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吡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07:31
  本文中我们设计和合成了两个新型吡唑类配体,这两种配体分别与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过渡金属作用得到13个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核磁、紫外、扫描电镜和PXRD对其进行表征。本文中合成的第一个配体及缩写如下:3,5-二硝基-1H-吡唑-4-羧酸(H2dnpzc)所得到的配合物化学式如下:Ca(dnpzc)-5H2O(1)Ba(dnpzc)-4H2O(2)Na2(dnpzc)·4H2O(3)K2(dnpzc)·H2O(4)Ag2(dnpzc)(5)Ag2(dnpzc)·3H2O(6)(NH4)2(dnpzc)(7)本文中合成的第二种配体及缩写如下:3,5-二硝基-1H-吡唑-4-甲酸丁酯(BuOOCdnpzH)本文中用到的化合物及缩写如下: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二苯并噻吩(DBT)苯并...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吡唑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1.2.1 吡唑配体的研究进展
        1.2.2 单吡唑与货币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2.3 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进展
    1.3 配合物在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1.4 选题依据与意义
第二章 3,5-二硝基-1H-吡唑-4-羧酸的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
        2.2.2 配体的合成
            2.2.2.1 4-甲基-3,5-二硝基-1H-吡唑的合成
            2.2.2.2 3,5-二硝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
        2.2.3 配合物的合成
            2.2.3.1 Ca(dnpzc)·5H_2O(1)的合成
            2.2.3.2 Ba(dnpzc)·4H_2O(2)的合成
            2.2.3.3 Na_2(dnpzc)·4H2_O(3)的合成
            2.2.3.4 K_2(dnpzc)·H_2O(4)的合成
            2.2.3.5 Ag_2(dnpzc)(5)和Ag_2(dnpzc)·3H_2O(6)的合成
            2.2.3.6 (NH_4)_2(dnpzc)(7)的合成
    2.3 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2.3.1 配体及配合物的核磁、PXRD和红外表征
        2.3.2 热重性质分析
        2.3.3 荧光性质分析
    2.4 配体及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
        2.4.1 3,5-二硝基-1H-吡唑-4-羧酸(H_2dnpzc)的晶体结构描述
        2.4.2 Ca(dnpzc)·5H_2O (1)的晶体结构描述
        2.4.3 Ba(dnpzc)·4H_2O (2)的晶体结构描述
        2.4.4 Na_2(dnpzc)·4H_2O (3)的晶体结构描述
        2.4.5 K_2(dnpzc)·H_2O (4)的晶体结构描述
        2.4.6 Ag_2)(dnpzc) (5)的晶体结构描述
        2.4.7 Ag_2)(dnpzc)·3H_2O (6)的晶体结构描述
        2.4.8 (NH_4)_2(dnpzc) (7)的晶体结构描述
    2.5 结果与讨论
        2.5.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比较及讨论
        2.5.2 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核磁和PXRD的比较及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5-二硝基-1H-吡唑-4-甲酸丁酯的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
        3.2.2 配体的合成
            3.2.2.1 3,5-二硝基-1H-吡唑-4-甲酸丁酯的合成
        3.2.3 配合物Ag_3(BuOOCdnpz)_3 (Ag_3pz_3)的合成
        3.2.4 加合物的合成
            3.2.4.1 加合物Ag_3pz_3·(DMDBT)_2(1:2)的合成
            3.2.4.2 加合物Ag_3pz_3·DBT(1:1)的合成
            3.2.4.3 加合物Ag_3pz_3·BT·1/4THF(1:1)的合成
            3.2.4.4 加合物Ag_3pz_3·C_(10)H_8(1:1)的合成
            3.2.4.5 加合物Ag_3pz_3·CH_3CN(1:1)的合成
    3.3 配体、配合物及加合物的表征
        3.3.1 配体的核磁和红外表征
        3.3.2 配合物及加合物的核磁和PXRD表征
    3.4 配体、配合物及加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
        3.4.1 配体Na(BuOOCdnpz)·H_2O的晶体结构描述
        3.4.2 配合物Ag_3(BuOOCdnpz)_3 (Ag_3pz_3)的晶体结构描述
        3.4.3 加合物Ag_3pz_3·(DMDBT)_2 (1:2)的晶体结构描述
        3.4.4 加合物Ag_3pz_3DBT(1:1)的晶体结构描述
        3.4.5 加合物Ag_3pz_3BT·1/4THF (1:1)的晶体结构描述
        3.4.6 加合物Ag_3pz_3·C_(10)H_8 (1:1)的晶体结构描述
        3.4.7 加合物Ag_3pz_3CH_3CN (1:1)的晶体结构描述
    3.5 结果与讨论
        3.5.1 配合物及加合物的红外、核磁和PXRD的比较及讨论
        3.5.2 Ag_3pz_3对含硫有机物的固液吸附研究
        3.5.3 负载Ag_3pz_3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对含硫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3.5.4 丙烯/丙烷的分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ano/Micro HKUST-1 Fabricated by Coordination Modulation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J]. NA Li-yan 1,2,HUA Rui-nian 2,NING Gui-ling 1 and OU Xiao-xia 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P.R.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00,P.R.China.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04)
[2]我国配位化学进展[J]. 游效曾.  化学通报. 1999(10)



本文编号:3181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181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