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三吡啶基咔咯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3:58
  作为卟啉类化合物,咔咯特殊的光物理与光化学性质赋予其在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抑制、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咔咯光敏剂被证实具有高效的PDT活性,但是对于咔咯激发态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咔咯光物理性质尤其是激发态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PDT光敏剂及光催化剂的设计与筛选。本文选用吡啶基咔咯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磷、镓、锡不同中心原子的插入对其光物理性质尤其是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测定了它们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并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5,10,15-三(4-吡啶基)咔咯(1)及其磷、镓、锡配合物(1-P、1-Ga、1-Sn),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确认了目标化合物。2、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了吡啶基咔咯分子的几何结构,并获得相应的前线轨道分布。磷、镓咔咯呈现良好的分子平面性,而锡咔咯则具有特殊的“穹顶”结构。三种咔咯配合物均具有稍高于free-base咔咯的HOMO-LUMO能隙。3、采用稳态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吡啶基咔咯的光物理性质。磷、镓原子主要...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咔咯化合物的简写、名称以及结构式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本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1.2.1 激发态的产生
        1.2.2 激发态的衰减
        1.2.3 光敏化作用
    1.3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1.4 咔咯光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
    1.5 咔咯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1.6 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吡啶基咔咯及其磷镓锡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5,10,15-三(4-吡啶基)咔咯的合成
        2.2.4 磷镓锡咔咯配合物的合成
    2.3 表征数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吡啶基咔咯的光物理性质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3.2.2 稳态光谱
        3.2.3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3.2.4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FT理论计算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3.3 荧光发射光谱
        3.3.4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3.3.5 吡啶基咔咯的自聚集行为
        3.3.6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吡啶基咔咯与DNA的相互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3.2 荧光光谱
        4.3.3 圆二色光谱
        4.3.4 粘度测试
        4.3.5 光稳定性
        4.3.6 单线态氧测定
        4.3.7 EPR检测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和抗肿瘤活性[J]. 王家敏,史蕾,刘海洋.  化学进展. 2015(06)
[2]DNA cleavage mediated by water-soluble manganese corrole[J]. Jun Lu~a,Hai Yang Liu~(a,*),Lei Shi~a,Xiang Li Wang~a,Xiao Ying~b,Lei Zhang~a, Liang Nian Ji~c,Lin Quan Zang~d,Chi K.Chang~e a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b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MOE Laboratory of Bioinorganic and Synthetic Chemsitry,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d Departmentt of Pharmacology,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East Lansing,Michigan 48824,US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1(01)



本文编号:3056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056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