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级中空纳米纤维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1 10:13
【摘要】: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催化技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开发运用新型的催化剂材料,而纳米级材料所具备的独特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在能源、环境、传感器、光电器件及催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纳米催化剂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易于发生团聚现象,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而且小颗粒的纳米催化剂难以从催化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设计合成具有高催化活性又易于分离回收的纳米级催化剂是当前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利用静电引力来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电纺纳米纤维不仅具备纳米材料具有的所有特性,且在宏观上表现为网毡结构,从而可以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电纺纳米纤维作为纳米催化剂的载体,最终得到具有高催化活性、易于回收的负载型纳米催化剂。本论文通过结合静电纺丝法、高温煅烧法、水热法以及化学还原法得到了复合型纳米纤维材料。运用TEM、SEM、XRD、XPS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性质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SiO_2中空纳米纤维为牺牲模板,经过水热处理后成功制得具有多级结构特征的硅酸镍(Ni SiO)双层中空纳米纤维,并进一步利用硼氢化钠在水热条件下原位还原得到Ni/NiSiO复合纳米材料。我们以还原4-硝基苯酚(4-NP)为催化模型实验,探索Ni/NiSiO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NiSiO复合物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并可以通过重力自然沉降使其达到分离回收和重复利用的效果。(2)利用SiO_2中空纳米纤维为硬模板,结合水热法及一定后处理手段,最终得到由纳米片组装成的四氧化三钴(Co_3O_4)双层中空纳米纤维。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化学还原法得到Pt高度分散的Pt/Co_3O_4复合纳米材料。催化实验结果表明Pt/Co_3O_4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CO性能。(3)以SiO_2中空纳米纤维为硬模板,结合溶剂热法及一定后处理方法,最终得到由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的二氧化锡(SnO_2)双层中空纳米纤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得到Pt高度分散的Pt/SnO_2复合纳米材料。催化实验结果表明Pt/SnO_2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图文】:

纳米材料,料尺,量子,材料


料概述寸由小到大分布来看,我们通常可以将材料分为量子级米级以及体相材料,其中目前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当料尺寸介于 1-100 nm,但通常来讲,由纳米材料作为基纳米材料。如图 1.1 所示,按照其在空间维数上的分布维、二维、三维纳米材料。

示意图,纳米线,基本原理,示意图


度明显大于其他方向,最终形成一维纳米材料。如图为三个部分:第一,固-液界面的形成;第二,气态物。随着不断的溶解与析出,固-液界面不停地移动,最法已经广泛地用来合成各种无机材料的纳米线[13-15]。接观察 Ge 纳米线的生长,,进一步在实验上验证了 VL备多种单质、二元化合物甚至成分更复杂的单晶纳米用会对所合成的纳米线造成一定的污染。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作鹏;体域纳米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2 张正飞;一维氧化钨纳米材料无催化剂生长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刘敬东;铜纳米颗粒合成及其低温烧结互连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谷志远;基于纳米线的光学微腔和纳米激光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潘金彬;生物活性蛋白导向简易构建新型高效安全的纳米探针用于肿瘤的诊疗[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6 戴清源;基于乳清分离蛋白修饰的低环境敏感型纳米颗粒构建与稳定机制[D];江南大学;2017年

7 任勃;镍钴基氧化物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8 刘洋;多功能纳米胶束体系联合声动力与化疗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9 赵婕;基于单根金属氧化物一维微/纳米线的双电极结构器件的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10 吴捷;PET基材纳米吸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多级中空纳米纤维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朱笑天;金纳米棒的制备与修饰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7年

3 任雪利;纳米气泡对污染物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4 刘晓慧;硅表面纳米结构设计与计算[D];青岛大学;2017年

5 崔行恒;磁性元素掺杂氧化铟锡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6 赵鹏飞;二氧化硅纳米棒的制备、荧光功能化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任健;面向太阳能燃料制备的纳米异质结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8 闫贵花;静电纺制备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素基多孔碳材料及电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9 胡倩;浸润性可调的纳米ZnO表面蛋白吸附规律及其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张路f

本文编号:2568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68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