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结构脱硝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原位漫反射红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9:57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氮氧化物(NO_x)污染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和棘手。氮氧化物不仅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臭氧空洞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到目前为止,用NH_3来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NO_x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且已经被广泛应用的NO_x减排技术,而满足实际需求的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以及相关反应机理的认知是关键核心问题。本论文围绕新结构脱硝催化剂的原位红外研究,从特殊形貌、助剂改性、抗碱金属中毒等方面来设计和制备新结构的高效NH_3-SCR脱硝催化剂,并主要利用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来探究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机理。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金属氧化物晶面在催化反应中影响显著,但TiO_2在NH_3-SCR反应中的晶面效应及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鲜有涉及。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TiO_2纳米片的(001)晶面在NH_3-SCR反应中的促进机制。探究了NO_x物种和NH_3物种在这两种暴露晶面上的吸脱附行为,发现NH_3在TiO_2纳米片和TiO_2纳米粒子表面都是以NH_3(g)形式吸附在Lewis酸位上,NO_x物种在TiO_2纳米粒子表面主要以不活泼的trans-(NO)_2和N_2O_4形式存在;然而,由于TiO_2纳米片(001)晶面的高表面能量和丰富的活性氧物种,NO在TiO_2纳米片表面主要形成NO_2,形成的NO_2物种可以促进“快速SCR”反应的发生,从而提升催化活性。因此,暴露(001)晶面的TiO_2纳米片比暴露(101)晶面的Ti O_2纳米粒子拥有更好的SCR催化活性。(2)提升脱硝催化剂在碱金属存在的情况下的NO_x还原性能依旧面临挑战。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活性位点和碱金属捕获位点分离的思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锰钡矿锰钛氧化物改性的Cu-SAPO-34脱硝催化剂。合成出的复合脱硝催化剂拥有优异的SCR催化活性和N_2选择性。更为重要的是,该催化剂拥有比单纯的Cu-SAPO-34更强的抗碱金属中毒能力。锰钡矿锰钛氧化物利用离子交换机理来捕获碱金属离子。通过in situ DRIFTS吸脱附实验可知,该催化剂在钾中毒后,表面的NH_3物种更加的不稳定,从而更容易参与到SCR反应中去。而且得益于碱金属捕获效应,该催化剂表面的NO_x物种在碱金属中毒之后并没有任何变化。此外,in situ DRIFTS暂态反应实验表明,该催化剂表面的NH_3物种更容易吸附,形成后的NH_3物种并没有受到碱金属离子的影响而依然非常活泼。这些探究可能为抗碱金属中毒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3)锰氧化物八面体(OMS-2)分子筛拥有出色的催化性能和独特的结构,但依然存在低温活性不是太好、N_2选择性较差等缺点,而且在该种材料上进行的NH_3-SCR反应机理并没有得到很清晰的认识。我们利用NH_4~+模板离子作结构导向剂来制备OMS-2八面体分子筛材料,并利用Fe的掺杂来提升OMS-2的催化性能。我们发现将Fe以4%的Fe:Mn摩尔比进行掺杂后的催化剂拥有最好的NH_3-SCR催化活性、N_2选择性和进一步提升的抗碱金属中毒性能。Fe的掺杂虽然没有改变OMS-2八面体分子筛隐钾锰矿的晶型,但结晶性却有所减弱,当Fe的掺入量高于4%时,催化剂开始出现团聚的现象。4%Fe掺杂的OMS-2催化剂表面拥有大量的O_α物种、Mn~(4+)物种和Fe~(3+)物种,使其具有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能。原位红外实验结果表明,Fe的掺杂改性使得4%Fe掺杂的OMS-2催化剂可以吸附更具活泼性的NH_3物种和更多的NO_x物种,而且形成的这些中间体物种之间更容易反应。而碱金属中毒后的4%Fe掺杂的OMS-2催化剂依然拥有很强的吸附活泼NO_x物种的能力,对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有巨大的贡献。这些结果都证明了OMS-2八面体分子筛催化剂因为Fe的掺杂而被有效地进行了改性和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6
【图文】:

催化剂研究,环保工作,高效催化剂,脱硝


图 1-1(a)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b)中国和美国在 2010-2015 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4]1.2 NH3-SCR 脱硝催化剂研究概况对于 NH3-SCR 技术来说,满足实际需求的高效催化剂的研发是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15]。该方向该领域的发展也引起了环保工作者们日益高涨的研究热

转化率曲线,催化剂,还原剂,新型载体


学位论文的催化活性,还会造成 NH3等还原剂的氧化,因此在实选择性不高以外,还会导致还原剂的大量无效损耗而增加属催化剂本身的造价便十分昂贵,还易发生中毒失活。多地用于 HC-SCR 和 H2-SCR 中,科研工作人员主要致新型载体,在一些含中毒组分低的工业应用中开发一些硝催化剂。

示意图,连续流动,合成法,分子筛


而对于多孔结构分子筛催化剂来说,它们的 Br nsted 酸位点可以被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来充当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31]。自从 1986 年被开发以渡金属离子交换的中孔和大孔结构的沸石分子筛就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R 催化剂[32]。而不断有研究表明,小微孔分子筛(Cu-CHA 和 Cu-ERI 等氮氧化物控制领域内表现出了比中微孔分子筛(Cu-MFI 和 Cu-FER 等)和孔分子筛(Cu-BEA 和 Cu-MOR 等)更好的催化活性[33,34]。近段时间,小的硅铝酸盐分子筛(CHA 型和 ERI 型)已经成为最有应用价值的控制氮氧的催化剂[35-37]。由于出众的催化性能,Cu-SSZ-13 催化剂作为此类催化剂表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拥有 CHA 型的晶型结构的 SSZ-13 拥有超小微孔(环孔小于 0.38 nm),铜离子交换之后的催化剂在 150 - 400 °C 的温度范围现出了优异的 SCR 催化活性(接近 100 %的 NO 转化率)和出色的 N2选(大于 95 %)[38]。这样卓越的性能归功于其特殊的拓扑结构,在比表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佩佩;占小红;;浅析有关催化作用的几个认识误区[J];化学教学;2017年04期

2 王樟茂;张年英;;流化床的催化剂失活及操作设计[J];浙江化工;1987年05期

3 沈瀛坪;张濂;;催化剂稀释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操作特性的影响[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87年04期

4 沈吕宁;;烃类的芳构化(Ⅰ)[J];石油化工;1987年08期

5 李大东;;应用热力学原理选择催化剂[J];石油化工;1987年10期

6 马琳;;65~#丙烯睛催化剂的失活原因[J];石油化工;1987年04期

7 金涌;宋育红;;催化剂的失活及其影响下的反应器设计(下)[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7年08期

8 林培谈;;国外汽车废气催化净化进展[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7年06期

9 孙红涛;洪定一;万冬梅;;B—02催化剂热性能的研究[J];燕山油化;1987年03期

10 黄仲涛;;第四届国际催化剂失活会议报导[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封建利;;全低变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对策[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静;常玉红;于宏伟;赵萍;徐显明;;预转化催化剂失活原因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子然;马少丹;林德海;马静;孙琦;李永龙;王宝冬;;燃煤电厂脱硝催化剂砷中毒与再生技术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7年

4 孙立伟;;锰碳钛复合低温氨SCR脱销催化剂的耐硫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5 于振兴;付红英;吴虹;郑伟;张平;张宇航;范雪蕾;;Zn-Tb/HZSM-5芳构化催化剂失活及再生过程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东辉;史喜成;董同欣;白书培;张忠良;;纳米金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冯良波;席婵娟;李庆霖;金振声;;Pt/CdS(处理)光催化剂失活的ESR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徐丽;陈颖;付名利;吴军良;黄碧纯;叶代启;;CuO/SBA-15氧化萘的催化性能评价与催化剂失活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孙炎明;程杰;李世宁;王佳丽;邱文革;何洪;;商用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率的测定[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0 滕阳;王琛;关彦军;张锴;;330MW燃煤机组脱硝催化剂失活对汞排放特征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陶加;我研制出抗烧结Pd/C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沈则瑾;催化剂抗积碳稳定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经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伟;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二氧化碳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吴鹏;钼基催化剂上的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D];吉林大学;2005年

3 武文良;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唐天地;碳纳米纤维负载Pd-Pt催化剂用于萘加氢反应[D];天津大学;2005年

5 宋一兵;甲烷脱氢芳构化Mo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6 黄声骏;分子筛—氧化铝负载钼和钨催化剂上乙烯和丁烯歧化制丙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黄学庆;丙烷与苯烷基化反应及其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邹旭华;CO低温氧化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刘冰;氧化铈基催化剂上CO氧化和NO还原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羡小超;碳氢燃料超临界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凯文;新结构脱硝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及原位漫反射红外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2 丁万丽;废SCR脱硝催化剂V_2O_5-WO_3/TiO_2中钨和钒的萃取分离与回收实验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3 王亚男;TiO_2基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气相甲苯及失活再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张智博;焦炭催化剂脱除焦油的活性和寿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杰;Ni/DUSY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叶雪冰;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调控生长制备Pt催化剂及其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7 崔淑芬;Pt/SDB疏水催化剂的制备及氢同位素交换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8 刘瑶瑶;CuO/K_2CO_3/MgAl_2O_4催化剂高温NO_x储存还原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9 周佳丽;Mn系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形貌调控及其构效关系[D];天津大学;2017年

10 彭明月;过渡金属铜和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0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