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L-色氨酸手性放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新结构的γ-内酰胺的合成

发布时间:2020-05-09 01:10
【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L-氨基酸手性放大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模拟自然界中L-氨基酸的富集。本文以色氨酸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色氨酸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差,化学反应将难以进行,于是在实验中先将色氨酸转化为色氨酸甲酯,再以色氨酸甲酯与丁二酮的反应为研究的反应模型对L-色氨酸的手性放大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结论:L-色氨酸的手性放大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随着%ee_1值(即反应前L-色氨酸甲酯对映体过量的百分率)的增大,反应后,体系中剩余的L-色氨酸甲酯的%ee_2值(即反应后回收的L-色氨酸甲酯对映体过量的百分率)与%ee_1的差值将会先增大后减小,而%ee_2/%ee_1则值减小。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自然界中L-色氨酸的手性放大进行了两次模拟实验,实验中分别以5 g和11.5 g的%ee_1值为0.7%~1.0%的色氨酸甲酯为反应原料,与丁二酮经过两次缩合反应,每次约消耗掉原料的90%,回收的未反应的原料的%ee_2值分别为2.7%~3.2%和3.0%~3.4%。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探究了L-色氨酸手性放大的规律,为L-色氨酸手性放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本文还以苯丙氨酸甲酯与草酰氯的反应为研究的反应模型探索了L-苯丙氨酸的手性放大,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在探索L-苯丙氨酸手性放大反应模型的过程中,本文发现L-苯丙氨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醛反应意外地生成了结构新颖的γ-内酰胺类化合物,这一新的反应通过其他的L-氨基酸甲酯和L-氨基醇作为底物进行了验证。除此之外测定了反应得到的γ-内酰胺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但研究发现这类γ-内酰胺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不理想,其IC_(50)值均大于40μM。
【图文】:

L-色氨酸手性放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新结构的γ-内酰胺的合成


生命起源中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L-色氨酸手性放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新结构的γ-内酰胺的合成


米勒实验的装置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洁;朱华结;;计算化学在手性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2 王孔江;;生命起源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显龙;生命起源前有机小分子的水热进化[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丹;在模拟深海热泉系统条件下生命起源前氨基酸的合成[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5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