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稀土闪烁晶体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6-08 19:54
【摘要】:稀土闪烁晶体能够将高能射线/粒子转换为紫外或可见荧光脉冲,是核辐射探测的关键材料.从元素组成出发,将稀土闪烁晶体分为卤化物和氧化物两大类,总结了典型稀土闪烁晶体的基本闪烁性能及结晶学结构特征.稀土离子独特的4f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一方面,具有完全自旋宇称允许的5d→4f跃迁的稀土离子Ce~(3+),Pr~(3+),Eu~(2+)可作为闪烁晶体的发光中心,能够有效提高闪烁响应能力.稀土离子4f轨道被外部5s25p6轨道屏蔽,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而5d轨道裸露在外,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较强,稀土闪烁晶体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闪烁性能.另一方面,Y~(3+),La~(3+)(4f~0),Lu~(3+)(4f~(14))属于光学惰性稀土离子,是基质材料的理想化学组成.结合稀土卤化物、稀土铝酸盐、稀土硅酸盐等典型稀土闪烁晶体的组成设计和大块晶体生长进展,以及针对我国闪烁晶体专利保护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稀土闪烁晶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俊;;无机闪烁晶体及其应用[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4期

2 陈刚,任绍霞,郑燕宁;无机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1997年Z1期

3 殷之文,李培俊;闪烁晶体——辐射探测用单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4 冯锡淇;高能物理研究用钨酸铅闪烁晶体的辐照损伤机理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5 秦来顺,任国浩;硅酸镥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人工晶体学报;2003年04期

6 张明荣,韦瑾;高密度快衰减闪烁晶体及其研究开发现状[J];硅酸盐学报;2004年03期

7 介明印,赵广军,何晓明,曾雄辉,庞辉勇,张连瀚,徐军;掺铈硅酸钆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1期

8 李瑞红;韩跃平;周汉昌;韩焱;;闪烁晶体光谱特性多参数综合测试技术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8期

9 赵景泰;王红;金滕滕;王晨阳;胡关钦;;闪烁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0年10期

10 ;有机闪烁晶体的制备[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荣;;高密度、快衰减闪烁晶体及其研究开发现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明荣;葛云程;;无机闪烁晶体在核辐射探测中的应用开发现状[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明荣;;快衰减闪烁晶体的研究开发现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4压电、铁电、闪烁和其它功能晶体[C];2012年

4 任国浩;秦来顺;吴云涛;丁栋舟;潘尚可;;镥基氧化物闪烁晶体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4压电、铁电、闪烁和其它功能晶体[C];2012年

5 张明荣;葛云程;;非氟卤化物闪烁晶体的研究与开发[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施朝淑;陈永亮;张国斌;汤洪高;;闪烁晶体的发光[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岑伟;胡少勤;冯大建;王德龙;;3″掺铈硅酸镥闪烁晶体的生长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任国浩;陆晟;丁栋舟;秦来顺;裴钰;;稀土闪烁晶体的生长与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任国浩;;卤化物闪烁晶体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郭蕾;李瑞龙;张永春;李琦們;;直径200mm以上闪烁晶体的生长与加工[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刁成鹏;高纯无水EuI_2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2 张彤;闪烁晶体用无水稀土溴化物的制备及表征[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3 杨书颖;超快闪烁晶体碘化亚铜的生长和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4 王军搏;新型PET探测闪烁晶体光子输运特性模拟及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李正国;闪烁晶体LaBr_3:Ce的辐照损伤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6 刘昊;波导型X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代志力;线阵列探测器性能模拟与设计[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8 曲庆明;Nal(TI)闪烁晶体探测器稳峰装置的研制与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3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03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