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酸敏感的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以及生物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3 12:09
【摘要】: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癌症已经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癌症难以得到治愈而被夺去生命。治疗癌症的常规手段包括化疗,放疗以及手术治疗。虽然普通的放化疗能够很大程度的杀死癌细胞但是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副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药物的肿瘤靶向性以及控制释放同时减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有生物响应性的纳米粒子已经被应用于疾病诊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当中。在这些生物响应中,酸响应研究最为广泛。基于肿瘤部位偏酸性的这样一个性质,我们开展了两部分研究工作。第一部分工作我们设计了一个从小分子开始合成经过多步反应而成的三臂聚合物。该聚合物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疏水链段PEG,酸响应性的链段以及一个疏水的内核。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酸响应性单体C7A的存在,我们制备的胶束有以下的特点:胶束的大小将从从95 nm增加到157 nm;当环境中的pH从中性转变为酸性的时候,zeta电位将从电中性转变为带正电(0 mV到20 mV)。在肿瘤的微环境中,癌细胞具有“翻转”的pH梯度并且胞外的pH值较低(pHe=6.5-6.9) 。正是这些特殊的性质,我们制备的胶束能够增加细胞摄取,提高药物在肿瘤的富集程度。第二部分工作我们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引入具有组织蛋白酶B响应,且在酸性条件下会断裂的多肽GFLG。以VE-PTX作为前药,通过物理包埋的方法加载到壳聚糖中制备成纳米粒子,并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将靶向肿瘤CD44受体的HA附着在粒子表面以提高靶向性能。一系列的细胞层面实验表明,HA的引入确实能够提高纳米粒子的靶向作用。同时该纳米粒子在促进药物释放以及克服多药耐药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Cancer is already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because cancer is difficult to cure.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for cancer includ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Although regula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can kill cancer cells to a large extent, they can also have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on normal cell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tumor targeting of drugs and control release while reducing the damage to normal tiss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io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used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ong these biological responses, acid response is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Based on this property of partial acidity of tumor site, we have carried out two parts of research work. In the first part, we designed a three-arm polymer which was synthesized by multi-step reaction. The polym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hydrophobic segment PEG, acid-responsive segment and a hydrophobic core. Due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 and the presence of acid responsive monomer C7A, The micelles we prepared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size of micelles will increase from 95 nm to 157 nm, and the Zeta potential will change from neutral to positive (0 MV to 20 mV).) when pH changes from neutral to acidic i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tumor, cancer cells have a "inverted" pH gradient and lower extracellular pH (pHe=6.5-6.9). It is precisely these special properties that we have prepared micelles that increase cellular uptake 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drugs in tumors. In the second part, we introduce a polypeptide GFLG, which is cathepsin B responsive and breaks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polymer chitosan. VE-PTX was used as prodrug and loaded into chitosan by physical entrapment. The HA of tumor CD44 receptor wa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to improve the targeting performance. A series of cell-leve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HA can improve the targeting of nanoparticles. The nanoparticle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drug release and overcom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31;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祝;杨卓理;杨可伟;王菲;刘艳;;多功能聚合物胶束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3期

2 王志钢;臧琛;李慧;张保献;;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9期

3 李红霞;吴莉莉;宋佳;张业旺;;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4 王艳萍;郝红;韦雄雄;樊安;张粉艳;;聚合物胶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年06期

5 陈芳;李娟;;聚合物胶束载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08期

6 余敬谋;吴家忠;王新石;金一;;核交联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4年02期

7 左靖;杨明;李淼;杜丽娜;金义光;;吉西他滨脂质衍生物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8 徐晖,丁平田,王绍宁,邓意辉,郑俊民;聚合物胶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10期

9 邓字宇;刘先昊;张蒙夏;唐圣松;;聚合物胶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年02期

10 潘丹;赵燕军;王征;;星形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建祥;颜美秋;邱利焱;金一;朱康杰;;基于两亲聚膦腈的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初步体外评价[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王永中;李雅娟;张志文;沙先谊;方晓玲;;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制剂[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敖丽娇;黄亮;粟武;;肝素-叶酸复合胶束用于MRI及双靶向药物运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聂淑瑜;章莉娟;;pH敏感聚合物胶束载药和释放行为的介观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延锋;新型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衍生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医用高分子HPLC的表征[D];武汉大学;2014年

2 刘静;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蓓蕾;葡萄糖响应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及对胰岛素的控制释放[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璐;倍他环糊精修饰的载阿霉素聚合物胶的构建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何月英;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梁娜;维生素E琥珀酸酯修饰的壳聚糖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7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穆朝峰;多烯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9 蔡春玉;RGD环肽修饰的多西紫杉醇靶向聚合物胶束抗人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杜姣姣;基于几类生物大分子的绿色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凡;酸敏感的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以及生物功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宋影影;阿托伐他汀钙-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聂淑瑜;自组装聚合物胶束药物递送系统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黄淑玲;β-环糊精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活体成像考察[D];广东药学院;2015年

5 常焕;香豆素基光敏感聚合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叶;游离17AAG与17AAG聚合物胶束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增敏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峗;四乙酰化芍药苷聚合物胶束抗脑卒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郭文平;基于主客体型的Fc-PAA-β-CD和Ad-PAA-β-CD聚合物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汪舒婷;D-甘露糖修饰聚合物胶束的靶向药物输送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李莹;D构型SP5多肽修饰的聚合物胶束抗肿瘤给药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0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80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