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催化剂负载活性炭的甲醛吸附、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31 15:28

  本文关键词:催化剂负载活性炭的甲醛吸附、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2年

催化剂负载活性炭的甲醛吸附、转化研究

张月  

【摘要】:甲醛具有很强的毒性,是室内最严重的有机气体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治理甲醛的方法丰富多样,其中甲醛的催化氧化是最理想的方法。催化剂负载活性炭具有原料来源广、选择性好、污染少、回收再利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论文以活性炭为载体,以A、D为催化剂源制备负载M催化剂活性炭(M/AC)、负载C催化剂活性炭(C/AC)以及负载复合催化剂M、C活性炭((M、C)/AC),详细研究了浸渍浓度、超声时间、活化温度、空气流速、活性组分负载量等与甲醛吸附净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SEM、EDS和N2吸附等温线分析样品表面形貌、化学元素组成以及活性组分分布;利用XRD分析活性炭表面负载A、D的热分解性质。 论文首先研究了A溶液浸渍浓度和超声时间对活性炭表面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及分布的影响,随着浸渍浓度的增大,活性炭表面负载活性组分量增多,M/AC对甲醛的吸附净化能力先增加后降低,,最佳浸渍浓度为2wt%;在适当的浸渍浓度范围内,延长浸渍时间有利于活性炭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和负载,有利于M/AC对甲醛的吸附净化性能提高,最佳浸渍时间为3h。活化温度影响活性炭表面活性组分的性质,实验表明活性炭表面负载的A在400℃时分解生成MOx和B,在650℃时B继续分解产生一定量MOx,800℃时MOx与活性炭相互作用,活性组分MOx被消耗,最佳活化温度为650℃。浸渍浓度2wt%、浸渍时间3h、活化温度650℃条件下制备的M/AC在150mL/min空气流速条件下对甲醛的吸附净化值达到最大值111.05mg/gAC,比未负载任何催化剂时的活性炭净化值93.48mg/gAC提高了19%,在250mL/min条件下净化值为220.72mg/gAC,比未负载催化剂时的144.01mg/gAC提高了61%。 其次,依据金属氧化物表面Mars-Van Krevelen氧化还原机理和MOx表面活性氧转化机制,以A、D为混合催化剂源,创新性研制了负载M、C复合催化剂活性炭((M、C)/AC),研究了混合浸渍液中A、D质量比(mM:mC)、总浸渍浓度、活化温度、空气流速、负载量及甲醛净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3h、浸渍液浓度4wt%、A、D质量比2:2、活化温度650℃条件下制备的(M、C)/AC在150mL/min空气流速条件下对甲醛的吸附净化值达到了最大净化值117.23mg/gAC,比未负载任何催化剂时的活性炭提高了20%,在250mL/min条件下净化值为253.00mg/gAC,比未负载任何催化剂时活性炭提高了76%。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43.32;X5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倪涵松 ,曹坚;居室空气污染的防治与标准[J];上海标准化;2001年05期

2 汪耀珠,唐明德,易义珍,陈律;低浓度臭氧净化空气中甲醛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3 刘爱国;晏江;;株洲市装修后的房屋室内空气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7期

4 毛磊;童仕唐;王宇;;对用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分析的Boehm滴定法的几点讨论[J];炭素技术;2011年02期

5 吴珉,张旭建,丁黄达,沈立峰;室内甲醛污染及防治[J];污染防治技术;2002年04期

6 邱娟;;室内甲醛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0期

7 张萌;马立;;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方法对比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年02期

8 陆颂文;杨海兵;;苏州市部分居室空气甲醛污染调查与防治技术探讨[J];职业与健康;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亚兰;活性炭纤维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斌;光催化净化室内空气中甲醛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健;住宅装修导致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王文超;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周丕严;H_3PO_4、KOH活化法桐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邓丛静;活性炭改性及对乙烯吸附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昝立伟;活性炭的改性及其对甲醛气体脱除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朱玉玲;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行芳,屈亚军;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树脂类皮革化学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J];皮革化工;2004年01期

2 张蕾;李娟;;室内装修中甲醛污染影响因素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孙艳;;一次性筷子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惠敏,刘博;低温等离子体发生片替代纳米TiO_2催化光源的实验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04期

5 郭鲁钢;王海增;邢坤;;用硫酸镁和造纸草浆黑液制备吸附剂及其对活性黄ST-4RFN吸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曦;;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秦桂香;汪鹏;;装修污染物甲醛的检测及其防治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汤晓君;;Al-β沸石催化合成乙酸辛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袁可;桑田;;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及改进[J];轻型汽车技术;2009年Z1期

10 俞群娣,高伟彪;海洋生物标本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宽;庄晓虹;佟伟钢;胡赟;;沈阳市室内外空气中甲醛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谷晋川;张君;张蔓;叶春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〇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江莉;赵凤雯;谭晶;杨卫民;;熔体电纺制备无光去除甲醛功能纤维的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超平;罗春;蒋湛;马立实;王颖杰;;室内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及其防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诸献雨;王秀;;浅谈室内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叶江海;梁逵;崔翠微;刘勇刚;杨乐之;;复合活化制备高体积比电容多孔炭[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红艳;孙长龙;尹昌耕;李传锋;孙旭东;陈建刚;;锆粉制备过程中氮含量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8 刘栋;史宝胜;;甲醛胁迫对3种观赏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9 毛敏汇;张姜璇子;曹晓月;潘会堂;吕英民;;观赏植物净化室内空气中苯的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10 何运兵;纪红兵;;TiO_2纳米管负载铂催化剂催化完全氧化甲醛[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平;烷基铵在蒙脱石层间的吸附及其对蒙脱石/烷基铵结构和凝胶性能的影响[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立朋;单质硅粉氧化法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及其应用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刚正;羧甲基油酰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其对含油废水絮凝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孙金香;氧化镁基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胡坤宏;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可控合成及其催化与润滑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朝阳;基于超分子环糊精的共聚物合成及其包络吸附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屈芳;粘土基多孔吸附/催化材料及其净化典型VOCs的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云;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剂应用于碘化氢分解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姜烨;钛基SCR催化剂及其钾、铅中毒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静;钛合金精密腐蚀加工工艺及机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涛;廉价硅胶的疏水化改性及对VOCs的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淞强;哈尔滨地区住宅装修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桥生;活性碳纤维负载铁酞菁的制备及催化降解酚类化合物性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杜娟;便携式现场甲醛检测仪的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7 那刚;线筒式脉冲电晕放电对混合VOCs降解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孟诺;沿面—填充床复合放电等离子体催化降解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岚;7种观叶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尚帅超;电厂烟气预防自燃与封存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正宏,康飞宇,吴慧,梁开明;湿氧化改性多孔炭对低浓度苯和丁酮蒸汽的吸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0期

2 曾海东,张寅平,王庆苑,王新轲;用密闭小室测定建材VOC散发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植昌,凌立成,吕春祥,乔文明,吴东,刘朗;铁催化活化制备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孔形成机理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李开喜,吕春祥,凌立成;活性炭纤维的脱硫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5 陈进富,李兴存,李术元;石油焦活化机理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姚丽群;高利平;托罗别克;查庆芳;董兆德;;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改性及其对有机硫化物的吸附性能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7 侯一宁,王安,王燕;二氧化钛-活性炭纤维混合材料净化室内甲醛污染[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成云,刘念;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四川医学;1999年05期

9 樊占春,李焕峰,刘文雁,贾斌,王秀田;装饰新居室中甲醛含量的分析研究[J];山西化工;2001年04期

10 倪涵松 ,曹坚;居室空气污染的防治与标准[J];上海标准化;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春燕;王公应;冯良荣;;活性炭载体改性进展[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汤云晖;电气石的表面吸附与电极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冀志江;电气石自极化及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李海朝;废聚苯乙烯泡沫的炭化与活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4 苏伟;椰壳基微孔活性炭制备与表征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颜学武;多波段光催化协合材料[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齐菊锐;稻壳基多孔炭的物理化学性能表征及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智利;磷酸活化褐煤制备活性炭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李学;环保保健型建筑涂料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魏娜;利用除尘灰分离炭粉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冯艳文;电极性矿物材料表面光催化功能膜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樊希安;微波辐射农林废弃物制备活性炭新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继梅;空气负离子及负离子材料的评价与应用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马天;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翠红;分子筛吸附剂对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依全;乙烯分解光催化反应器的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晓瑞;煤沥青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催化剂负载活性炭的甲醛吸附、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9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