具有高规整度两亲性的梳状共聚物P(St-g-DEAEMA),并通过FT IR、DSC、TGA对共聚物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 4.考察了高规整度两亲性梳状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过程,通过DLS考察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粒径约为100nnm,并用TEM观察胶束的形貌为圆球状。在p H 1.4及p H 7.4的缓冲溶液中,模拟人体温度37℃环境下,研究其对螺旋霉素的体外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用高规整度两亲性梳状共聚物胶束包覆疏水性药物螺旋霉素粉,测试在26 h内,在p H 1.4的缓冲溶液中的总释药量1.0302mg,p H7.4缓冲溶液中的释药量为1.0989mg,释药率达到100%,且释放速率比较均匀,表现了对疏水性药物良好的控制释放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O63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丹;;新型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2 周承俊;杨为民;周文乐;夏燕敏;韩哲文;;三次采油用梳形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21期
3 姜海峰;王德民;夏惠芬;;梳形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驱油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彬,张兆斌,万小龙,胡春圃,应圣康;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林思聪,陈景平,关建宁,巫锦娣,陆云;对氯甲基苯乙烯的聚合及其聚合物性质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1年02期
6 章苏宁,陈涛,林嘉平,董秀斌,林绍梁;两亲性聚(L-谷氨酸γ-苄基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和载药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年06期
7 邓林;蔡晴;刘文博;金日光;;聚膦腈-g-聚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8年01期
8 高界铭;郭颖志;顾忠伟;张兴栋;;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co-碳酸丙二酯)的胶束化及其药物控释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8年02期
9 王书会;颜红侠;马晓燕;黄韵;张启路;;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8年09期
10 邱永兴,俞小洁,封麟先,,杨士林;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的微相分离形态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学军;高性能含氟乳液的合成及水性含氟涂料耐沾污性建模[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静;稀土催化合成立构规整聚苯乙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史丰田;阴离子聚合控制聚合物立构规整性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3 王莹;两亲性梳状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党靖雅;高密度两亲性接枝聚合物刷的合成及其自组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卫;PVDF/PMMA和PVDF/PMMA/TiO_2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民干,赵张勇,张亦弛,冯产;高分子磁性材料的研究近况[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7期
2 陈卫星;邹敏;马爱洁;罗春燕;;苯乙烯类单体等规均/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6期
3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Silage Qualities of Corn Stalks[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09年Z3期
4 赵小平;;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分类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1年02期
5 王静;杨中平;;不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打捆青贮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王海鹰;李斌栋;吕春绪;邹祺;;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J];火炸药学报;2006年03期
7 顾雪莹;玉柱;郭艳萍;孙启忠;朝克图;;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1年01期
8 孙文兵;;梯度共聚物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4期
9 章苏宁;郭奕光;张健;周磊;;含维生素C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5期
10 张群;朱友益;马德胜;;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莎莎;张玉忠;林立刚;丁晓莉;李泓;;亲水性EVAL微孔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立英;玉柱;王昆昆;孙启忠;浩毕斯嘎拉图;;玉米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效果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娜;孙启忠;韩海波;;内蒙古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概况[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顾雪莹;郭艳萍;玉柱;娜日苏;乌艳红;;甲酸、丙酸和siloguard对羊草青贮品质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章苏宁;郭奕光;张健;周磊;;含维生素C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开吉;徐青林;陈京环;;有机高分子助留剂的研究进展[A];’2008(第十六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和保;硅溶胶硅酸钾(钠)混合物体系稳定性及微量热热动力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园园;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共混乳液自组织形成梯度结构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丹;锂离子电池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制备及表征[D];浙江大学;2010年
4 赵永超;以聚合物乳液为成膜物的特性涂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强;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构筑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陈文娟;抗污染自清洁膜表面的仿生构建及油水分离过程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史丰田;等规聚苯乙烯的高真空阴离子合成及其在一体化橡胶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8 王泽建;宏观和微观代谢分析相结合的系统生物过程研究—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鹏;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微观结构研究及表面活性剂对其流变性的影响[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10 霍丹群;肝素化高分子液晶/聚醚氨酯生物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付强;基于PEO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倩兰;超支化聚酯季铵盐衍生物对模拟染料废水絮凝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程斌;玻璃微珠为基的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会玲;咖啡酸基聚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李超;SI-ATRP法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雅姝;以聚丙烯酸为添加剂的PES/Fe_3O_4超滤膜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周维;两亲性梳型聚合物的合成与胶束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少峰;聚甲基丙烯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及其聚合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海波;基于胆甾醇和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培培;梳型侧链结晶PV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亚,杨淑丽,陈明清,杨成,倪忠斌;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自组装胶束化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1期
2 翟兰兰;凌国平;;高分子涂层与金属的附着力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7期
3 苏修梁,张欣宇;表面涂层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及其测定[J];电镀与环保;2004年02期
4 瞿金东;彭家惠;陈明凤;张华洁;黄新丽;徐丽娜;;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耐沾污外墙涂料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5 夏惠芬,王德民,关庆杰,刘义坤;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实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夏惠芬,王德民,侯吉瑞,辛全刚,刘义坤;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宋考平,杨钊,舒志华,方伟;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丁伟;朱洪庆;于涛;;新型结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卓震;聚偏二氟乙烯(PVDF)特性及其在过程工业中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2期
10 林华;符新;姜世宽;;木薯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兆菊;酸、醇引发的ε-己内酯微波开环聚合[D];武汉大学;2004年
2 韦嘉;一种新的制备ABC星形杂臂共聚物的方法及共聚物的表征[D];复旦大学;2005年
3 左丹英;溶液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孔膜过程中的结构控制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邱广明;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功能化膜与微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朱利平;聚醚砜、聚醚砜酮多孔膜的结构可控制备及其表面改性[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毛;新型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D];湘潭大学;2005年
2 王苏美;两亲刺激响应性接枝共聚物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及自组装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韩会景;功能化环辛烯单体在离子液体中开环易位聚合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柳士忠,杜祖亮;两亲性杂多酸长碳链季胺盐的合成及LB膜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杨华;马林;黄爱民;邓先模;;两亲型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药物释放[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年03期
3 柳青;黄俊;吴璧耀;;两亲性AB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朱香利;丁德润;姚有红;张爱迪;;季铵化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和表征[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刘琳,夏平,王国建;FeCl_2/IDA催化体系制备两亲性超支化星状聚合物[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6 彭丹;李垚功;张晓环;陆国林;冯纯;黄晓宇;;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酸-g-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J];化学学报;2007年19期
7 陆树新;张秋禹;周桓;金凤;徐庶;;超分散剂对重质碳酸钙的两亲性改性研究[J];化学工程;2009年10期
8 王芹;杨祥良;杨亚江;徐辉碧;;Janus颗粒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0年07期
9 陈伟;郭晶;高连斌;陈艳华;毕程;;两亲性金属酞菁的催化性能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5期
10 马丙丽,淳远,周炜,潘剑,须沁华,董家騄;新型两亲性HZSM-5沸石催化剂对环己烯水合相界面反应的催化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鑫业;乔勇;乔宁;郭术涛;邢金峰;邓联东;董岸杰;;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mPEG-b-PCL-b-PDMAEMA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苏红;景遐斌;黄宇彬;;邻苯二酚接枝可降解的两亲性聚合物制备核交联的胶束[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华道本;唐景;;利用两亲性大分子RAFT试剂做乳化剂制备苯基次磷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微球[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4 朱学旺;刘鸣华;;两亲性手性高聚物的合成与界面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立;陈林;邵立东;胡敏奇;毕韵梅;;两亲性树枝化基元的自组装及药物控制释放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隋卫平;陈艳晶;陈国华;;一种新型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的聚集体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张玲;尹齐和;伍青;;两亲性树状聚烯烃胶束内微环境性质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任延志;赵英英;李铁津;王哲;;一种新型的两亲性液晶材料:含有萘—偶氮—蒽醌的聚马来酸单酯[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张同艳;孙世国;彭孝军;;生物荧光探针芘类活性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刘尽尧;周永丰;黄卫;颜德岳;;含两亲性结构单元超支化均聚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自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珊珊 邵伟 翟光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庄愉;[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王建梁;[N];科技日报;2005年
4 吕工;[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张骁;束梅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于洋 记者 李泳沩;[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清;线形/星形两亲性双接枝聚合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程娟;两亲性己内酯共聚物及其胶束的制备与载药性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西娜;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及其两亲性载体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周建华;以聚己内酯为疏水性嵌段的两亲性星形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邓联东;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自组装载药胶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王瑞;功能化两亲性多重刺激响应性聚醚胺粒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红波;两亲性齐聚苯撑乙烯-聚氧乙烯棒-线嵌段齐聚物的界面自组织[D];吉林大学;2005年
8 黄秀娟;聚乙内酯基两亲性星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术涛;两亲性可降解聚阳离子核酸载体及层层组装的核酸传递系统[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李钟玉;以聚醚(PEO)为主链的新型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表征[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婷;两亲性蜈蚣形共聚物PASP-Na-DDA-PEG的合成及靶向纳米探针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2年
2 鄢冬茂;温度敏感两亲性淀粉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敏;规整两亲性梳状共聚物合成及药控释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博妮;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电泳中应用的探索[D];江南大学;2012年
5 黄冰;两亲性双尾蝌蚪形和“8”字形共聚物的合成[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海波;两亲性树枝状聚酯的合成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亚男;两亲性纤维素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胶束化及其在乙醇中的自组装行为[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8 覃秋菊;两亲性多孔磺化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琳;基于β-环糊精的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自组装[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帅鹏;两亲性类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及药物缓释应用[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两亲性梳状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