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稀土功能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本文关键词:纳米稀土功能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3年
纳米稀土功能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张阳
【摘要】:纳米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范围内,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指的是组成材料的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或者多维处于纳米尺寸范围的一类材料的总称。2011年10月欧洲联盟委员会对纳米材料定义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并且由纳米粒子组成的一类材料,且这种纳米粒子的特征尺寸处于1~100纳米范围之内,数目所占的比例至少是材料总粒子数的50%。作为本世纪的一种新型热点研究材料,纳米材料的诸多特性使其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极为特别,其外层电子构成近乎相同,,而内层的4f电子层具有特别多的未成对电子,因此稀土元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电子能级,这使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可能。稀土元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石油化工领域、冶金领域、机械领域、能源领域、军事领域、轻工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农业领域等。把稀土材料做成纳米级结构可以兼备纳米材料和稀土材料的双重特性,最大限度的扩展材料的应用性能,因此稀土材料的纳米化已成为本世纪海内外科学家们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 1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了棒状形貌的NaCe(MoO_4)_2、KCeMo_2O_8、球状的M(Na,K)CeMo_2O_8及片状形貌的NaY(MoO_4)_2纳米材料,在合成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的温度、浓度、时间、配比等条件来对生成物的形貌进行控制。利用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NaCe(MoO_4)_2、KCeMo_2O_8及Na_xK_(1-x)CeMo_2O_8这三种物质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三种物质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容特性。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在反应物中额外加入氟化钠,考察氟化钠的加入对生成物的物相及形貌的影响。 2采用水热合成法,以氟化钠,钼酸钠,硝酸钇为反应物,通过改变溶剂及原料配比等方式生成了三种不同种类的稀土氟化物,当以乙二醇为溶剂时生成了表面粗糙不平的花球状的α-NaYF_4纳米材料。当以水为溶剂时生成了不规则的片状形貌,还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平的片形貌YF_3纳米材料。当以水和乙二醇为混合溶剂时生成了长短不一棒状形貌的β-NaYF_4纳米材料。将这三种纳米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发现这三种材料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性质。 3在原有合成物质的基础之上,设计了将α-NaYF_4、YF_3、β-NaYF_4这三种物质彼此相互转换的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物质转换前后进行了分析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α-NaYF_4、YF_3及β-NaYF_4这三种物质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三种物质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容特性。此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三种化合物彼此间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我们的需要,这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原料而且还为未来作为某种化学反应开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B383.1;O6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志朋;付乔克;陈振强;;Sm~(3+)∶Na_5Y(MoO_4)_4材料的多晶合成与性能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舒峰;邹图德;;稀土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现状[J];江西化工;2009年04期
2 易求实,黄元平;纳米材料及其发展前景[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李立岩;江晨菊;胡正水;;含氟碳聚丙烯酸酯乳液疏水涂层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香利;徐春花;何勇;王俊鹏;;氧化次数对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影响[J];热处理;2012年01期
5 杨燕;李晓东;杨荣杰;;微波辐射沉淀法制备碳纳米管负载均分散Fe_2O_3[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3期
6 邢磊;张前程;简丽;韩秀洁;樊彩梅;;La,Pr,Nd掺杂对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3期
7 陈莲英,章文贡;纳米润滑材料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4年01期
8 张雷;费扬;朱斌;;抛光用铁掺杂氧化锆粉的制备与表征[J];润滑与密封;2010年10期
9 丁士华;杨晓静;;铅掺杂对钛酸锶钡铁电薄膜性能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吕志杰,艾兴,赵军;高性能复合陶瓷刀具材料[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中;尚俊敏;唐婷婷;屈红强;;疏水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在阻燃PVC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学闵;苏衍良;孙成栋;贾衍才;赵顺伟;;聚四氟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滑动轴承研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学闵;苏衍良;孙成栋;贾衍才;赵顺伟;;聚四氟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滑动轴承研制[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韩清超;宋晓艳;黄川;李凌梅;张久兴;;Cu纳米晶块体的制备及纳米晶粒长大动力学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5 张国旺;黄圣生;;超细粉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A];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6 董元锋;刘温霞;;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A];2006年造纸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高月英;;纳米材料在固体火箭推进技术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8 代雪晶;刘波;邵义;;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9 张燕青;胡瑞生;高官俊;苏海全;;尖晶石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含酚废水的处理[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其祥;宁国庆;魏飞;罗国华;;催化剂表面设计控制生长碳纳米管[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霞;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田维亮;线切割废砂浆制备白炭黑及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洒盼盼;稀土共发光反应的研究及其纳米材料的相转移法制备[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健光;腐蚀环境下ICMS传感器耐久性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石德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楚会娟;PS胶体球的制备及其模板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海波;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纳米复合材料的液相合成、表征以及性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光远;添加微量纳米铜粉对铁基粉末烧结件组织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承勇;多孔氧化铝模板的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组装及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10 齐磊;金银合金纳米粒子与金属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永飞;李景照;陈振强;林浪;李真;王国富;;钼酸盐激光晶体的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1期
2 黄锐,徐伟平,郑学晶,佘亮,蔡碧华,范五一;纳米级无机粒子对聚乙烯的增强与增韧[J];塑料工业;1997年03期
3 李小兵,刘竞超;纳米粒子与纳米材料[J];塑料;1999年01期
4 向冬喜;陈娜娜;裘红梅;于增国;景立新;陈英杰;郑丛龙;;纳米银毒理学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米科技—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J];广播电视信息;2001年02期
2 本刊特约评论员;;加快建设我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J];材料导报;2001年05期
3 邱威扬;;浅谈纳米[J];化工之友;2001年03期
4 ;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指南框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5 ;高纯纳米硫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2年10期
6 石淑琴;纳米科技与发展机遇[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洪广言;稀土产业与纳米科技[J];稀土信息;2002年05期
8 ;纳米 臭氧 负离子……——它们的作用到底有多大[J];现代家电;2002年02期
9 陈治光;;透视“纳米”[J];科技潮;2003年06期
10 白春礼;纳米科技发展动向和中国的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奖励;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虎;谢巧勤;;纳米矿物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燕合;李克健;吴述尧;;加快建设我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3 李正孝;龔岩;;漫談纳米技術和纳米材料的應用和發展[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伊阳;陶鑫;;纳米CaCO_3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A];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洪广言;;稀土产业与纳米科技[A];第九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惠飞;王栋民;;纳米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秦伯雄;陈峰;马卓然;;高压流体纳米磨及其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8 王树林;李生娟;童正明;李来强;;振动纳米学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洪广言;贾积晓;于德才;孙锁良;李天民;王振华;;纳米级氧化镱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洪茂椿;;纳米催化在化石资源高效转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展;[N];工人日报;2002年
3 宗合 晓丽;[N];消费日报;2004年
4 朱文龙;[N];文汇报;2006年
5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贽;[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冯 薇;[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彤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张芳;[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赵展慧 张之豪;[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在铝热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胡振锟;纳米色料和光致开关的荧光纳米杂合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刘力哲;若干半导体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及其拉曼散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谢兴;氧化物和氮化物特殊纳米结构的化学气相法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徐瑞东;脉冲电沉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侯彦华;不同尺度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张威;纳米壳聚糖的制备及降脂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蒲娟;近场纺丝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岑;纳米结构Ⅳ-Ⅵ族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周敏;二氧化锰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低维合金表面上纳米岛的形成机理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佳卿;氮掺杂纳米ZnO的制备及其抗菌防紫外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岩;复合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丽娇;窄带宽带氧化物径向异质纳米结构光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徐小齐;半导体纳米CdS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刘林林;微合金化和复合化对纳米晶Ti_5Si_3涂层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赵正卫;钢制管道纳米环氧涂料内防腐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淼;纳米晶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锐;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材料[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苗芝;粒度对块状纳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稀土功能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