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真菌单菌株固态发酵茶叶及其产Teadenol化合物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3 12:22
【摘要】: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明显的降脂降压,抗氧化等药理保健功能。黑茶的生物活性物质变化是黑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原因,因此对黑茶特征性基础物质和品质形成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黑茶中特征性物质是由哪些微生物组合作用,对黑茶功能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对提高黑茶品质价值和商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筛选出高产功能性Teadenol化合物的菌株,有研究证明Teadenol是由曲霉属真菌代谢产物使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衍生而得,具有明显的降脂抗氧化等功能,研究高产化合物菌株对工业化微生物发酵茶提供了潜在价值,同时为黑茶人工可控发酵选择菌株,选择发酵参数和化学分析提供方法,也为从小分子化合物水平研究渥堆微生物对黑茶化学品质的影响提供一种思路。本文采用了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分离鉴定不同来源的真菌,筛选出真菌最适温度,单菌株固态发酵筛选,对筛选出的单菌株发酵茶感官评审和理化分析,再对筛选出的合适单菌株固态发酵茶通过HPLC-MS等技术分析产目标化合物情况,以得到有高产目标化合物的菌株,并对该菌株产目标化合物Teadenol的HPLCMS、NMR分离鉴定分析,最终实现获得高产Teadenol化合物的菌株。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自普洱茶和湖南黑茶真菌和13株外源真菌,经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共分离鉴定出34株真菌6个不同属,分别为曲霉属(米曲霉、散囊菌、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弯孢属、节菱孢属和酵母。(2)在茶汤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筛选出分离出真菌最适温度30、37℃。通过单菌株固态发酵确定37℃为发酵温度,并筛除致病菌株和发酵效果不好菌株。对筛选出菌株感官评审和水浸出物、粗多糖值测取,筛除感官结果不好菌株,最终筛选出20株真菌作为发酵菌株。(3)采用HPLC-MS等方法比较不同属真菌单菌株固态发酵茶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检测出曲霉属D17B35(A.amstelodami)、D17B50(E.amstelodami)、D17DA(A.tubingensis)、D17DB(A.niger)、D17HA(A.niger)、D17HB(E.amstelodami)、D17A3(A.niger)、D17DC(A.luchuensis)、D17A2(A.niger)产目标化合物A、B,其中曲霉属D17A3在含水量50%发酵20 d产目标化合物量最高。最终筛选出较高产目标化合物Teadenol化合物的菌株D17A3(A.niger)作为目标菌株。(4)利用HPLC-MS、NMR等方法分析高产菌株D17A3产出的目标化合物A、B,证明在准分子离子峰[M-H]-1质荷比都为275.05质谱图上保留时间15.5 min产出的化合物A为Teadenol A,保留时间18.7 min产出的化合物B为Teadenol B。
【图文】:

真菌单菌株固态发酵茶叶及其产Teadenol化合物分析


从不同黑茶分离的”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

真菌单菌株固态发酵茶叶及其产Teadenol化合物分析


从不同来源分离的米曲霉属在不同培养基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S272.7;O65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李亚莉;苏丹;肖炜;周红杰;;宏基因组学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6期

2 卢添林;黄梦姣;程悦;黄文静;裴晓方;许欣;左浩江;;普洱茶水提物体外抑菌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02期

3 赵振军;刘勤晋;;普洱茶中真菌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4年03期

4 刘蓉;刘石泉;龙立平;赵运林;张蓉;;黑茶乙醇提取物以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路伟尧;吕杰;严亮;李灏;季爱兵;杨瑞娟;盛军;;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付秀娟;宋文军;徐咏全;李长文;;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2年04期

7 张阳;赵树欣;梁慧珍;李巍;赵腾飞;李长文;;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J];中国酿造;2012年01期

8 吴朝比;黄建安;刘仲华;王君;;黑茶调节高脂血症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年19期

9 赵航;盛婧雪;李洪广;徐扬;赵璐;盛军;施维;;普洱茶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卓婧;赵明;周红杰;;普洱茶降脂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英灿;;普洱茶发酵机制的探讨[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宇;代谢组学数据挖掘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4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94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