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Fe 3 O 4 @mSiO 2 @MIP)的制备及四溴双酚A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9:46
在四溴双酚A作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在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其对四溴双酚A的特异性吸附性能.透射电镜(TEM)显示,印迹聚合物为多层包覆的核壳型结构.氮气吸-脱附实验表明,所制备载体为介孔结构.吸附实验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TBBPA表现出良好的结合能力,最大吸附量为55.59 mg/g,并且薄的印迹层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在TBBPA与其结构类似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印迹聚合物仍然表现出对TBBPA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同时,由于磁性核的存在,使得印迹聚合物可以借助外磁场的作用方便的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出来.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38(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各阶段产物的TEM图
介孔载体、非介孔载体以及
纳米材料的形貌通过TEM进行表征,其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图1(a)为Fe3O4的TEM照片,可以看出,由水热法制备出的Fe3O4纳米颗粒显示出良好的单分散性,其粒径约为300 nm;从图1(b)可以看出,经过SiO2包覆之后,形成清晰的壳层结构,且Fe3O4纳米颗粒表面变得光滑,表明了Fe3O4@SiO2的成功制备;图1(c)为在CTAB作为致孔剂的条件下,包覆介孔SiO2之后形成的磁性介孔载体Fe3O4@mSiO2的TEM照片,与Fe3O4@SiO2纳米粒子相比,其壳层厚度进一步增加,并且从内插图中可以发现,壳层呈多孔状,说明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磁性介孔载体Fe3O4@mSiO2已经被成功制备;图1(d)为Fe3O4@mSiO2@MIP的TEM图,从图1中可以发现,通过表面引发的RAFT聚合在介孔载体上形成一层薄的聚合物层.图1 各阶段产物的TEM图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磁性微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 邵彦明.兰州大学 2016
[2]新型功能化无机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D]. 孙镇坤.复旦大学 2013
[3]多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RAFT聚合制备及性能[D]. 李颖.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表面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祖佰祎.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RAFT聚合与巯-烯点击反应制备聚硅氧烷-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D]. 冯春明.山东大学 2019
[2]新型纳米材料修饰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 蔡蓉.吉首大学 2014
[3]以四溴双酚A为目标物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水样中四溴双酚A分离富集中的应用[D]. 沈巍.南京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3491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38(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各阶段产物的TEM图
介孔载体、非介孔载体以及
纳米材料的形貌通过TEM进行表征,其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图1(a)为Fe3O4的TEM照片,可以看出,由水热法制备出的Fe3O4纳米颗粒显示出良好的单分散性,其粒径约为300 nm;从图1(b)可以看出,经过SiO2包覆之后,形成清晰的壳层结构,且Fe3O4纳米颗粒表面变得光滑,表明了Fe3O4@SiO2的成功制备;图1(c)为在CTAB作为致孔剂的条件下,包覆介孔SiO2之后形成的磁性介孔载体Fe3O4@mSiO2的TEM照片,与Fe3O4@SiO2纳米粒子相比,其壳层厚度进一步增加,并且从内插图中可以发现,壳层呈多孔状,说明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磁性介孔载体Fe3O4@mSiO2已经被成功制备;图1(d)为Fe3O4@mSiO2@MIP的TEM图,从图1中可以发现,通过表面引发的RAFT聚合在介孔载体上形成一层薄的聚合物层.图1 各阶段产物的TEM图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磁性微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 邵彦明.兰州大学 2016
[2]新型功能化无机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D]. 孙镇坤.复旦大学 2013
[3]多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RAFT聚合制备及性能[D]. 李颖.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表面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祖佰祎.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RAFT聚合与巯-烯点击反应制备聚硅氧烷-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D]. 冯春明.山东大学 2019
[2]新型纳米材料修饰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 蔡蓉.吉首大学 2014
[3]以四溴双酚A为目标物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水样中四溴双酚A分离富集中的应用[D]. 沈巍.南京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3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25349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