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研究气溶胶的老化与混合状态及定量计算
本文关键词: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研究气溶胶的老化与混合状态及定量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理工大学》 2013年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研究气溶胶的老化与混合状态及定量计算
牟莹莹
【摘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1年11月中旬在上海测量了气溶胶高污染过程中200nm-2.0μm气溶胶的粒径谱及其化学组成。对气溶胶粒子的分类结果发现,灰霾天期间大气中主要存在OCEC、METAL、EC、SECONDARY和K-Na等5种气溶胶粒子,其粒子数分别占总数的27.4%、3.4%、7.3%、45.6%和5.4%,二次污染显著。观测得到的5类气溶胶颗粒中都包含18NH4+、80S03-、96S04-、97HSO4-、46N02-、62NO3-、125H(NO3)2-等二次组分,说明灰霾天期间这些颗粒都经历了不同的二次过程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且随着灰霾的生成和发展,气溶胶不断老化,二次气溶胶粒子的信号迅速增强。OCEC粒子中97HSO4的信号较强,说明S02可能在气溶胶表面发生多相反应,同时因有机物的存在对气态硫酸参与气溶胶成核和增长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严重污染的条件下,气态硫酸和有机蒸气相互作用可能加速了硫酸-有机颗粒物的形成。从气溶胶类型的谱分布可以发现,新鲜的EC气溶胶粒子排入大气后,其表面会不断附着18NH4+、80SO3-、96S04-、97HSO4、46N02-、62N03-、125H(N03)2-等二次组分,EC颗粒在老化的过程中其类型逐步由EC气溶胶演变成二次气溶胶粒子。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除了形成降水对气溶胶形成冲刷作用,使得二次气溶胶粒子和OCEC气溶胶粒子数明显降低以外,也将有机胺带入内陆,在清洁天气溶胶粒子中形成Amine粒子。 对比不同类型气溶胶粒子在灰霾天和清洁天的绝对粒径分布发现:气溶胶颗粒的来源、老化程度以及气溶胶粒子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其粒径分布。对比清洁天,对比清洁天,灰霾天的气溶胶粒子数较多,导致灰霾天各类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呈现光滑平缓的曲线;OC/EC、EC和SECONDRY气溶胶粒子在灰霾天的粒径分布偏向较大粒径范围,METAL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与清洁天几乎相同,K-Na粒子则偏向较小的粒径。而且,清洁天中EC气溶胶粒子出现明显的双峰分布,SECONDARY也有双峰出现,但是不是非常明显。 同时,通过联合气溶胶粒径谱仪对比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在不同粒径段内总颗粒数的粒径分布,得到200-1252nm粒径范围的校正参数,利用校正参数还原EC气溶胶粒子真是的粒径分布,发现EC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热光法得到的EC质量浓度一致。本文也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获得的信号强度定量OC、EC浓度的时间变化,并与光热法得到的质量浓度进行对比,发现对比结果较一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831;O657.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明明;王雪松;苏杭;张远航;;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小曳;;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3 赵伦;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环境;1997年01期
4 张雅萍;杨帆;汪明明;王笑非;陈宏;杨新;;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研究上海大气重金属(Zn,Cu)污染[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志军;王智超;王君山;;SMPS-3936气溶胶粒径谱仪测试原理及其性能评定[J];中国粉体技术;2008年02期
6 赵金平;谭吉华;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市灰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J];环境化学;2008年03期
7 刘新民,邵敏,曾立民,张远航;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2年S1期
8 胡敏;邓志强;王轶;林鹏;曾立民;Yutaka Kondo;;膜采样离线分析与在线测定大气细粒子中元素碳和有机碳的比较[J];环境科学;2008年12期
9 杨书申;邵龙义;王志石;邓宇华;沈蓉蓉;李卫军;;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J];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10 邵龙义;宋晓焱;刘君霞;周林;;北京2008奥运期间PM_(10)的单颗粒形貌类型及生物活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茆长荣,尚广萍;合肥市城市PM_(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周德平;齐颖;甘露林;高杰;;长春市PM_(10)污染与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3 马宾;王月琴;;七波段黑碳气溶胶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王菊;杨萌尧;魏强;房春生;陈克华;肖忠慎;;扫描电镜技术识别大气中PM_(10)的来源——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5 王会霞;石辉;李秧秧;张雅静;杜红霞;杜衡;;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和几种重金属(Cu、Zn、Cr、Cd、Pb、Ni)的分布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6 张艳昆;刘树华;李炬;王迎春;马雁军;;北京PM_(10)质量浓度与总体理查逊数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7 芮冬梅;陈建江;冯银厂;;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_(10))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8 朱恩云;马駮;;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9 魏玉香;银燕;杨卫芬;芮冬梅;杭维琦;;南京地区PM_(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10 杨圣杰,陈莎,袁波祥;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松梅;邓启红;唐猛;;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傅巍;蔡九菊;董辉;张亚田;;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技术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艳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与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郇宁;曾立民;;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分析方法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黄叶丹;;分析北京市四城区大气污染现状——谈控制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6 张玉亮;张素敏;赵宙;;大气颗粒物起尘机制、环境效应及测试分析综述[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张允;赵景波;;佳木斯市1996-2004年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防治[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杨传俊;张祥志;郭智;娄玉霞;曹同;邰仁忠;包良满;张元勋;李晓林;李燕;;STXM技术在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监测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9 朱梦雅;修光利;陶俊;张大年;;大气物散射系数变化特征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芮冬梅;陈建江;冯银厂;;南京市环境空气中PM_(10)受体样品化学组成特征分析[A];第五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徐飞;脉冲放电电凝并结合碱液吸收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涌;太原太钢地区PM_(2.5)对大鼠动脉肌源性反应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周科;燃煤细微颗粒物生成特性与炉内控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志立;典型种类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张养梅;京津冀地区亚微米气溶胶特征及其变化的观测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常景彩;柔性集尘极应用于燃煤脱硫烟气深度净化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光亚;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的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浓度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10 蒋轶伦;中国城市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质量和近海生产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玉;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颖;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清平;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世远;脉冲电场强化烟气颗粒物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肖湘杰;醴陵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潘鹄;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研究上海灰霾气溶胶光学特性[D];东华大学;2010年
7 王贝贝;跨奥运期间北京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晓飞;开封市近地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分定;PMF、CMB、FA等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模型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克武;焦作市高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郇宁,曾立民,邵敏;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元素碳分析方法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郇宁;曾立民;邵敏;崔良;毛节泰;周楠;董华斌;俞仲英;罗志明;;北京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车慧正;张小曳;Stephane ALFRARO;Bernadette CHATENET;Laurent GOMES;赵剑琦;;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Its Radiative Forcing over Yulin, China in 2001 and 2002[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9年03期
4 王明星;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来源[J];大气科学;1985年01期
5 纪飞,苏文颖,秦瑜;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气粒转化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6 张华;马井会;郑有飞;;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8年05期
7 李金平;王志石;;空气污染损害价值的WTP、WTA对比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李文彦;北方某些城市秋季夜晚烟雾弥漫现象分析[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9 夏柱红,方黎,郑海洋,孔祥和,周留柱,顾学军,朱元,张为俊;气溶胶单粒子化学成分的实时测量[J];分析化学;2004年07期
10 杨书申,邵龙义,李金娟,张邦;透射电镜在气溶胶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吉华;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气溶胶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刘龙波;王旭辉;刘蜀疆;刘红杰;吴艳敏;常印忠;殷宝辉;翟涛;夏兵;张自禄;;PMS-500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的研制和性能测试[J];辐射防护;2006年05期
3 金庆先;烟气气体常数的确定及与监测质量的关系[J];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06期
4 卢正永;;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与内照射剂量估算[J];辐射防护通讯;1993年03期
5 ;TSI Incorporated公司帮助监测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J];中国计量;2009年04期
6 ;光学应用 光学环境科学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5期
7 王喜鹏;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1998年04期
8 闻友勤;游泳池反应堆辐射监测[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4年00期
9 崔祖强;郑志宏;;从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J];广东气象;2006年02期
10 李晓静;张鹏;张兴赢;孙凌;齐瑾;张艳;;中国区域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检验[J];应用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国伟;周晓波;孙志敏;张川伟;;放射性气溶胶连续大流量取样系统的设计及气溶胶样品及时测量方法[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蒋丽娟;吴松;郑传新;;桂林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成分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3 杨辉;刘文清;刘建国;陆亦怀;赵南京;江庆伍;曲卫平;;便携式边界层气溶胶监测激光雷达[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4 郑传新;蒋丽娟;唐伍斌;;桂林市灰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光洁;薛勇;李英杰;郭建平;梅林露;王颖;李小文;;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系统[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胡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盈盈;基于层次分类与数据融合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成林;城市大气污染的定量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马玉娟;中国海洋上空气溶胶监测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聂玮;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D];山东大学;2012年
5 高晓梅;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周海金;大气气溶胶与痕量气体廓线MAX-DOAS遥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建中;南京北郊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牟莹莹;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研究气溶胶的老化与混合状态及定量计算[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于娜娜;气溶胶/云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算法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何涛;中国区域MODIS陆地气溶胶V5.2算法的有效性评估及算法的改进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岳子玉;人工放射性核素气溶胶监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军民;用于β-γ甄别复合探测器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7 程珊蓉;大气黑碳气溶胶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王磊;基于AATSR双角度数据的气溶胶反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袁超;香港PM_(2.5)水溶性离子的在线监测仪器评估及理化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祁增营;地基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和区域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研究气溶胶的老化与混合状态及定量计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