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后修饰金属有机框架用于金属识别和吸附
本文关键词:染料后修饰金属有机框架用于金属识别和吸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光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非常有前景的多功能材料,在化学探针、光发射器件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MOFs由于其结构可预测性、良好的微环境等优点,为发光体的引入并形成固态发光材料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平台。引入发光体的方法主要有镧系金属的引入、发光配体引入以及发光客体引入三种方法。但是,将有机荧光染料引入到MOFs孔道中仍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在MOFs合成过程中引入有机染料往往会影响金属与有机配体的配位,从而干扰MOFs的形成。而在MOFs合成后,通常只能通过物理吸附来引入有机染料,这就大大降低了发光MOFs的稳定性。本论文基于荧光标记技术,选用常用的荧光标记染料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分别对中性类和羧酸类MOFs进行后合成修饰,并对不同的后修饰MOFs性质极其在水溶液中金属识别和吸附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论文第一部分是以3-氨基-4,4'-联吡啶和4,4’,4”-苯-1,3,5-三-苯甲酸苯作为有机配体与硝酸锌自组装,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带有氨基官能团的三维大孔MOF晶体:BTPY-NH2。单晶结构检测发现,其窗口和空腔直径分别达到14和27A,空腔占总体积的81.2%。通过核磁、UV-Vis、荧光显微镜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等手段表征,证实了FITC的成功修饰,修饰率达到wt%=5-10%。对修饰后MOF在金属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Ag+检测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检测限达到0.1ppm。并探索了MOFs在吸附分离Ag+中的应用,ICP检测显示吸附率达到70%。表明这种发光材料在污水排放监测和饮用水净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第二部分是选用已报道的两种基于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具有不同空腔和窗口大小的MOFs:NH2-MIL-125(Ti)和UMCM-1-NH2,用FITC对该MOF进行后合成修饰。证实了合适的空腔和窗口大小对于MOF成功后修饰的重要性。NH2-MIL-125(Ti)由于本身窗口小的限制(5A),FITC修饰率不高,修饰率仅为wt%=1.36%。UMCM-1-NH2由于具有较大的窗口尺寸(12A),修饰率达到了wt%=29%。对修饰后的NH2-MIL-125(Ti)在金属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Hg2+和Ag+都具有很好的荧光淬灭响应,尤其是Hg2+,检测限达到了0.3ppm。此外,它对二价金属离子也有较弱的荧光淬灭响应,而对一价金属离子基本没有响应,这可能是由于配体中羧酸阴离子与硫脲识别位点共同作用产生的。
【关键词】:发光金属有机框架 后合成修饰 荧光标记 FITC 金属探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2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9-33
- 1.1 金属有机框架作为发光材料的优势9-12
- 1.1.1 合成方法简单9-10
- 1.1.2 结构可预测性10
- 1.1.3 纳米可加工性10-11
- 1.1.4 多功能性11-12
- 1.2 金属有机框架发光来源12-19
- 1.2.1 配体发光12-14
- 1.2.2 镧系金属发光14-18
- 1.2.3 电荷转移发光18-19
- 1.2.4 客体诱导发光19
- 1.3 MOFs发光材料的应用19-32
- 1.3.1 化学传感器20-25
- 1.3.2 光源器件25-28
- 1.3.3 生物医学28-32
- 1.4 荧光标记技术32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意义32-33
- 2 基于FITC的中性类MOFs后修饰及其在金属识别与吸附中的应用33-49
- 2.1 引言33-34
- 2.2 实验部分34-37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34-35
- 2.2.2 有机配体的合成35-36
- 2.2.3 BTPY-NH_2的合成与晶体结构测定36
- 2.2.4 bipy-FITC和FITC@BTPY-NH_2的合成36
- 2.2.5 修饰FITC含量的测定36
- 2.2.6 金属识别实验和吸附实验36-37
- 2.3 结果与讨论37-48
- 2.3.1 BTPY-NH_2结构分析及表征37-41
- 2.3.2 FITC修饰BTPY-NH_2可行性分析及结果表征41-45
- 2.3.3 FITC@BTPY-NH_2对Ag~+的识别性质45-48
- 2.3.4 FITC@BTPY-NH_2对Ag~+的吸附性质48
- 2.4 本章小结48-49
- 3 基于FITC的羧酸类MOFs后修饰及在金属识别中的应用49-64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2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50-51
- 3.2.2 NH_2-MIL-125(Ti)和UMCM-1-NH_2的合成51
- 3.2.3 FITC-DMT-NH_2的合成和FITC后修饰51
- 3.2.4 FITC修饰量的测定与金属识别实验51-52
- 3.3 结果与讨论52-63
- 3.3.1 NH_2-MIL-125(Ti)和UMCM-1-NH_2的结构分析及表征52-54
- 3.3.2 NH_2-MIL-125(Ti)和UMCM-1-NH_2后修饰分析及结果表征54-59
- 3.3.3 FITC@NH_2-MIL-125(Ti)在金属识别中的应用59-63
- 3.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献;胡春华;刘念;雷晓明;陈东丽;;新型4-N-(二茂铁亚甲基)-6-甲硫基-3-乙基-3-己醇手性配体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2 秦元成;彭强;;铜催化C—S偶联反应的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8期
3 麻妙锋;冯吉利;王俊儒;;β-乙酰氨基环戊烯腈的不对称催化氢化[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4 汤立军;魏恭繁;赵国有;;纯水介质中Suzuki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科技要闻[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6 郭波红;吴卫;程怡;;气相色谱法检测酶促催化反应中底物十八胺[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8期
7 杨滋渊;王亮;刘娟;郑长征;;二苯乙二酮苯甲酰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刘同飞;崔广华;焦翠欢;李春生;邓晓臣;;基于均苯三酸和柔性双咪唑配体的一个铜的金属有机骨架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9 陈哲;但年华;李正军;林海;贾淑平;朱剑;曾睿;但卫华;;不同有机配体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皮革;2011年15期
10 夏宏宇;查筱春;刘光祥;王彦;任小明;;以环已二酸及咪唑基化合物为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雅萍;;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途径和影响因素[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娇;王秀丽;杨启华;李灿;;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影;王利民;眭园园;;含多支状碳氟链多羧基配体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何亭;邓建国;陈华;;系列稳定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安东丽;杨鹰;谭庚文;赵娜;沈峗;王娟娟;朱红平;;铜基金属的配体调控:结构与反应行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树梅;黄德键;熊怒云;张良辅;白冰如;;金属有机铁电液晶 Ⅳ光学活性的有机钯-亚胺配合物的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7 吴兆锋;谭彬;李建荣;黄小荥;;三例镁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李庆海;朱先翠;杨松;王芬华;周双六;王绍武;;含氮杂π配体稀土金属有机物的合成、结构与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广山;;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崔宗杰;;非配体依赖性受体激活[A];2003全国中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文龙 本报记者 叶辉;基因抗癌药生产基地落户杭州[N];光明日报;2006年
2 徐铮奎;寡核苷配体研发突飞猛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晓艳;维生素E抑制CD95配体表达[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吴文广、张晟琨、特约记者曾政雄;创新编配体制 提升训练层次[N];中国国防报;2003年
5 张亚红 朱照静;摸索新途径 提高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白伊宏 张建强 黄勇;企业分配“新要素”[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记者 宦建新;抗癌基因药物产业化基地落户杭州[N];科技日报;2006年
8 严开林 王玉林;女性易患红斑狼疮新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06年
9 洪民华 池志强 刘景根;G蛋白偶联受体固有活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葛帮宁;“中联汽配”特许经营店撒网全国[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多孔锌/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吴蕾;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海光;新型有机杂环类双光子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法辉;两类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爽;咪唑羧酸及其衍生物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思忠;新型镍、钴配合物体系催化的丙烯二聚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7 周秋香;含氮、氧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忠月;稀土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洋;功能化金属—有机大环的组装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培;氮杂环与羧基桥联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江南大学;2011年
2 张乐杰;染料后修饰金属有机框架用于金属识别和吸附[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吴兆锋;若干镁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南华大学;2011年
4 龚新强;新型π辅助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房超;开链冠醚桥连螯合型有机配体及双Schiff-base配体的合成与自组装化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国强;基于对称席夫碱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厉嘉滨;基于V型芳香四羧酸与中性氮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金瑛;AD和AA反应中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小分子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邵奎占;4,5-二氮芴-9-酮衍生物及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旭东;胺为配体促进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染料后修饰金属有机框架用于金属识别和吸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0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