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H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分析应用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57.3
【部分图文】:
图 1-1 NAD+与 NADH 的结构式 1-2 所示,NAD+与 NADH 在 259nm 处均有最大吸收,但 NAD第二个吸收峰(吸光系数为 6.2 103M-1cm-1)。因此,NAD+通 NADH 时,340nm 处吸光度会变化,这也为测量许多酶的活外,NADH 在 340 nm 紫外光激发下,在 460 nm 处有最大发ADH 是有荧光的,而 NAD+没有荧光。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发荧光信号的变化来间接地反映细胞内代谢水平的变化。
图 1-1 NAD+与 NADH 的结构式 1-2 所示,NAD+与 NADH 在 259nm 处均有最大吸收,但 NAD第二个吸收峰(吸光系数为 6.2 103M-1cm-1)。因此,NAD+通 NADH 时,340nm 处吸光度会变化,这也为测量许多酶的活外,NADH 在 340 nm 紫外光激发下,在 460 nm 处有最大发ADH 是有荧光的,而 NAD+没有荧光。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发荧光信号的变化来间接地反映细胞内代谢水平的变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头合成途径中,色氨酸或天冬氨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换NaMN)[47]。NaMN 在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基转移酶(Nmn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NaAD),NaAD 的烟酸部分在 NAD 谷syn1)作用下转化为 NAD+[48]。救途径中,烟酰胺或烟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作用下分别生成NMN)或烟酸单核苷酸(NaMN)。在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ATs)的作用下,NMN 转化为 NAD+,NaMN 转化为 NaAD,酰胺合成酶(Nadsyn1)作用下转化为 NAD+[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生;张一;;有氧呼吸产生的[H]都是NADH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9期
2 ;Study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OP9,JAK2,HSPs and NADH Genes in Taxol-Resistant Ovarian Carcinoma Tissue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年05期
3 黄志华;刘铭;王宝光;张延平;曹竹安;;甲酸脱氢酶用于辅酶NADH再生的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4 李小波,岑英华,孙国萍;2-萘酸加单氧酶基因及NADH:黄素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5 ;Effect of Repetitive Bleeding on NADH-Cytochrome b_5 Methem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 and Molybdenum Content in Erythrocytes of Rats[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6年04期
6 张玉林;张缙鸾;周玉英;吾甫尔;;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7 何菊英;杨瑞芬;翁思蓉;陈为民;高淑平;朱忠勇;;遗传性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二例患者家系调查[J];遗传与疾病;1988年04期
8 钟文英,张剑荣,张祖训;线性变位极谱法研究(Ⅹ)——玻碳电极上NADH的氧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10期
9 沈莹;左成学;吴敏;王星果;张营;徐建荣;顾志良;;赤眼鳟线粒体NADH脱氢酶6基因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0 郑琦;曹启花;蔡汝秀;;催化荧光法研究辅酶NADH的抗氧化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1,3-丙二醇生物合成系统的多模块构建与调控[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谢文权;NADH对放射性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常孟方;蛋白质的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及其在NADH/NAD~+比率定量测量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温居一;还原型辅酶NADH抗突变作用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刘振刚;辅酶NADH模型化合物—汉斯酯的若干新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许华建;辅酶NADH模型物反应机理的研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徐小平;辅酶NADH对缺血再灌注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8 刘发全;还原型辅酶NADH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施露露;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中NADH脱氢酶Ⅱ的酶学性质及其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秦义;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中NADH的生理功能解析[D];江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青;三种鸟类转录组测序与NADH家族的进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天龙;异丙醇脱氢酶固定化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赵跃辉;NADH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分析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邹红建;利用g-C_3N_4基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辅酶NADH再生[D];天津大学;2017年
5 李艳琴;肼致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机制及NADH防治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小波;2-萘酸加单氧酶基因及NADH:黄素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5年
7 孙青青;两种NADH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8 董凯鑫;一种基于罗丹明类染料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在NADH检测方面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9 花尔辉;NADH及脱氢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金晶;一种新型的NADH荧光探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8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7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