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氧化亚铜的有机物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发布时间:2016-12-17 17:26

  本文关键词:氧化亚铜的有机物还原法制备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工业大学》 2012年

氧化亚铜的有机物还原法制备及表征

杨宇婷  

【摘要】:氧化亚铜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等性质,在太阳能转换电池、光电效应、导电以及光热催化等很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同形貌和粒径的氧化亚铜性质会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传统的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对晶体形貌的控制效果较差。液相法制备氧化亚铜具有操作设备简单、成本低、形貌易于控制、纯度高等优点,但水合肼等还原剂的应用对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选择一条绿色环保的还原剂来制备高性能的氧化亚铜晶体是非常必要的。 在氢氧化钠过量的条件下,以氯化铜为铜源、多元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制备了氧化亚铜。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为表征手段,研究多元醇种类、温度、时间、表面活性剂等因数对产物的物相或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缩二乙二醇的还原性比乙二醇或丙三醇弱,,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或反应时间(如130-150℃下反应4h或130℃反应4-8h)把还原产物控制为纯的氧化亚铜,是较佳的还原剂。本文还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纳米氧化亚铜颗粒自组装形成的微球和氧化亚铜纳米片,并对氧化亚铜纳米球和纳米片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 利用葡萄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制备Cu_2O颗粒,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为表征手段,通过改变缓冲溶液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生成不同形貌的氧化亚铜晶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P量的增加,氧化亚铜的形貌由立方体向切角八面体转变,粒径逐渐增大;在没有柠檬酸钠存在的情况下,产物是由Cu_2O小纳米晶自组装而成的、大小不均的球形颗粒;随着柠檬酸钠加入量的增加,球形Cu_2O颗粒逐渐变为大小均一的晶体;低的反应温度或高的Na_2CO_3浓度均会使氧化亚铜晶体存在更多的缺陷;而反应时间对氧化亚铜晶体的形貌影响很小。同时从热力学角度进一步阐述了PVP对氧化亚铜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讨论了柠檬酸钠的量和碳酸氢钠对氧化亚铜晶体形貌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Fe~(3+)与切角八面体形状的Cu_2O反应,制备出含孔洞结构的氧化亚铜,并从Cu_2O(100)和(111)晶面对PVP的吸附能力不同对孔洞结构氧化亚铜的生成进行了解释。 本文对影响氧化亚铜形貌的因素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氧化亚铜晶面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探讨。为制备不同形貌的氧化亚铜晶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氧化亚铜晶体应用于光催化领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的应用,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14.1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李大成,刘恒,张平;氧化亚铜的制备[J];四川有色金属;1995年03期

2 刘静峰,田德余,邓鹏图;超微细 Cu_2O 对 RDX/AP/HTPB 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特性影响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1998年02期

3 朱俊武,陈海群,谢波,杨绪杰,陆路德,汪信;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4年08期

4 石秋杰;刘宁;梁义;;MgO负载Cu_2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醇脱氢[J];催化学报;2007年01期

5 朱俊武;王艳萍;张莉莉;杨绪杰;陆路德;汪信;;乙二醇体系中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6 胡飞;胡澄清;刘建成;罗凌虹;吴坚强;;溶液pH对电沉积氧化亚铜薄膜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0年06期

7 胡敏艺;周康根;陈瑞英;郭朝晖;;超细氧化亚铜粉体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6年05期

8 周玉华,黄熙怀;氧化亚铜在玻璃中的着色[J];硅酸盐学报;1965年01期

9 毛铭华;涂桃枝;;水热还原法制取氧化亚铜的研究[J];化工冶金;1990年03期

10 刘洪禄,张爱茜,吴海锁,黄智,王连生;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J];环境化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楠;张爱茜;吴海锁;黄智;王连生;;TiO_2与Cu_2O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余玲;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邢兰兰;纳米氧化亚铜开口空心球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刘恒,李大成;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末[J];四川有色金属;1998年02期

2 宋继梅;张蕙;王红;杨东;张小霞;滕曦瑶;王静;;氢氧根辅助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性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梁伟夏;何星存;张良军;钟彤;陆志发;;“Cu核-Cu_2O壳”粒子可见光催化降解酚类废水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4 钱红梅;李燕;郝成伟;;纳米Cu_2O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J];半导体光电;2008年06期

5 梁宇;李丽;林茹;刘冰;苏天鹅;;纳米级Cu_2O的制备及其对四硝基苯酚的光催化性能[J];半导体光电;2011年04期

6 杨行浩;张景林;王作山;;纳米钛酸锌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10年02期

7 黄寅生;崔晨晨;李锦涛;刘杰;臧小为;段进军;;纳米CuO对钨系延期药热性能及燃烧性能的影响[J];爆破器材;2009年03期

8 张丽;杨迎春;;氧化亚铜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初步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陈伟凡;李凤生;刘建勋;宋洪昌;于吉义;;纳米Co_3O_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5年12期

10 石秋杰;刘宁;梁义;;MgO负载Cu_2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醇脱氢[J];催化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元;李亚峰;;双元素共掺杂改性TiO_2光催化氧化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张俊卿;冯德荣;;掺杂铁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的研究[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选志;;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技术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韩艳华;张飞跃;张少龙;李景林;范闽光;李斌;;水热法制备纳米Cu-Mn-O及其光催化性能[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凡雄;付海涛;方军良;;电镀铜组织结构及其后续加工性能[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庞维强;樊学忠;;纳米金属氧化物对AP及复合推进剂的催化研究进展[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7 孟楠;张爱茜;吴海锁;黄智;王连生;;TiO_2与Cu_2O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俊卿;冯德荣;;掺杂镨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俊卿;张月中;冯德荣;;Fe_2O_3/TiO_2纳米粒子超声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瑾;表面修饰纳米铜颗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朱遂一;P25薄膜光催化降解水中喹啉及其中间产物的微生物抑制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自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池核沸腾传热强化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刘磊力;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艳萍;系列金属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结构及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崔平;碳纳米管基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伟凡;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控制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建民;金属氧化物/炭复合纳米燃速催化剂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董磊;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壳聚糖包覆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曹红亮;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液相控制合成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勋;金属化合物催化煤燃烧规律的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翟纪伟;氧化亚铜粉末、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亭;多孔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温健麟;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茂荣;沸石-TiO_2-Cu_2O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文荣;La_(0.8)K_(0.2)FeO_3型钙钛矿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代雄;二氧化钛与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8 万美;铜氧化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D];浙江大学;2011年

9 成立芳;铝基Cu_2O/TiO_2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琼芳;活性炭载铜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李大成,刘恒,张平;氧化亚铜的制备[J];四川有色金属;1995年03期

2 张萍,刘恒,李大成;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末[J];四川有色金属;1998年02期

3 吴正翠,邵明望,张文敏,孙益民;微波辐照下均分散氧化亚铜超细粒子的制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王明峰,谢英剑,刘传德,张文敏,傅中;高分子对α-Fe_2O_3胶体粒子制备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张汝冰,刘宏英,李凤生;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研究(Ⅱ)[J];火炸药学报;2000年01期

6 朱慧,张炜,王春华,仝玉社;GAP贫氧推进剂组分的常压热分解特性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年01期

7 刘静峰,田德余,邓鹏图;超微细 Cu_2O 对 RDX/AP/HTPB 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特性影响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1998年02期

8 黄险波,张亮,李定华,李颖,涂洪斌;氧化亚铜在聚氯乙烯燃烧热降解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9 施利毅,古宏晨,李春忠,房鼎业,张怡,华彬;SnO_2-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10 李越湘,彭绍琴,戴超,FritzWasgestian;甲酸存在下硝酸根在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还原成氨[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红漫;悬浮体系中污染物的直接测定及光催化反应[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清玮;分子自组装制备氧化亚铜晶体及其形貌控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余德,孟爱东;碱性NaCl溶液中铜阳极生成Cu_2O的机理[J];有色金属;1996年04期

2 范国强;《工业氧化亚铜》化工行业标准修订简介[J];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1999年07期

3 宋锐;万利丰;王帅;余大航;;也谈醋酸和氧化亚铜不能共存[J];化学教育;2010年01期

4 向恭舆;;碱性和酸性反射炉炉底渗氧化亚铜烧结法[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57年06期

5 张乃录,吴士兰,靳裕才;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别测定金属铜、氧化亚铜和氧化铜[J];天津化工;1991年04期

6 胡艾希,谢冰;重排法合成萘普生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年05期

7 刘洪禄,张爱茜,吴海锁,黄智,王连生;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J];环境化学;2004年05期

8 朱红飞,陈乾旺,牛和林,彭振猛,孙钱;在酸性条件下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9 张雅栋;高荣杰;翟纪伟;段修菊;菅泽;;氧化亚铜的氧化动力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1期

10 冯长生;铜电解精炼中阳极钝化的矿物学研究[J];有色冶炼;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新;华青;;晶面控制的氧化亚铜纳米晶催化丙烯空气氧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蔺玉胜;于莹;王海亭;宋彩霞;;氧化亚铜微晶的制备及分析表征[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马丽丽;余颖;黄文娅;杜飞鹏;;氧化亚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刘洪江;倪永红;王飞;徐正;;多重乳液体系制备亚微米尺度的氧化亚铜空心结构[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5 李嘉;蔡强;李恒德;;自组装电化学法沉积氧化亚铜的形貌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6 李嘉;蔡强;李恒德;;自组装电化学法沉积氧化亚铜的形貌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陈铭;刁国旺;;以杯[8]磺酸盐为桥连接剂制备氧化亚铜纳米团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曲余玲;李新勇;;低温湿化学法合成八面体氧化亚铜微米晶及其表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赵涛;杨明;;多孔球状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10 王慧;王玲玲;王正华;;不同形貌氧化亚铜纳米晶及微晶的控制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琦敏;[N];文汇报;2007年

2 王碧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3 刘登良;[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王家年;[N];中国商报;2007年

5 ;[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6 记者  曾星;[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周报;[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夏文俊;[N];中国质量报;2006年

9 关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唐山市丰南区农业畜牧水产局 李冲;[N];河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磊;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壳聚糖包覆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孙芳;电沉积制备氧化亚铜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会平;纳米铜及氧化(亚)铜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D];吉林大学;2007年

4 石金娥;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几种半导体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凤媛;石墨烯基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杜永令;Pt、Au、Cu_2O纳米材料的制备、分析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曹红亮;金属硫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液相控制合成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本仙;汞系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与氧化亚铜单晶体的生长与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马丽丽;可见光响应的纳米Cu_2O、CdS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许家胜;微纳尺度下铜化合物的结晶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婷;氧化亚铜的有机物还原法制备及表征[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廖娜;光伏材料氧化亚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3 贾红;氧化物半导体的湿化学法制备[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段修菊;以空心玻璃微珠为核的海胆状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张雅栋;一维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杨丹;从低品位铜矿浸出液中制备氧化亚铜的新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7 董海亮;氧化亚铜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蒋志刚;超细氧化亚铜的形貌与粒度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小霞;氧化亚铜的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刘晓静;多层锗纳米晶和氧化亚铜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氧化亚铜的有机物还原法制备及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7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