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介质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7.3
【部分图文】:
Fig.?1.1?Structure?of?immunoglobulin?G.??IgG的分子量约为150kDa,由四个多肽链组成,两条重链(约50kDa)和两条轻链??(约25kDa)通过二硫鍵连接而形成Y形结构[41,42](如图1.1)。根据组成氨基酸的可变??性,重链和轻链可进一步分为恒定区(constantregion,C区)和可变区(variable?region,??V区)。可变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变异性高的氨基酸组成的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n,??HV区)和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骨架区(frameworkregion,FR)。HV区可以表??面互补的方式结合抗原,因此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2??
使得抗体结合于MEP介质上[64]。当调节溶液pH至4.8以下,配基上的氮原子被质子化,??使得配基带正电,与同样带正电荷的抗体发生静电排斥作用,实现洗脱。??MEP介质与抗体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示意图如图1.3听示。??^翁??MEP?ligand?hydrophobic?interaction?electrostatic?repulsion??and?hydrogen?binding?at?acidic?condition??at?neutral?pH??图1.3MEPHyperCel分离抗体的作用机制??Fig.?1.3?Separation?mechanism?of?MEP?HyperCel?for?antibody??1.3.2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的功能配基??HCIC介质的配基一般是一些带有疏水性或芳香性的基团,如吡啶和咮唑等含氮杂环??基团,可以通过调节pH来改变其带电属性。表1.2中列出了一些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HCIC功能配基。??1998年,Burton等[8]报道了?4-巯乙基吡啶、2-巯基-1-曱基咮唑、4-氨曱基吡啶、2-??氨乙基吡啶四种HCIC配基,并用于分离蛋白质。Burton等比较了氨基类、羧基类和硫??醇类这三类HCIC配基,发现硫醇类配基的偶联反应过程更筒单,更具有优势。Coffinier??8??
和熵变A5等。ITC可以用于测定吸附过程中热量变化,并且给出热力学参数信息,从而??了解蛋白与配基以及蛋白与介质之间的作用机理。??图1.4展示了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的三款MicroCa丨系列等温滴定量热仪,其中实验??室较为常用的是MicroCal?VP-ITC这一型号。??MicroCal?PEAQ-1TC?Automated?MicroCal?PEAQ-ITC?MicroCal?VP-ITC??m??r:?.?;i?,、.,1?】?Z?|??■?…y??图1.4?MicroCal系列等温滴定量热仪??Fig.?1.4?MicroCal?ITC?from?Malvern?Panalytical?Ltd.??等温滴定量热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12汍上半部分的注射器(stirring?syringe)??中装有待滴定的溶液,注射器同时具有滴定和搅拌的功能,可使反应更快地迗到平衡。??下半部分的绝热壳中有参比池(referencecell)和样品池(samplecell),参比池中装满缓??冲液(或超纯水),样品池装入被滴定的溶液。滴定开始前,同时给两个池子加热,保证??温度相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清;毕世华;曹茂盛;;石墨烯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5年34期
2 李友智;;不同阳离子交换分子筛对NO的吸附性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4期
3 刘国光,刘兴旺,候杰;粉煤灰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4年05期
4 苏拴佑;;糖蜜作制造活性炭粘合剂的探索[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7年04期
5 张观明;;海泡石在饲料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1987年06期
6 尹毅;;近岸沉积物对放射性核素垂直吸附性能的探讨[J];黄渤海海洋;1987年03期
7 姚天保;;目前国内外活性炭工业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8 M.Polovina;葛世培;;纤维素基纤维状碳材料的吸附性能[J];新型碳材料;1987年02期
9 唐静娟;叶明吕;矛云;陆誓俊;唐志华;果泽洪;;附银硅胶对碘的吸附特性的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87年02期
10 张耕宜,郭贤权,张全兴,何炳林;聚三烯丙基氰尿酸酯大孔吸附树脂对Au(Ⅲ)吸附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晓明;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介质的吸附性能和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陈泳;具有选择吸附作用的聚吡咯/凹凸棒复合材料吸附性能[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3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爽;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叶捷;活化赤泥制备及其磷酸盐吸附性能与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张晓飞;几种核壳结构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7 郑永杰;吸附树脂接枝聚合物刷及其对氯仿吸附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尹先升;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凡;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双庆;侧链含介晶基团聚醚型螯合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稻秆改性及其对六价铬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李凯莉;聚氟乙烯改性材料制备及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婧;金属—有机配合物及有机多孔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东北大学;2015年
4 徐阳;硅藻土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8年
5 张继;P型分子筛酸性及吸附性能的理论计算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陈海天;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周梦圆;掺氮微孔炭质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CO2吸附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盛泽东;溶剂萃取对煤的结构改性及萃余煤吸附性能的评价[D];宁夏大学;2018年
9 诸俊杰;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D];浙江大学;2018年
10 张锦;夹带剂条件下动态超临界CO_2流体对煤体吸附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2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9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