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是溶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自然过程和工业过程都需要电解质溶液的相平衡的性质信息,其应用范围遍及化工、冶金、地质、环保和海洋等科学领域,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于电解质溶液体系,本文提出了新的水化作用,推导出了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UNIQUE和NRTL模型公式,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UNIQUE模型公式如下: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NRTL模型公式如下: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模型,,本文对298.15K下二元电解质溶液体系的活度系数进行了关联拟合,并且回归出了各体系的模型参数,对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UNIQUAC模型和NRTL模型,通过比较发现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NRTL模型明显优于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UNIQUAC模型;同时比较了几种电解质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模型计算的溶质活度系数的对数值于实验值的标准偏差。 作者选取了基于新的水理论的NRTL模型,通过对不同温度下NaCl二元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实验数据的关联拟合,回归计算出了温度从273.15K到473.15K的参数值,建立了该模型中的每个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并且对每个温度下的关联结果做了误差分析;回归计算了298.15K下NaCl-KCl-H2O体系的模型参数,应用溶解度的推算方法来计算热力学的相平衡性质,计算出了该体系的相平衡数据。 通过比较了几种电解质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模型计算的溶质活度系数的对数值于实验值的标准偏差,发现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NRTL模型的平均标准偏差明显优于Pitzer模型和Chen-NRTL模型;通过对不同温度下NaCl溶液的进一步研究,说明了该模型在广泛温度范围内的可行性;通过对NaCl-KCl-H2O体系相平衡的计算,进一步说明了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NRTL模型的广泛适用性。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 活度系数 热力学模型 溶解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46.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2
- 1 文献综述12-28
- 1.1 电解质溶液的应用和研究进展12
- 1.2 电解质溶液基本理论12-15
- 1.2.1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12-13
- 1.2.2 电解质溶液的渗透系数13-14
- 1.2.3 渗透系数与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关系14
- 1.2.4 电解质溶液的过量性质14-15
- 1.4 Debye-Huckel 极限法则15-18
- 1.5 Chen-NRTL 模型18-19
- 1.6 Pitzer 模型19-21
- 1.7 水化模型21-23
- 1.8 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测定方法23-26
- 1.8.1 电动势法23-24
- 1.8.2 等压法24-25
- 1.8.3 凝固点下降法25-26
- 1.8.4 溶解度法26
- 1.9 本文研究内容26-28
- 2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模型28-34
- 2.1 引言28
- 2.2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UNIQUAC 模型28-31
- 2.3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31-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常温下新活度系数模型在二元电解质溶液中的应用34-60
- 3.1 引言34
- 3.2 电解质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关联方法34-36
- 3.2.1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UNIQUAC 模型作用参数的回归34-35
- 3.2.2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作用参数的回归35-36
- 3.3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UNIQUAC 模型的实验数据关联36-39
- 3.4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的实验数据关联39-58
- 3.4.1 1-1 型和 2-2 型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关联39-45
- 3.4.2 1-2 型和 2-1 型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关联45-49
- 3.4.3 其他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关联49-54
- 3.4.4 基于 NRTL 水化模型的参数整理54-58
- 3.5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模型与其他模型的对比58-59
- 3.6 本章小结59-60
- 4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对不同温度下二元电解质溶液的进一步研究4960-63
- 4.0 引言60
- 4.1 NaCl 水溶液在温度 273.15-473.15K 下活度系数的关联60-62
- 4.1.1 Debye-Huckel 项中可调参数 b 与温度的关系60
- 4.1.2 水化作用项中的水化参数 c1 与温度的关系60-61
- 4.1.3 溶质的水化数 h 与温度的关系61
- 4.1.4 模型中相互作用参数和与温度的关系61
- 4.1.5 结果与讨论61-62
- 4.2 本章小结62-63
- 5 基于新的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对常温下三元水盐体系相平衡的研究63-69
- 5.1 引言63
- 5.2 对于多元电解质溶液体系的基于水化作用的 NRTL 模型63-65
- 5.2.1 多元混合物中的 NRTL 方程63
- 5.2.2 多元电解质溶液中基于 NRTL 方程的新模型63-65
- 5.3 热力学相平衡基于溶解度的推算方法65-66
- 5.4 结果与讨论66-68
- 5.5 本章小结68-69
- 6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历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荣,陈宏刚,乔冷;现代电解质溶液热力学的现状及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2 陈平初,李武客;为什么要引入摩尔电导率[J];大学化学;2005年05期
3 田颖;李浙齐;徐洪峰;吴艳波;杨凤林;;不同电解质溶液对聚吡咯修饰膜性质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钟耀;王建中;娄红波;张萍;沙净;;含酚模拟废水电催化氧化实验研究[J];节水灌溉;2008年09期
5 王文仲;郑秀梅;刘晓丹;杨英姿;张彩霞;;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2011年03期
6 黄瑞和,滕藤,唐晋;电解质溶液中单个离子活度系数的研究(I) 单一电解质水溶液中单个离子活度的线性规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7 胡瑶村;;水溶液中电解质活度系数的测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8 高文会;;吸氧腐蚀实验[J];化学教育;1987年06期
9 张锁江;杨发旺;周西顺;卢锦梭;;盐酸从水到DMSO—EtOH—H_2O混合溶剂的迁移热力学函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帅修富;邢玉芬;李长荣;;离心法测定高吸水性树脂溶胀度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磊;靖建征;;电导仪在氧化铝生产中的使用[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汪艳;唐致远;张泽波;;适用宽温度范围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善佐;;高一化学电解质溶液的探究教学设计[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吉刚;孙杰;;镁二次电池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医博;梁松;莫海鸿;陈尤雯;;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能的电量综合法[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卫东;胡珍珠;陈芳;;电导法测定ErCl_3在H_2O中的活度系数[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7 武丽艳;尚贞锋;;交流频率对交流电桥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志捷;杨建军;艾青;王春光;徐建国;;不同晶体液对脑损伤兔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脑水肿的影响[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9 董世运;涂伟毅;徐滨士;;复合电解质溶液中纳米SiO_2颗粒分散性及其表面动电电位[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冯海军;周健;;电解质溶液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鄢陵县一高 孙会丽;电解原理及其应用[N];学知报;2011年
2 河南省鄢陵县一高 宣会超;浅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N];学知报;2011年
3 主持人:本报记者 朱广莆 撰稿:余海若;物理化学“三剑客”百年之前引发化学革命(下)[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季玉光;孩子过节谨防饮食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江苏省泰州中学 黄毅;“守恒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江苏 王邓卓;小议《自制溶液浓度检测仪》应用的局限性[N];电子报;2006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秦川;烧伤后口渴能喝水吗?[N];健康时报;2006年
8 山东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管从胜邋教授;洞穿电池发展历程[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黄丽雅;小儿腹泻宜补米汤[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秦晓明 丁安峰;如何预防铝电解槽碳渣的产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贵梅;二肽在电解质及尿素溶液中热力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郑仁峰;胍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电解液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皓;电解质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流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马兴科;水+乙醇+碳酸钾三元混合溶液的临界跨接行为[D];兰州大学;2006年
5 王超;金属/有机涂层电解质溶液中腐蚀的半导体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林美玉;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磷脂的多层管状囊泡的形成及动力学[D];复旦大学;2007年
7 薛照明;非水电解质组份的量子化学研究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于霞;镁合金AZ31环保型阳极氧化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孙文博;电化学除氯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尚伟娟;多孔荷电膜分离性能、动电性质及传递参数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显朕;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覃东棉;一种新的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D];中南大学;2011年
3 钱华;高中生对“电解质溶液”的相异构想及概念转变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电解质溶液局部组成模型在盐—水体系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08年
5 田茹;电解质模型流体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和集团展开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6 董梅;三水碳酸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苑宏刚;脉冲电场对KCl溶液活度影响规律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8 王志辉;微波辐射下电解质溶液的介电特性测量与金属杂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徐勤志;基于电解质的OZ积分方程一阶平均球近似求解[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刘岩;用统计力学理论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