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硝基咪唑类物质

发布时间:2021-09-06 13:51
  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厌氧菌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同时对一些原虫、滴虫、鞭毛虫具有抗原虫活性,是临床医学以及畜禽饲料中常见的抗感染药物。但是该类物质与其一些代谢产物对畜禽类具有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作用以及遗传毒性。硝基咪唑类药物在家禽饲料中的误用将会造成药物残留问题,从而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此类药物在动物组织及排泄物以及饲料中的监控对人类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硝基咪唑类物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或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或串联质谱法、薄层色谱法、免疫检测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所需设备较为昂贵,对实验人员要求较高,不适合在中国一些基层乡镇地区广泛推广使用,因此就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方法来检测硝基咪唑类物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具有仪器设备简单、分析效率高、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强、动态范围广、不存在空白等特点的有效的痕量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药物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工程等领域。但是此方法的选择性较弱,难以对复杂样品中某一成分含量进行较准确测定,因此,研究一种对某种物质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材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分...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硝基咪唑类物质


常见的硝基咪唑类药物

硝基咪唑,抗结核,结构式


图 1.1 常见的硝基咪唑类药物Fig. 1.1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mon nitroimidazoles1.2.2 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具有 5-硝基咪唑环结构的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作为主要的抗菌药,主要包括第一代抗厌氧菌药物的甲硝唑,第二代的替硝唑,第三代的奥硝唑。5-硝基咪唑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消化道、口腔等组织的感染。其抗菌机理为细菌细胞浆中的硝基还原酶将药物中的硝基还原为羟胺类物质,而羟胺类物质会引起细菌DNA 链的损伤、断裂、解旋,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19]。2) 抗结核作用结核病一般是由分枝杆菌引起,许多 4-硝基咪唑类药物由于对分枝杆菌具有很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而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目前研究得到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有下面三种,如图 1.2。

硝基咪唑类,放射增敏,物质


图 1.3 具有放射增敏活性的硝基咪唑类物质Fig. 1.3 The structure of nitroimidazoles with radiosensitizer activity4) 抗原虫作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对阿米巴、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具有较好的抗原虫作用,用机制是在厌氧环境中,阻止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 DNA 的合成,使原虫链被破坏,从而使原虫死亡[22]。除甲硝唑(1.4b)、替硝唑(1.4a)外,已上市的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物还有米索(1.4c)、班硝唑(1.4d),由于甲硝唑及其它相似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潜在的毒用,因此许多国家都禁止对可食性动物使用该类药物。加之原虫的抗药性现益严重,所以人们正在不断寻找新的优良的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物[23-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性表面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氧氟沙星手性分离的研究[J]. 赵晨,孟祥艳,陆文总,武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3)
[2]海水中硝酸盐的无阀连续流动分析[J]. 林坤宁,马剑,袁东星,黄勇明,冯思超,吴巧玲.  分析化学. 2017(02)
[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蔬菜中乐果含量[J]. 王守敏,胡燕,徐志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6(06)
[4]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线检测饮用水中的3-硝基丙酸[J]. 张旭辉,唐书泽,邓小玲,朱曜,吴事正.  食品与机械. 2016(11)
[5]硝基咪唑类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J]. 胡明豪,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2016 (11)
[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河水中对苯二酚[J]. 张玉,杨春艳,舒砚勤,常自强,陈复彬,章竹君.  分析试验室. 2016(03)
[7]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文献分析[J]. 陈子安,罗玉英,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6(01)
[8]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兽药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 张弛,潘家荣,帅瑞琪,方豪,冯依璠.  核农学报. 2016(02)
[9]Luminol-K3[Fe(CN)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头孢吡肟[J]. 俞宏松,翟倩,李晓璐,郭晶,易钢.  分析测试学报. 2015(11)
[10]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祛痘化妆品中4种硝基咪唑类化合物[J]. 何东,李秀英,冼燕萍,方军,郭新东.  分析测试学报. 2015(08)



本文编号:3387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387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4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