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体酸制备与应用中的红外光谱表征
本文关键词:新型固体酸制备与应用中的红外光谱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07年
新型固体酸制备与应用中的红外光谱表征
王艺娟
【摘要】: 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作为原料来制备固体酸催化材料,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考虑,还是对现有工业生产的技术革新方面来说,都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有可能成为新型固体酸材料开发的新途径。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法和漫反射法对制备的新型固体酸材料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有: 1)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硫酸炭化棉花过程中纤维素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制备的棉炭磺酸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1)棉花在硫酸炭化过程中大量的羟基基团从棉纤维中脱掉,纤维素结构发生分解,,脂肪链断裂,形成芳香稠环结构的棉炭。(2)棉炭磺化后,磺酸基团成为芳香稠环的取代基,得到新型的固体棉炭磺酸材料。此外,利用红外光谱透射法研究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硫酸炭化棉花其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高温、长时间的炭化反应利于形成更大的芳香稠环网状结构但是最适宜磺化的炭化条件是用80wt%硫酸在80℃温度下炭化棉花3h,制出的棉炭磺酸的酸量达2.58mmol·g~(-1)。 2)对减压条件下低温热解竹屑得到不同炭化程度的竹炭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法进行表征,研究了温度对竹屑热解炭化过程中物质化学结构变化的影响。对不同炭化程度的竹炭产品用发烟硫酸磺化制得竹炭磺酸。此外,对比了磷酸催化热解炭化和硫酸液相脱水炭化竹屑所得竹炭磺化前后及其吸附吡啶的漫反射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法证明竹炭磺酸是存在磺酸基团的质子酸,从而得到新型的竹炭基固体磺酸材料。 3) HTS系列分子筛常温下吸附吡啶饱和蒸气,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升温脱附吡啶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HTS-1、HTS-2、HTS-5产品的酸性主要来源于骨架Ti(Ⅳ)两种不同的L酸中心和Ti-OH(Si-OH)酸性羟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O64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條久夫 ,刘京平;酶的新型固载体——磺化维纶超细纤维[J];产业用纺织品;1984年06期
2 李秋小,DrStefanSchmidt;月桂酸及肉豆蔻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的SO_3磺化[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4年01期
3 宇文,炳强文;以发烟硫酸磺化剂制备a─磺化脂肪酸甲酯钠钠盐的方法[J];天津化工;1994年Z1期
4 牛利,张万金,吕慧娟,蒋大振;聚醚砜、聚醚醚酮的微波磺化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1期
5 吕亮,胡咬初,沈冬梅,陈丹竹,王景荣;用氯化氢气体代盐酸生产杀虫双[J];湖南化工;1995年04期
6 徐秋,张粉保;SO_3磺化法白油生产新工艺[J];辽宁化工;1995年01期
7 许正平;主浴式烟酸连续磺化中影响磺酸质量因素及控制[J];浙江化工;1996年01期
8 ;三氧化硫法合成对氯苯磺酸[J];辽宁化工;1998年05期
9 董慧茹,张敬畅,张建军,金花;5H-苯基联苯膦磺化产物的薄层色谱分离[J];分析化学;2001年09期
10 孟明扬;三氧化硫磺化技术进展[J];染料与染色;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伟;朱宝库;徐又一;;磺化含2,3-二氮杂萘-1-酮结构聚醚酮的结构与性能[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宁;汤丽鸳;沈璐璐;梁端怡;符若文;;有机气凝胶的磺化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3 张丽媛;李洪涛;王静;姜昊;那辉;;交联改性侧链磺化聚芳醚酮的制备及性能的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房建华;郭晓霞;冈本健一;;燃料电池用磺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晓霞;房建华;冈本健一;;新型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钟贵明;刘子庚;李涛;程琥;余深水;杨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磺化聚醚醚砜膜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陈锡荣;张敬畅;曹维良;;三磺化三苯基膦(TPPTS)的制备及其在丙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钟海涛;;高效减水剂生产中磺化工艺选择的探讨[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9 孙彩霞;马磊;徐杰;刘晓海;张涛;;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10 龚春丽;管蓉;鲁德平;邹华;陆威;代化;;磺化聚苯醚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利人;[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本报资料室 供稿;[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魏双林;[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杨铁利 记者 卢银;[N];盘锦日报;2008年
5 杨志伟;[N];通辽日报;2009年
6 邓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首席记者 黄世盛;[N];盘锦日报;2007年
8 赵建民;[N];中国石化报;2002年
9 田培;[N];中国建材报;2005年
10 记者 蔡琦 实习生 刘道华;[N];嘉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亮;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磺化聚芳醚酮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渊;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磺化嵌段共聚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谢娟;含氟聚芳醚酮和聚芳醚砜的合成与表征及作为质子交换膜材料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尹燕;关于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新型侧链型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5 李龙;基于后磺化的聚芳醚类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国庆;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腈(酮)及其磺化改性超滤膜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小泉;喷雾法合成石油磺酸盐[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侯长军;聚醚砜(PES)改性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王国成;等规聚苯乙烯和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结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艳丽;新型吸附分离纤维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晓东;含三嗪环结构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艺娟;新型固体酸制备与应用中的红外光谱表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邦仰;有序磺化介孔二氧化硅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继春;磺化聚醚砜醚酮酮及其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D];南昌大学;2010年
5 高春晖;磺化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质子交换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张莹;磺化环氧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7 邓海东;多磺化聚芳醚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秀芝;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SAF)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吴勇;壳聚糖的磺化及其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10 陆辉;磺化聚醚醚酮酮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固体酸制备与应用中的红外光谱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