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铌酸锂晶体润湿性的全光可逆调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5:43
【摘要】:铁电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晶体,其具备多种优异的性能,包括介电(用于电容器),铁电(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压电(用于制动器,换能器),热释电(用于红外探测器),光电(用于光电转换器),电致伸缩(用于声纳)等。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铁电体的研究进展迅速。由于其丰厚的性质及可以制备为包括陶瓷,单晶体,聚合物,薄膜等多种形式,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探测,激光,传感,超声,信号,微波,生物等多个技术领域。铁电体具有自发极化,其可以与电场,应力,热以及光发生强烈地耦合作用而产生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由此具有广泛的功能应用。铁电体的性能很容易受到微结构,缺陷,成分不均匀,外场,畴壁的运动等影响。以缺陷为例,缺陷的存在会显著影响铁电体的铁电性,压电性,光电性等物理性质。向铁电体引入缺陷的方式,有温度,外力,电场,光照等。比如温度改变引起铁电体点缺陷氧空位的形成,塑性应变引起铁电体线缺陷位错的形成等。这些缺陷的引入会相应地改变和影响铁电体的物理性质。已有研究表明,固体表面的微结构缺陷会严重地影响其润湿性。作为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属性,润湿性主要由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形貌结构决定。表面润湿性通常使用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来评估。在本论文中,我们对LiNbO3铁电晶体进行交替的紫外和红外光照实现了对其表面润湿性的可逆控制。LiNbO3晶体作为典型的铁电晶体,拥有稳定良好的性能,大的非线性系数,广泛应用于压电,铁电,光电以及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使用紫外光照的方式向LiNbO3铁电体引入氧空位点缺陷,再通过红外光照来消除氧空位点缺陷,从而实现表面润湿性的可逆转变。在润湿性转变的过程中,全程都是采用光引发,这样的优势和意义在于通过远程非接触的方式,实现定向定区域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这种方便高效的远程操控固体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将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广泛的价值。本论文的正文部分共有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通过交替的紫外光和红外光对LiNbO3晶体进行照射实现晶体表面润湿性的可逆转变,制备了表面图案结构并研究其对润湿性和压电性的影响;第三章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别计算以不同离子作为LiNbO3(0001)表面终结面的氧空位点缺陷形成能;第四章进一步研究波长,空气湿度以及氧浓度对润湿性恢复的作用和影响;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铁电材料的结构、性质、相变理论、微结构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以及铁电材料目前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历史、材料自身对润湿性的影响以及外界对润湿性的调控进行了总结。(2)利用中心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LiNbO3晶体表面,使其润湿性发生亲水转变。然后利用波长为808-nm的红外光再次照射已呈亲水状态的晶体表面,使其接触角回复到初始状态。通过对LiNbO3进行交替的紫外和红外光照实现了表面润湿性的可逆转变。不同晶面以及不同极性面上的润湿性有差异。表面图形化结构对润湿性和压电性有影响。(3)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别计算了 LiNbO3晶体(0001)面上以Nb-,Li-,O-为终结面的氧空位点缺陷的形成能,得到以Li+离子为终结面的表面氧空位形成能最低,氧空位更容易在以Li+离子为终结面的表面形成。(4)研究润湿性恢复过程中表面缺陷对不同波长作用的选择性。445-nm和532-nm只能使润湿性部分恢复;808-nm和1064-nm激光可以使润湿性完全恢复,并且1064-nm使接触角回复的速率比808-nm更快。进一步研究空气湿度和氧气浓度对润湿性恢复的影响。低湿度下,润湿性恢复迅速。在高的氧气浓度下,润湿性恢复迅速。(5)AFM显示紫外光照并没有改变LiNbO3表面形貌,润湿性的转变来源于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XPS分析显示,表面氧空位缺陷以及羟基基团含量对润湿性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PL谱显示,经紫外光照射的样品在543 nm处有氧空位缺陷发射峰。反射谱显示紫外光和红外光照使样品的反射率发生了减少和增加,说明表面氧空位缺陷对光吸收有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利用紫外光和红外光实现了 LiNbO3铁电晶体表面润湿性的可逆控制,全程都是采用光引发。通过实验和结合文献总结出紫外光照使LiNbO3表面润湿性向亲水转变,以及红外光照使润湿性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机理。最后,这种全光操控改变固体表面润湿性的方法是高效可行的。
【图文】:

顺电相,铌酸锂,铁电相,原子结构


式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宄。逡逑铌酸锂是无色的透明晶体,熔点为1253°C,晶体由Nb06的八面体组成,c逡逑轴为3次旋转对称轴,所以是三方晶系。如图1-2所示,在1210°C的居里温度以逡逑下为铁电相结构,氧原子平面构成其畸变的六方密堆积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形成逡逑的八面体空隙分别被锂原子,铌原子以及空位填充,分别占据氧八面体空隙的1/3。逡逑在c轴方向上空隙位置的原子依次按照…铌,空位,锂,铌,空位,锂…排列。逡逑在居里温度以上的顺电相中,锂原子位于距离铌原子c/4的氧平面上,铌原子位逡逑于两个氧平面构成的氧八面体中心。这样的位置关系使得顺电相是非极性的。当逡逑温度下降低于居里点时,锂离子和铌离子沿cr轴同方向发生位移,锂离子离开氧逡逑平面,铌离子离开氧八面体中心。由于锂离子和铌离子的移动,造成了正负电荷逡逑重心沿c轴的相对位移,产生沿c轴的自发极化。又由于晶体的自发极化方向只逡逑沿c轴方向

电流曲线,畴壁,紫外光照,相变


属类的电导行为,,其电导率是体块BaTi03直流电导率的109倍,并且通过相场逡逑分析,证明由极化电荷形成的势阱中存在稳定退化的准二维电子气。带电畴壁温逡逑度-电流曲线如图1-5所示,其并未表现出类似半导体或离子导体那样受热激活逡逑支配的导电行为,相反的,其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类似金属型导电趋势。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庆来;何秋轩;孙敏荣;何佩蓉;;不同润湿性地层中凝析油气混合物渗流阻力的差异[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秦之铮;;利用接触角计测角评价油层润湿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3期

3 宋金龙;陆遥;黄帅;刘新;徐文骥;;极端润湿性表面研究与应用进展[J];科技导报;2015年15期

4 解兴智,傅贵;煤润湿性测量方法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2期

5 You-LoHsieh,L.A.Cram,赵元磊,赵跃;酶水解改善聚酯织物的润湿性和吸附性[J];国外纺织技术;1999年03期

6 傅贵,秦凤华,阎保金;我国部分矿区煤的水润湿性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7 吴素英;;砂岩油藏储层润湿性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二区沙二12层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8 付美龙;周玉霞;;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2期

9 达渔卫,罗泽平,张孝;涤棉混纺织物润湿性机理的探讨[J];纺织学报;1990年10期

10 余心成;坎标;孙涛;丁建宁;袁宁一;;高温下液硅的润湿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川宝;李树杰;;AlN/CuTi体系润湿性及界面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蔺增;赵宝红;;钛系牙齿种植体的表面改性与润湿性控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徐文骥;宋金龙;;金属材料极端润湿性表面制备与应用[A];2014年全国电化学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亢世江;陈学广;丁敏;卢屹东;;金刚石膜润湿性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郭龙;肖立志;贾子健;;应用核磁共振(NMR)测量页岩润湿性[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史建卫;许愿;柴勇;;电子组装材料润湿性评价方法-润湿平衡测试法[A];2008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刘雷;肖力木;袁金颖;;二氧化碳刺激响应纤维膜润湿性调控[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刘人玺;胡海豹;鲍路遥;;不同润湿性纳米通道内Poiseuille流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赵继宽;李艳红;侯万国;;阿维菌素-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物制备及润湿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子艾;宋金龙;;基于电化学加工技术的极端润湿性表面制备及应用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平东;塑料薄膜润湿性的检测[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自远;驱油剂对界面性质的改变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李松;电子封装焊料润湿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宋金龙;工程金属材料极端润湿性表面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丹;熔融Mg在陶瓷基板上的润湿和蒸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吕通;基于形状记忆环氧树脂超疏水表面构筑及其润湿性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房;多孔超抗润湿性材料的研究及制备[D];浙江大学;2016年

7 王会霞;基于润湿性的植物叶面截留降水和降尘的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沈平;冶金过程钢液—渣—耐火材料间界面现象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9 刘鹏;低润湿性涓流床中流体力学行为及三相甲醇合成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李小兵;仿生结构表面接触角与化学法修饰医用聚合物润湿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为山;铌酸锂晶体润湿性的全光可逆调控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汤磊;特殊润湿性表面的制备及其减阻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3 霍远j;界面润湿性对流固摩擦俘能的调控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4 文妮;不锈钢基特殊润湿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杨媛;金属熔体在石墨和Al_2O_3上的润湿性及铺展动力学[D];福州大学;2016年

6 陈立伟;几种仿生超润湿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7年

7 李俊刚;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8 李大圣;铜合金与钨钼间润湿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鄢宁波;铜基特殊润湿性表面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10 王龙;铝基梯度和图案油润湿性表面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3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33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