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双波长荧光增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3:34
【摘要】:双光子激发荧光凭借着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激发谱与发射谱明显分开以及对生物样品损害小等优点,使得其在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物理学等领域体现出非常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然而与单光子激发荧光相比,双光子激发荧光辐射强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双光子荧光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而通过贵金属纳米结构衬底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的激发效率与辐射效率实现增强荧光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基于此,本论文结合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技术与双光子荧光技术,利用周期性银圆盘阵列-二氧化硅-银膜复合结构的双波长共振特性实现双光子激发荧光强度的匹配增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了周期性银纳米圆盘阵列通过二氧化硅中间层与银膜隔离的复合结构的光学特性。采用背景散射场模型与两步法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共振结构的近场增强特性;通过端口反射率计算模型计算了该共振结构的反射谱;同时还研究了10×10阵列结构的散射特性及其角向分布,并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调节双波长共振峰位匹配双光子荧光的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2)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沉积与电子束曝光技术,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周期性银纳米圆盘阵列-二氧化硅-银膜的多层复合结构,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该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以氙灯作为光源配合倒置研究型显微镜,通过多级小孔光阑缩小光束对共振区域进行了微区测量,从实验上验证了该结构的理论正确性以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3)选取DCM激光染料作为双光子激发荧光的增强目标,研究了四种不同的基底对双光子激发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振结构的两个共振波长与双光子荧光的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同时匹配时,可以达到最好的增强效果。
【图文】:

能级图,分子吸收,发射过程,能级图


图 1-1 分子吸收与发射过程的 Jablonski 能级图规条件下,由于激发光的光子密度低,荧光物质一次仅能吸收一个光迁回到基底过程中发出荧光,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荧光发射,其是一。而当激发光光子密度满足荧光物质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条件下 激弛豫、辐射跃迁至基态并发出荧光,称之为双光子荧光。双光子激发荧xcited Fluorescence,TPEF)过程就是物质分子或原子同时吸收两个低子的能量和等于该分子或原子基态与激发态能量之差,并通过中间能级)过渡跃迁至激发态。单光子的激发过程发生在不同对称能级之间能级与激发态能级、基态能级的对称性均不相同,荧光跃迁发生在激者中间能级与基态之间,而要产生双光子过程,激发光必需具有足够明显,双光子荧光的激发波长要比发射波长长的多,从而在光谱上很光谱与荧光光谱,,其可以有效的避免激发光对荧光探测的影响。荧光统正是利用双光子激发荧光的这一优点,大大降低了信噪比使得图像。单光子荧光的线性光学过程,双光子激发荧光过程是一种三阶非线性

原理图,共焦激光扫描,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对很小,而对样品的穿透能力更强更深;最后,由于双光子过程中的瑞利散射的噪声远小于单光子过程中的背景噪声,从而在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时可以获得更高比度,而且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相差较大,更利于察觉到检测过程中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33.4;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昶时,施维林;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分析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4年02期

2 高治文,陈丽娜,赵景星,于新,周素琼,谢文章;表面等离激元共振[J];大学物理实验;1994年02期

3 邵磊;阮琦锋;王建方;林海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J];物理;2014年05期

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进展[J];光机电信息;2011年01期

6 王翔;黄声超;张檬;任斌;;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反应及其表征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8年04期

7 韩亚娟;张介秋;李勇峰;王甲富;屈绍波;张安学;;基于微波表面等离激元的360°电扫描多波束天线[J];物理学报;2016年14期

8 王振林;;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9 丁晶新;方银飞;郭超修;杨岚;夏勇;尹亚玲;印建平;;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场的分子反射镜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10 张海黔,陶杰,顾宁;高效差分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驰;郑海荣;吴燕妮;李彩霞;;纳米方盘—方框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A];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张兵临;;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受迫表面等离激元模型[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3 黄铁军;汤恒河;谭云华;刘濮鲲;;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超聚焦探针[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张超;周永金;王卫宾;杨柳;肖前循;;基于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微流体乙醇传感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5 沈少鑫;单洁洁;陈慧玉;杨明明;赵峰;周勇亮;杨志林;;多模式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二次谐波机理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6 林洁;路云宁;高韶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耦合效应实现高灵敏度传感[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7 郑斌;杨怡豪;沈炼;陈红胜;;基于超表面的微波表面等离激元控制[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8 陈舒;孟令雁;沈少鑫;赵峰;骆洋;杨志林;;表面等离激元的可控激发及增强光谱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9 刘博文;陈舒;姚旭;刘守;杨志林;王磊;任斌;;可灵活调节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性质及其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10 陈旭东;洪炜;;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抑制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山;德研发出世界首个表面等离激元电路[N];科技日报;2013年

2 刘霞;新型纳米激光探测技术灵敏度高成本低[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龙;基于微纳加工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回路和热效应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朱旭鹏;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结构强耦合体系的设计及光谱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商雄军;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理论研究及其器件设计[D];湖南大学;2018年

4 潘柏操;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许秉正;基于周期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电磁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武士威;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对氨基二苯二硫醚偶联反应及光谱分析[D];辽宁大学;2018年

7 汪涵聪;表面等离激元光近场特性及对光学非线性的增强和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罗时文;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单锋;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局域场增强特性[D];东南大学;2018年

10 祝秋香;表面等离激元增强ZnO复合结构光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翠芸;表面等离激元聚焦和谐振特性的调控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2 张威;多模谐振滤波器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滤波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李培玉;基于孔径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肖镇生;菱形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涡旋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彭宇翔;生物分子与金属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响应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6 王雪南;基于遗传算法的表面等离激元定向发射器的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7 薛宝s

本文编号:2650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50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