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四苯并齐齐巴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磁学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08:27
   齐齐巴宾碳氢化合物自1907年被发现以来,是最早研究的多环芳烃双自由基之一,对化学键本质的理解和π共轭体系的物理化学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由基特征也引起了材料科学的极大关注,特别在近红外染料、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由于双自由基共振式的贡献,使得齐齐巴宾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因此,必须发展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稳定手段,包括共轭离域和活泼位点保护。然而,取代基效应对自由基特征的影响却极少涉及。在本文中,我们以两种前体分别设计合成了系列四苯并齐齐巴宾衍生物TBCs,解析了取代基对分子结构及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TBCs衍生物的光电磁性质研究。其中,四苯并衍生物TBC-4DMA@2Cl可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分子材料,具备热致色变和热致磁变的性质,为设计新型多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展望以杂原子(如硫)正离子为末端自由基受体,合成稠环齐齐巴宾阳离子自由基。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分别设计了蝴蝶构型和正交几何构型的前体化合物,通过不同合成的途径来研究四苯并齐齐巴宾碳氢化合物(TBCs)。前者采用铃木偶联反应,是经典的碳碳偶联方法,后者是自由基反应历程。两种方法有利于充分理解自由基和醌式结构的电子共振模式。而不同取代基已在前体中预设计好,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取代基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基影响其化学活性和目标产物。特别是强烈供电子的二甲胺基使得π共轭体系极富电子,得到类似花菁染料的正离子盐。(2)TBCs系列化合物的光电磁性质研究表明供受体三氟甲基(CF_3)和甲氧基(OMe)对四苯并齐齐巴宾衍生物的基态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较微弱。它们的基态电子结构均为闭壳醌式结构。有趣的是,化合物TBC-4DMA@2Cl表现出了独特的热致磁变和热致色变现象,具备热激发开壳双自由基的性质。(3)受前面实验的启发,我们设计一类杂稠化的齐齐巴宾衍生物,使其具备离子型开壳自由基特征。通过结构分析和优化,该功能分子可采用傒骨架结构,然后将富电元素硫等杂原子引入傒母体系的四个锯齿点。最后,电化学或化学单电子氧化即可得到相应的自由基正离子盐。该项设计旨在发展多自由基共轭体系,并探讨其光电磁学性质。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21.3
【部分图文】:

共轭,自由基,环形,分子


Wu 课题组设计合成了稳定的对二甲苯(p-QDM)和间二甲苯(m-QDM)桥连的 BODIPY 二聚体(图1.1c)。这两种分子都具有相当可观的双自由基特征,并且在λ = 1100 nm 附近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单光子吸收(OPA),以及较大的双光子吸收(TPA)横截面[25]。图 1.1 (a)并九苯的结构示意图及其轨道分布;(b)有机环形共轭自由基;(c)稳定的有机近红染料分子1.3 开壳多环芳烃及其发展历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双自由基是一类具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有机 π 分子,具备开壳基态电子结构。开壳多环芳烃对化学键本质的理解和 π 共轭体系的物理化学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其高低自旋态之间的转换,打开了有机磁性化合物的大门。此外,由于开壳 PAHs 表现出了低带隙、近红外强吸收和非线性性光学响应,在近红外染料、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双自由基,多环芳烃,大类,二甲烷


图 1.3 多环芳烃双自由基的几大类型壳多环芳烃双自由基发展历程世纪以来,快速而全面发展的多环芳烃双自由基主要包括以下几烷(para-quinodimethanes,p-QDM)和邻醌二甲烷(ortho-quinodi

示意图,共振式,蝴蝶,基形式


从而转变成扭曲的蝴蝶构象。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必须克服巨大能垒,所以两个共振式之间的转换相对困难(图2.2)。在一般的自由基中,共振式的能量相差很小,在室温下可以迅速转换而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立;王潘奋;吴隆民;刘有成;孟益民;王奇光;王欣;祝英;;内消旋和外消旋2,3-二异丁酰氧-2,3-二苯基丁二腈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受-授取代基效应对分子构象的影响[J];化学学报;1987年06期

2 林孝元,利群,唐恢同;4-氯-4'-取代-苯丁酮的低能电子轰击质谱和取代基效应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8期

3 王常胜;潘家杏;高振衡;;芳香共轭体系电子光谱的取代基效应[J];化学学报;1988年06期

4 张自义,刘佩琪,张力学;1—(3—吡啶甲酰)—4—芳基氨基硫脲类和3—(3—吡啶基)—4—芳基—1,2,4—三唑啉—5—硫酮类化合物~(13)C—NMR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年04期

5 王莹;;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6期

6 赵艳丽;周淑晶;李锦莲;;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8期

7 梁德声,赖柱根;菁染料分子中取代基效应的交替现象[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4年03期

8 陈新斌,梁本熹,郭灿城;亚碘酰苯氧化锰卟啉反应的取代基效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9 刘春萍,姜文风;取代基效应对有机物性质及反应的影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琮,蔡文正;水溶液中取代乙酸的取代基效应[J];云南化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鹏;宓爱巧;刘桂兰;蒋耀忠;卓玉华;王树梅;;10一樟脑衍生物取代基效应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2 黄俭根;黄元河;;异双桥双核铜(Ⅱ)配合物磁偶合的轨道互补效应和卤素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润卿;李玉荷;陈惠明;白明章;郭明林;;取代苯甲酸和双(η~5-环戊二烯基)-双(取代苯甲酸)钼(Ⅳ)络合物的■基和羟基红外吸收频率与取代基效应之间的线性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4 阳卫军;郭灿城;毛彦利;李国成;;单金属锰、铁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及取代基效应[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曹晨忠;;激发态取代基效应参数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郭宗侠;焦体峰;刘鸣华;;香豆素衍生物在界面组装中的取代基效应可逆光二聚及超分子手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程媛媛;刘亚军;;萤火虫荧光素分子和荧光素酶修饰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C];2016年

8 周欣;张红星;潘清江;夏宝辉;唐敖庆;;取代基效应对几种含有炔基苯基的三联吡啶铂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薛英;郭勇;谢代前;鄢国森;;酯氨解反应中非离去基团上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盛宁;刘达辉;顾兵;崔一平;;一系列稠环芳烃取代卟啉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雪梅;偶氮、亚胺小分子取代基效应及HNNOH氢键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伟平;取代基对杯芳烃上缘醛基化及杯芳烃组装纳米管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3 沈行;氧化条件下的氰化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赵力维;多相不对称催化体系载体协同中的氢键作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师慧敏;类水滑石材料在不对称催化中的空间效应[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刘刚;含芳杂环不对称二芳烯的合成、性质及在光存储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杨琦武;分子间杂Alder-ene反应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焦银春;非经典的芳基格氏试剂与醋酸异丙烯酯反应合成1,3-二醇类化合物及其杀菌活性初探[D];中南大学;2012年

9 方正军;共轭链延长的芳基希夫碱光谱中的取代基效应[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煊;苯甲酰苯胺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与质子转移[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传玲;四苯并齐齐巴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磁学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张艳秀;取代基效应对1,2-二苯基丙烯类化合物谱学性能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3 曹重仲;取代基效应对二取代氮-(苯亚乙基)苯胺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和紫外吸收光谱性能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菲菲;取代基效应调控的芳香羧酸—叠氮铜分子磁性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磁性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5 周微;羟基对二芳基希夫碱的紫外吸收、核磁共振及还原电位性能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凌学戈;苯胺自由基偶联反应及其取代基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刘立秋;取代基效应对3,4'-二苯乙烯衍生物光谱性能及分子构型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毕亚坤;取代基效应对4,4'-二取代氮苄叉苯胺还原电位、荧光及红外性能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朱韵;α,ω-二取代二苯多烯紫外吸收光谱规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10 罗青青;取代基效应对N-苯基-α-苯基硝酮紫外吸收光谱及还原电位等性能的影响[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