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手性磷酰亚胺酸不对称催化γ-丁烯内酯的合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7:48
   γ-丁烯内酯作为很多天然产物的核心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官能化手性γ-丁烯内酯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是合成带有氨基基团和多个手性中心的γ-丁烯内酯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基于手性γ-丁烯内酯化合物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机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究新的合成策略和方法,包括使用不同底物席夫碱以及插烯亲核试剂,或者开发新的催化剂来催化此反应。近些年来,将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应用于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也引起了广泛注意。然而,使用该类催化剂催化席夫碱与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时,底物席夫碱结构中需要有羟基辅助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本文旨在使用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剂催化席夫碱与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解决底物应用范围受限制的问题,同时还初步探究了羟基位于底物席夫碱醛芳环的邻位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结果如下:首先,我们采用1种手性磷酸催化剂和10种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剂,并应用到席夫碱1和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2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通过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底物投料比和添加剂种类进行筛选,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在-40~oC下,席夫碱1和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2摩尔比为1:3,5 mol%的VAPOL骨架的双轴手性磷酰亚胺酸(Cat.4)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加入40 mg/mmol的HP-β-CD为添加剂。并在此最优条件下,扩展了24种不同取代基结构的席夫碱1底物,得到了良好的产率(最高98%)和对映选择性(最高97%ee),并尝试了使用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剂催化三组分形式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对催化产物的结构和对映选择性通过熔点,旋光度,~1H NMR,~(13)C NMR,HRMS,X射线单晶衍射和HPLC进行表征。此外,我们将11种手性磷酰亚胺酸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水杨醛缩芳香胺4和2-(三甲基硅氧基)呋喃2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通过对条件初步筛选,我们筛选出VAPOL骨架的手性磷酰亚胺酸(Cat.4)为最优催化剂,并确定最佳催化剂用量为5 mol%。确定均三甲苯为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溶剂,最佳反应温度为-10~oC。在此条件下,以90%的产率,58%ee和71%ee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产物5a。此外,我们还扩展了11种水杨醛缩芳香胺底物4a-k,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23.624
【部分图文】:

手性磷酰亚胺酸不对称催化γ-丁烯内酯的合成研究


插偏

插烯,天然产物,全合成,Mannich反应


图 1.6 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第一例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由 Martin 小组在 1999 年首次报道[31],在Ti(OiPr)4/(S)-BINOL 复合物催化下,芳香醛亚胺 1 与三异丙基甲硅烷氧基呋喃 2发生反应得到产率 80%,ee 值为 54%的取代氨基烷基丁烯内酯(图 1.7)。

插烯,Mannich反应,不对称,小组


与较成熟的不对称插烯 Aldol 反应和 Micheal 加成反应相比,不对称插烯Mannich 反应难度较大,进展相对缓慢。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对此类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更换不同活性的亚胺以及亲核试剂,提供更高效的不对称合成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不同的催化剂和催化体系,充分利用催化剂的高效性来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立体选择性。1.2 不同结构的插烯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从广义上来说,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根据插烯亲核试剂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即反应直接在插烯亲核试剂的原位产生。另一类为间接不对称插烯 Mannich 反应,即参与反应的插烯亲核试剂需要转化成甲硅烷氧基二烯醇化物(又称 Mukaiyama 试剂),再与亚胺发生反应。近十几年来,一系列的研究集中在开发不同类型的插烯亲核试剂,如 γ-丁烯内酯和 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方;刘小松;国光梅;汪冶;;去甲斑蝥素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年01期

2 刘菁;;聚氨酯-酰亚胺弹性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3年07期

3 戚文定;;聚异酰亚胺[J];化工新型材料;1986年11期

4 田增圻;齐绍杰;;聚胺——酰亚胺耐氟里昂硅钢片漆(摘要)[J];绝缘材料通讯;1987年06期

5 邵建国;钟琦;;PEG对樟脑酰亚胺N-烃基化反应的相转移催化效果[J];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6 顾有伟;;聚酰胺酸的化学酰亚胺化(摘要)[J];绝缘材料通讯;1988年01期

7 刘润山,胡正伦,夏静,邓美文;耐高温高塑性应变高聚物及其酰亚胺化特征[J];高分子学报;1989年06期

8 程海涛,岳传龙,徐祥铭;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Ⅱ.聚氨酯-酰亚胺(PUI)的微相分离特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4期

9 赖高惠;酰亚胺树脂新技术[J];塑料科技;1989年01期

10 张同薇;;易加工的聚酰胺—酰亚胺[J];化工新型材料;198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晴晴;吕艳超;刘玲玲;苗荣;房喻;;胆固醇杯吡咯-傒酰亚胺衍生物的组装与传感[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2 孙晓波;邱文丰;魏东辉;唐明生;郭林;;酞菁-傒酰亚胺功能染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3 刘赫扬;曹X;姚臻;李伯耿;胡国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酰亚胺化产物热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秦秀敏;杨晓慧;王新灵;;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翠英;王艳飞;庞世崇;陈华;李小六;;微波促进合成含反应基团的俘精酰亚胺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刘赫扬;曹X;姚臻;李伯耿;胡国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链结构调控及其对酰亚胺化反应的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柳;张有智;崔虎;慕晓刚;;典型胺基酰亚胺的热分解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徐琦;王金涛;王雅楠;熊就凯;王佳利;王克让;李小六;;基于傒酰亚胺和葫芦[8]脲调控的超分子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9 张迎迎;王建敏;王佳;王海龙;何恩方;张海全;;有机溶剂稳定的傒酰亚胺衍生物阴离子[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10 解增旗;马於光;;傒酰亚胺界面材料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匡志勇;深圳惠程募投资金五次违规买进理财产品[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记者魏忠杰;记忆受损可预防[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震;基于水溶性傒酰亚胺的多功能纳米诊疗一体化平台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辛瑞;基于傒酰亚胺类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贲海婕;新型傒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聚集态结构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马炜涛;傒酰亚胺交联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刘峙嵘;酰亚胺类萃取剂的合成、表征及萃取性能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莫雄;傒类衍生物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文强;芳香酰亚胺的合成、聚集结构及光电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叶勇;不对称傒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其生物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9 许泽军;水溶性傒酰亚胺的合成及其生物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10 赵振博;含酰亚胺稠环芳烃类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含“萘”黄酮和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周天云;手性磷酰亚胺酸不对称催化γ-丁烯内酯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张沙沙;新型傒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4 金朝斌;以AcrB为靶点的5-甲氧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王榆成;卟啉/傒酰亚胺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气敏传感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6 赵超慧;吲哚取代的俘精酰亚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年

7 李美;含硅氧烷基的傒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陈禹夫;湾位取代傒酰亚胺衍生物超分子自组装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9 王坤;傒酰亚胺分子的自组装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10 高超;主链含蒽酮结构的聚芳酰胺和聚芳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1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