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活化C-X键(C=O,C-O和C-H)以及N-H键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4:08
  本文主要对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活化C-X键(C=O,C-O和C-H)以及N-H键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钌配合物催化羧酸脱氧硼氢化的理论研究和钯配合物催化C-O键活化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论文研究成果如下。1.钌配合物催化羧酸脱氧硼氢化的理论研究: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钌配合物与频哪醇硼烷催化羧酸还原成硼酸酯的反应机理,分析了羰基配合物与钌过渡金属中心以末端配位和侧向配位两种模式的原因,考虑了不同数量的HBpin分子与过渡金属中心配位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催化循环分为四个阶段,由两次氢转移和两次Bpin基团迁移交替组成。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关键中间体[(η6-p-cymene)Ru-(HBpin)(Bpin)(OR)],(R=CHPh(OBpin),CH2Ph),即第二分子HBpin与Ru中心配位的缔和机理为优势路径,其在Bpin迁移还原消除副产物和产物的过程中的反应能垒较低,并从键长、键级和NBO电荷这几个角度分析了能垒降低的原因。2.钯配合物催化C-O键活化的理论研究: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提出了钯配合物催化C-O键活化的反应机理。并将底物的C-O键活化的过程划...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活化C-X键(C=O,C-O和C-H)以及N-H键的理论研究


图1-16?Goldman等人提出的C-0键活化的案例

氢化,硼酸,羧酸,反应机理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进行振动频率分析,所有的稳定中间体没有虚频,所有的过渡态仅有一个虚频??[132]。除此之外,对所有过渡态进行了内禀反应坐标分析,证实了其能够与左右??中间体互相连接[133]。为了更加真实模拟该反应的发生,所有分子全部用全模型??优化,没有进行简化处理。本理论研宄所使用的软件为Gaussian?09程序包[134]。??2.3结果与讨论??2.3.1催化反应机理??如图2-2所示为钌配合物催化羧酸脱氧硼氢化生成硼酸酯的反应机理示意??图。以Gunanathan等人在实验中观测到的中间体钌二氢化物[(rj6-/7-cymene)Ru-??(H)2(Bpin)2]?(1)作为催化活性物种,将该反应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1)氢从??Bpin转移到PhCOOBpin的幾基,(2)Bpin的迁移和还原消除副产物pinBOBpin,??(3)氢从Bpin转移到PhCHO的羰基,(4)以及Bpin的迁移和产物PhCH2OBpin??的消除。有趣的是,HBpin分子可以和过渡金属中心配位一次或两次,这将改变??金属中心的配位饱和度,进而影响反应活性,第2.3.3节将对其他路径进行比较,??以揭示第二分子HBpin与Ru金属中心配位的重要作用。??°^Ph??—OBpin?HBpin?—??1?pinBO?Ph??3??PhCH2OBpin?1?HBpin??、?(??Elimination?Elimination??J?\??2HBpin?pinBOBpin??^?Addition?L〇??pinB’?pinB^n*??H?Ph??Ph??6?5??图

中间体,吉布斯自由能,过渡态,参数


?第二章钌化合物催化羧酸脱氧硼氢化的理论研宄???2.3.3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氢转移步骤??应当注意,对于羰基化合物PhCOOBpin和PhCHO与配合物的Ru金属中心??存在两种可能的配位模式。一种是屮末端配位模式,仅PhCOOBpin的羰基的0??原子与Ru中心配位(见图2-4中的2),另一种是十侧向配位模式,其中羰基的??C和0原子均与Ru中心配位(见图2-4中的2’)。羰基侧向配位的中间体T比??末端配位的2的能量高3.5?kcal/mol。在第一阶段的氢转移步骤中,中间体2中??的羰基配合物首先从末端配位的形式转变为侧向配位形式的2’,然后HBpin部??分的桥氢原子通过过渡态TS2-3转移至羰基碳上形成中间体3。在第三阶段的氢??转移步骤中,PhCHO的羰基以十侧向配位时即中间体5比以n1末端配位的5’低??6.3kcal/mol?(见附录)。也就是说,PhCHO更倾向以侧向配位的形式与Ru中心??配位。可以看出中间体2和5的两种羰基化合物与Ru金属中心的配位方式不同,??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羰基碳上的基团一个为H另一个为OBpin,两个基团的大小??不同。OBpin基团较大,当它以侧向形式与Ru配位时会与金属上的其他基团有??较大的空间位阻使体系能量升高。因此,中间体2的羰基化合物以末端配位的形??式与Ru金属中心相互作用更加稳定。??1?0^0?^1-221?I?aA}}〇?|2122??1.886?】?619?Ph?1.489?2.130?Ph?/?X〇Bpin??Ph??2?V?TS2-3??Energy?15.6?19.1?25.2??图2-4中间体2、2’和过渡态TS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渡金属参与C―H键切断模式的理论研究进展[J]. 单春晖,白若鹏,蓝宇.  物理化学学报. 2019(09)
[2]格氏试剂法合成白藜芦醇[J]. 许宁侠,肖明,马政生.  精细石油化工. 2013(04)
[3]10-苄基吖啶酮的合成及其与硼氢化钠还原反应研究[J]. 高春梅,刘华臣,蒋宇扬,谭春燕,曹德榕.  有机化学. 2008(10)
[4]新型高效还原剂红铝[J]. 张思晨,邱明建.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6(Z1)
[5]Reductive Deoxygenation of Carbonyl to Methylene[J]. Nan Yan FU, Xue Mei ZHAO, Yao Feng YUAN, Ji Tao WA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Elemento-organic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3(10)



本文编号:3594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594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