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精油品质评价及杂花薰衣草精油蒸馏残渣化学成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5:00
本文关键词:薰衣草精油品质评价及杂花薰衣草精油蒸馏残渣化学成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从国外引种。目前,新疆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薰衣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的95%以上,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并称为世界三大薰衣草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薰衣草作为一种天然香料植物,近年来因为其良好的商业价值,已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新疆伊犁地区栽培的薰衣草品种较多,但不同薰衣草品种间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精油品质不一,不能统一标准。 我国每年的薰衣草精油年产量已超过10万公斤,而薰衣草精油只占薰衣草干花含量的1.5%左右。在薰衣草精油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薰衣草残渣都作为废料处理,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环境构成了潜在隐患。有研究表明,薰衣草花中含有黄酮等化合物,如果能将残渣中的这类物质提取出来,不但可以解决废渣处理问题,同时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分析比较了新疆地区不同品种的薰衣草精油成分,并对p-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同时对杂花薰衣草残渣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作了初步探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各品种的薰衣草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出各品种薰衣草精油的组分及质量分数。含量测定表明:杂花、太空6号、太空7号、蓝白花、法国蓝精油含量分别为5.6%、3.2%、2.0%、1.8%、1.2%。组分分析表明:蓝白花品质较好,其中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和樟脑的含量分别为32.13%、36.92%、2.28%、0.54%,达国标要求;太空6号、太空7号、法国蓝3个品种组分接近,杂花品质最差,都与国标相差较大。 (2)从物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方面对薰衣草精油包合工艺进行探究,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精油的比例为8: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小时,包合率为73.28%。 (3)对薰衣草残渣中总黄酮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薰衣草残渣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对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粗提物进行了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芹菜素和木犀草素。 (4)对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4个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到的杂花薰衣草残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杂花薰衣草残渣4个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对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1mg/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4mm,1mgm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同,抑菌圈直径均为14mm,1mg/L的正丁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6mm,而四种提取物对酵母菌和青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均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0.8mg/mL时,其抑制率最大,最大抑制率为65.12%。
【关键词】:薰衣草 品种 精油 残渣 化学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84;O657.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综述10-15
- 1.1 薰衣草概述10-11
- 1.1.1 薰衣草的生物学性状和地理分布10-11
- 1.2 薰衣草精油的研究现状11-13
- 1.2.1 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11
- 1.2.2 我国薰衣草精油的质量标准11-12
- 1.2.3 薰衣草精油功效的研究现状12-13
- 1.2.3.1 抗菌作用12-13
- 1.2.3.2 镇静催眠作用13
- 1.2.3.3 抗氧化作用13
- 1.2.3.4 神经系统作用13
- 1.2.3.5 解痉作用13
- 1.3 薰衣草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第二章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及品质评价15-23
- 2.1 实验材料15
- 2.1.1 样品材料15
- 2.1.2 试剂15
- 2.1.3 仪器15
- 2.2 实验方法15-16
- 2.2.1 薰衣草精油测定15-16
- 2.2.2 GC-MS检测条件16
- 2.3 实验结果16-22
- 2.3.1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的含量16
- 2.3.2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的GC-MS结果与分析16-22
- 2.4 结论与讨论22-23
- 第三章 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工艺的研究23-29
-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23
- 3.1.1 实验材料23
- 3.1.2 实验试剂23
- 3.1.3 实验仪器23
- 3.2 实验方法23-25
- 3.2.1 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工艺研究23-24
- 3.2.2 影响包合效果的因素研究24
- 3.2.2.1 β-环糊精与薰衣草精油的比例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4
- 3.2.2.2 包合时间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4
- 3.2.2.3 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4
- 3.2.3 正交实验设计24
- 3.2.4 包合效果的评价24-25
- 3.3 结果与分析25-27
- 3.3.1 β-环糊精与薰衣草精油的比例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5
- 3.3.2 包合时间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5-26
- 3.3.3 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26-27
- 3.4 结论与讨论27-29
- 第四章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提取分离29-45
- 第一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29-36
-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29-30
- 4.1.1 实验材料29
- 4.1.2 实验试剂29
- 4.1.3 实验仪器29-30
- 4.2 实验方法30-32
- 4.2.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30-31
- 4.2.1.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30
- 4.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30
- 4.2.1.3 样品溶液的制备30-31
- 4.2.1.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31
- 4.2.1.5 精密度实验测定31
- 4.2.1.6 稳定性实验测定31
- 4.2.1.7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31
- 4.2.2 还原力测定实验31
- 4.2.3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31-32
- 4.2.4 清除羟自由自实验32
- 4.3 结果与分析32-35
- 4.3.1 总黄酮含量分析32-33
- 4.3.1.1 杂花薰衣草残渣的总黄酮含量32
- 4.3.1.2 精密度实验结果32-33
- 4.3.1.3 稳定性实验结果33
- 4.3.1.4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33
- 4.3.2 还原力测定实验结果分析33-34
- 4.3.3 清除超氧阴离子实验结果分析34
- 4.3.4 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34-35
- 4.4 结论与讨论35-36
- 第二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的提取分离36-45
- 4.5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36
- 4.5.1 实验材料36
- 4.5.2 实验试剂36
- 4.5.3 实验仪器36
- 4.6 实验方法36-37
- 4.6.1 杂花薰衣草残渣的提取36
- 4.6.2 杂花薰衣草残渣黄酮的分离36
- 4.6.3 杂花薰衣草残渣黄酮的鉴定36-37
- 4.7 结果与分析37-44
- 4.7.1 提取分离37
- 4.7.2 提取物鉴定37-44
- 4.7.2.1 样品的全波长扫描37-38
- 4.7.2.2 样品的高效液相检测38-39
- 4.7.2.3 样品的质谱检测39-40
- 4.7.2.4 样品的核磁检测40-44
- 4.8 结论与讨论44-45
- 第五章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活性的初步研究45-53
- 第一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成分抑菌活性的研究45-49
- 5.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45-46
- 5.1.1 实验材料45
- 5.1.2 供试菌种45
- 5.1.3 实验试剂45-46
- 5.1.4 实验仪器46
- 5.2 实验方法46-47
- 5.2.1 杂花薰衣草残渣粗提物的制备46
- 5.2.2 培养基的制备46
- 5.2.3 菌悬液的制备46
- 5.2.4 粗提物抑菌试验46-47
- 5.3 结果与分析47-48
- 5.3.1 杂花薰衣草石油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47
- 5.3.2 杂花薰衣草二氯甲烷粗提物的抑菌活性47
- 5.3.3 杂花薰衣草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活性47-48
- 5.3.4 杂花薰衣草正丁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48
- 5.4 结论与讨论48-49
- 第二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49-53
- 5.5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49
- 5.5.1 实验材料49
- 5.5.2 实验试剂49
- 5.5.3 实验仪器49
- 5.6 实验方法49-51
- 5.6.1 试剂的配制49-50
- 5.6.2 样品溶液的制备50
- 5.6.3 酪氨酸酶液的制备50
- 5.6.4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的测定50-51
- 5.7 结果与分析51
- 5.7.1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51
- 5.8 结论与讨论51-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
- 6.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玮;李光武;傅佳;;薰衣草及橙花精油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0年05期
2 王晓颖,叶梦屏;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希雨;;薰衣草油可缓解重度痴呆患者的狂躁行为[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年05期
4 刘锦梅;王艳丽;潘维;;4种茶叶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6期
5 路U
本文编号:337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3703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