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氮芳甲基二芳基氧膦的δ-膦内酰胺和内酯的合成
发布时间:2021-04-15 15:40
4-芳基四氢异喹啉-3-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抗炎症药物、减肥药和抗肿瘤药物等的有效成分。对于其结构类似物,苯并-δ-膦内酰胺却并没有文献报道过。本文以(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为膦烯酮前体,在微波加热条件下生成膦烯酮中间体,通过膦烯酮与亚胺的反应开展了苯并-δ-膦内酰胺的合成研究。首先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 α-重氮芳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作为膦烯酮前体,通过条件的优化和更多亚胺类型底物的尝试,发现(重氮(苯基)甲基)二苯氧膦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和二苯并[b,f][1,4]氧氮杂卓这类环亚胺可以发生反应,高产率合成苯并-δ-膦内酰胺类化合物。首先(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发生Wolff重排生成膦烯酮中间体,然后亚胺对膦烯酮亲核加成,以及分子内付氏烷基化和芳构化反应,得到六元环的苯并-δ-膦内酰胺。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对重氮底物和亚胺底物进行了拓展,但是发现取代的二苯并[b,f][1,4]氧氮杂卓可以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此外,还研究了微波促进的(重氮(芳基)甲基)二芳基氧膦类化合物与醛酮的反应,合成了一系...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4化合物3c的单晶结构??接着,为了拓展该反应的适用范围,我们继续探索其他种类的亚胺
?第二章膦烯酮与亚胺的反应?????j??图2-?4化合物3c的单晶结构??接着,为了拓展该反应的适用范围,我们继续探索其他种类的亚胺。之前已??经描述过,对于链状亚胺,都不发生反应,于是我们又在探索出的最优条件下重??新尝试进行该反应,仍然没有分离出类似的化合物。我们分析,可能由于链状亚??胺主要是反式构型,氮原子旁边的位阻可能会抑制其与膦烯酮的反应,顺式亚胺??可能会更利于反应的发生。于是,我们首先把关注点投向与氧氮杂卓类似的环状??化合物中存在亚胺结构的化合物。首先,我们尝试了?3,4-二氢异喹啉(2s),可以??得到不到20%的产物。而对于喹啉以及异喹啉这类芳香杂环,可以得到痕量的产??物,分离很困难。但是对于其他杂环类的亚胺,如噻唑类2t,咪唑类2u,噻唑??啉2v和2w,均没能成功分离到目标产物。??CO?弋?A?Y)?Q??、〇Bn?ph??<20%??2s?2t?2u?2v?2w??图2-5反应结果不理想的环亚胺??35??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t????ui?in?in?uS?p1??o?^?p??_JL_狡翁??5.4?5.3?5.2?5.1?5.0?4.9?4.8?35?5050??S?00??o??in?in??I?I??-—-?d^o??5.30?5.25?5.20?5.15?5.10?5.05?5.00?4.95?3*??图2-?7化合物3s与3a的核磁共振氢谱差别??然后我们尝试了化合物3g的Suzuki偶联反应,即将化合物3g在Pd(PPh3)4??催化下在甲苯中和苯硼酸加热至100?°C反应,发生偶联反应可以59%产率得到??芳基化的产物。这表明,化合物3g在该反应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后续衍生化的合成价值。??f>^Ph0?PhB(〇H)2?fy/h〇??\=<?Pt°?5?mol%?Pd(PPh3)4?W??)—n?Ph?k3po4?/—n?r^\??(i^Br?=?r??0.1?mmol?59%??图2-?8化合物3g的Suzuki偶联反应??同样,我们也将该反应扩大到克级规模,将反应物的量扩大十倍,在同样的??条件下反应,可以70%的产率得到700?mg产物3b。??38??
本文编号:3139615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4化合物3c的单晶结构??接着,为了拓展该反应的适用范围,我们继续探索其他种类的亚胺
?第二章膦烯酮与亚胺的反应?????j??图2-?4化合物3c的单晶结构??接着,为了拓展该反应的适用范围,我们继续探索其他种类的亚胺。之前已??经描述过,对于链状亚胺,都不发生反应,于是我们又在探索出的最优条件下重??新尝试进行该反应,仍然没有分离出类似的化合物。我们分析,可能由于链状亚??胺主要是反式构型,氮原子旁边的位阻可能会抑制其与膦烯酮的反应,顺式亚胺??可能会更利于反应的发生。于是,我们首先把关注点投向与氧氮杂卓类似的环状??化合物中存在亚胺结构的化合物。首先,我们尝试了?3,4-二氢异喹啉(2s),可以??得到不到20%的产物。而对于喹啉以及异喹啉这类芳香杂环,可以得到痕量的产??物,分离很困难。但是对于其他杂环类的亚胺,如噻唑类2t,咪唑类2u,噻唑??啉2v和2w,均没能成功分离到目标产物。??CO?弋?A?Y)?Q??、〇Bn?ph??<20%??2s?2t?2u?2v?2w??图2-5反应结果不理想的环亚胺??35??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t????ui?in?in?uS?p1??o?^?p??_JL_狡翁??5.4?5.3?5.2?5.1?5.0?4.9?4.8?35?5050??S?00??o??in?in??I?I??-—-?d^o??5.30?5.25?5.20?5.15?5.10?5.05?5.00?4.95?3*??图2-?7化合物3s与3a的核磁共振氢谱差别??然后我们尝试了化合物3g的Suzuki偶联反应,即将化合物3g在Pd(PPh3)4??催化下在甲苯中和苯硼酸加热至100?°C反应,发生偶联反应可以59%产率得到??芳基化的产物。这表明,化合物3g在该反应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后续衍生化的合成价值。??f>^Ph0?PhB(〇H)2?fy/h〇??\=<?Pt°?5?mol%?Pd(PPh3)4?W??)—n?Ph?k3po4?/—n?r^\??(i^Br?=?r??0.1?mmol?59%??图2-?8化合物3g的Suzuki偶联反应??同样,我们也将该反应扩大到克级规模,将反应物的量扩大十倍,在同样的??条件下反应,可以70%的产率得到700?mg产物3b。??38??
本文编号:3139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13961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