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苯并冠醚杂化硅胶的制备及其对钙离子吸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3:05
  Ca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对植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传导植物体细胞内外信号的物质之一。薄膜梯度扩散(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技术作为一连续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经过20余年的开发与研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采集和测量水、土壤及沉积物等环境中污染物的采集和分析。随着人们对冠醚的研究发现苯并冠醚功能化硅胶可以用于对Ca2+离子吸附,但是吸附容量还比较小。为提高苯并冠醚功能化硅胶的吸附容量,利用水热法与溶胶凝胶法联用成功制备了用于钙离子富集与分离的苯并冠醚功能化硅胶(CE-SiO2),使用了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E-SiO2进行了结构表征;探究了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E-SiO2对Ca2+离子的吸附机理。考察了CE-SiO2作为DGT结合相的有效性。由对比实验得知,吸附容量有明显的上升。讨论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SiO2的定量采... 

【文章来源】: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苯并冠醚杂化硅胶的制备及其对钙离子吸附的研究


固态结合相DGT装置结构

液态,固态


沈阳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5图1.1固态结合相DGT装置结构Fig1.1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DGTdeviceswiththesolidphasebindingphase近年来兴起的液态结合相DGT装置是在固态DGT装置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DGT装置,装置结构如图1.2所示。液态结合相DGT与固态结合相DGT最大的差别在于,选用了透析膜作为DGT装置的扩散层。另外,液态结合相DGT的外壳从塑料变成了聚丙烯。与固态结合相DGT相比液态结合相DGT装置有着吸附剂获取更加简单,成本低,洗脱方便可反复利用,更精确等优点。图1.2液态结合相DGT装置结构Fig1.2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DGTdeviceswiththeliquidphasebindingphase扩散相作为DGT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理化性质稳定、抗腐蚀,与目标物既不发生

原理图,原理,物质,目标


沈阳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8图1.3DGT工作原理Fig1.3DGTworkingprinciplediagram通过对固定相内部目标物质的洗脱并利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对洗脱液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一般使用硝酸消解法来对从DGT装置中取下的固定相进行目标物质的洗脱;可以用来分析目标物质浓度的方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根据目标物质的不同需要选取不同的分析方法。(1-1)吸附作用的存在会导致本体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含量随着时间变少,通过量化在单位时间内穿过固定厚度的扩散膜的目标物质,就可以精确的计算出目标物的浓度,因此需要用微积分来计算DGT所测的浓度(CDGT,μg·L-1)。CDGT是DGT装置与界面间的平衡浓度。(1-2)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有以下优点:(1)DGT装置可以富集并采集目标物质,既可以用于浓度变化较大的污染物的总量检测以及痕量污染物的富集与检测;(2)DGT结合相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可以应用于复杂环境中对特定污染物的采集;(3)DGT技术作为一种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原位被动测量与采集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始终保持着装置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浓度梯度,不收平衡的限制。(4)DGT技术操作简单,装置稳固,采样时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再利用性高。1.3.3DGT技术研究进展DGT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原位富集采样技术,可以在很多环境中以数分钟到数天的时间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钙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J]. 祝红丽,张兆峰,刘峪菲,刘芳,康晋霆.  地学前缘. 2015(05)
[2]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在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J]. 郭连文,陈宏,姜玉花,张洋洋,薄乐,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2014(05)
[3]新型薄膜扩散梯度装置定量测量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J]. 隋殿鹏,李晶,张岗,刘金秀,范洪涛,孙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5)
[4]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水体中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王进进,白玲玉,曾希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1)
[5]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的解吸动力学模拟[J]. 范英宏,赵国堂,高亮.  土壤学报. 2011(01)
[6]聚丙烯酸钠为结合相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对水中重金属的选择性测量[J]. 范洪涛,孙挺,隋殿鹏,陈宏,金爽,刘斌.  环境化学. 2009(02)
[7]钙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李亮,蒋少涌.  中国地质. 2008(06)
[8]钙胁迫下花生荚果微区特征及植株生理生化反应变化[J]. 周恩生,陈家驹,王飞,王煌平,陈惠成,何盈.  福建农业学报. 2008(03)
[9]钙延缓果实衰老的生理效应及其应用[J]. 王彬,蔡永强,郑伟,彭玉基,谢深喜.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8)
[10]植物钙吸收、转运及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J]. 周卫,汪洪.  植物学通报. 2007(06)



本文编号:3512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512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