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二维原子晶体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1:06
【摘要】:光子在介质分界面上反射或折射时存在类似于电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在介质折射率梯度扮演的外场作用下,光束或波包沿垂直于折射率梯度方向发生自旋分裂。与电子自旋霍尔效应引发科学界对研制新的电子元器件的设想一样,光子作为当今时代信息和能量的重要载体,人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将导致新型光子学器件的产生,并正在衍生出一门类似于自旋电子学的新学科——自旋光子学。近年来,各种物理系统中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被广泛研究,但二维原子晶体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较少。由于二维原子晶体只具有一层或者数层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在如此小的厚度上绝大多数物理学特性、效应和参数的变化都很小,可以说是弱效应。另外,由于其尺度已经达到微观体系范围,各种量子效应已经出现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起到主导作用,给传统测量方法提出了挑战。本论文基于量子弱测量技术研究二维原子晶体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一方面揭示二维原子晶体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新特性、新规律,另一方面,对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反过来又可发展面向二维原子晶体的量子弱测量理论,为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发展一种简单、廉价、精密的测量方法。论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弱测量理论,用于探测波函数被干扰而发生形变时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建立了修正的弱测量理论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比对,表明修正的弱测量理论的预测比传统弱测量理论更准确。修正后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光的自旋-轨道弱耦合作用产生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而且适用于强耦合、甚至强和弱之间的耦合状态下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这项研究对于在强测量或者一般弱测量都无法探测情况下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有重要意义。(2)通过弱测量中的弱值放大效果,观测了石墨烯中微弱的Goos-H?nchen(GH)效应。理论得到了石墨烯中微小的GH位移表达式,实验实现了对GH位移的放大和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很好的验证了二维原子晶体零厚度模型的正确性。此外,研究发现,放大后的GH位移对石墨烯层数的变化十分敏感,从而可利用这个效应实现对石墨烯层数方便而精确地判别。(3)研究存在外部磁场情况下石墨烯衬底系统中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发现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入射面内和横向自旋相关分裂表现出不同的量化行为。详细计算并分析了量化的入射面内和横向自旋分裂,表明量化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描述为量化的几何相位(Berry相位)的结果,其又对应着量化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弱值放大的实验方案探测太赫兹频率范围内的量化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结合量子弱测量技术,量化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很有希望实现对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电导率和Berry相位的测量,同时,这些研究有可能建立起石墨烯中电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之间的关联。(4)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被看作是电子系统中电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直接的光学类似,其中折射率梯度起外场的作用。然而已经有实验证明,有效折射率不能充分解释只有原子级厚度晶体中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过程。我们研究二维原子晶体表面上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建立了不涉及有效折射率的物理模型,可准确描述二维原子晶体中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和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考虑悬空的二维原子晶体,我们在理论上预测了由光的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产生的巨大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这个现象可解释为为了满足光子偏振的横向性,平面角谱分量出现大的偏振旋转造成的。
【图文】:

介质表面,反射和折射,定律


有限束宽的光束在介质表面反射或者折相互作用,会产生光子自旋霍尔效应。除此之外,通常IF 效应的产生。自从这些光束位移被发现以来,一直热点,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材料和结构下,比如多层结们会分别简单介绍这些光束位移的最初发展以及在二首先是介绍最先被发现的 GH 位移和 IF 位移,然后是得到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和 IF 位移简介 年,荷兰科学家 Snell 就发现了光在介质表面发生折射名的 Snell 定律。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定律对光的科学家 Fresnel 推导的 Fresnel 公式又准确地描述光的在传统的几何光学中,平面光波在两种介质表面反射 定律和 Fresnel 公式描述。

相对介电常数,磁导率,介质,二维原子


二维原子晶体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有很多种方法很够实现负的 GH 位移。可以随意改变介质中的相对介电常数 和的 和 的材料。这样,我们理论上可以应。考虑一般性,,图 1.2 中表示的是 TM吸收正折射率材料时所产生的 GH 位移的率 两者都是正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入介电常数 和磁导率 同时都为负的时候的。对于其它的情况,GH 位移的正负是折射率的介质,GH 位移很容易就会出现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7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洋;任捷;江海涛;孙勇;陈鸿;;超构材料中的光学量子自旋霍尔效应[J];物理学报;2017年22期

2 戴闻;;自旋霍尔效应电信号的直接探测[J];物理;2006年09期

3 孙再吉;;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半导体的新状态[J];半导体信息;2007年05期

4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半导体的新状态[J];集成电路通讯;2007年04期

5 马娟;罗海陆;文双春;;多层介质中的光自旋霍尔效应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6 毛奇;赵宏武;;金属薄膜中的逆自旋霍尔效应[J];物理;2013年01期

7 尹红芳;罗海陆;文双春;;光自旋霍尔效应中横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李星;周新星;罗海陆;;纳米金属薄膜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最佳弱测量[J];光学学报;2014年07期

9 秦毅;李焱;肖云峰;杨宏;龚旗煌;;光自旋霍尔效应及面内光自旋分离[J];物理;2012年06期

10 孙庆丰;谢心澄;;铁磁石墨烯体系的CT不变量子自旋霍尔效应[J];物理;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焱;秦毅;贺环宇;龚旗煌;;反射光的光自旋霍尔效应[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圣;李鹏;章毅;赵建林;;矢量光束产生的类自旋霍尔效应[A];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3 姚裕贵;;新型两维拓扑材料的理论设计[A];中国真空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卢小兵;张首晟教授获“欧洲物理奖”[N];新清华;2010年

2 刘恕;科研的最高境界是审美[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新星;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弱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陈世祯;二维原子晶体的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陶新德;过渡金属中的逆自旋霍尔效应[D];南京大学;2017年

4 李新茹;新型二维材料的自旋极化、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半导体性质的电子结构及调控[D];山东大学;2017年

5 凌晓辉;人工微结构材料调控光的偏振和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唐明;各向异性介质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侯达之;单晶钴薄膜与多晶铋薄膜中的自旋输运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重要;纳米体系自旋极化和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毕鑫涛;半导体自旋霍尔效应与石墨烯一维零线模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缪冰锋;过渡金属自旋相关输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婷;介质薄膜结构中的光自旋霍尔效应及其调控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

2 洪彩云;基于YIG/NM异质结的逆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常远思;CoFeB薄膜垂直各向异性成分调控与CrAl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罗幸;光子自旋霍尔效应中的交叉偏振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李星;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最佳弱测量[D];湖南大学;2015年

6 马娟;多层介质中的光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赵桂平;折射率梯度引起反转的光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魏桂萍;转换光自旋霍尔效应中自旋堆积方向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李白雪;温度相关的自旋泵浦—逆自旋霍尔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亚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设计及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机理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88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88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