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成分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化学成分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选题依据:黄芪为我国的常用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有关黄芪质量的评价已有很多的研究,主要包括外观性状评价、生物效应评价和化学成分含量评价。在化学成分含量评价方面,很多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芪中的有效物质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性分析,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黄芪中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不能综合全面反应药材的质量差异;而且评价影响黄芪质量的因素往往只涉及了单一因素,如不同产地或不同种植方式,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少。本研究从化学角度评价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同时选取了黄芪药材中的10种化学成分作为研究指标,从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和黄芪的不同器官这五方面对黄芪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本研究确立了样品制备和10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目的:通过同时测定黄芪中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和黄芪的不同器官的差异性。进而对黄芪药材的实际生产加工与应用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建议。方法:建立样品的制备与测定方法。采集不同基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和黄芪的不同器官,作为研究样品。测定黄芪中10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包括6种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成分1)、芒柄花苷(成分2)、(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苷(成分3)、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苷(成分4)、毛蕊异黄酮(成分5)、芒柄花素(成分6)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皂苷Ⅳ(成分7)、黄芪皂苷Ⅲ(成分8)、黄芪皂苷Ⅱ(成分9)、黄芪皂苷Ⅰ(成分10),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含量,从多成分化学差异性角度评价药材的差异性。结果:1.样品的制备方法:取黄芪中粉约1.5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60m1,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样品检测方法:流动相为乙腈(A)-水(B),体积流量1.0mL/min,蒸发光检测器参数:N2压力为23psi,雾化温度为35℃,汽化温度为50℃,增益值为5.0,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紫外检测波长230nm,柱温25℃,梯度洗脱:0-8min,20%A;8-15min,30%A; 15-30min,43%A;30-40min,60%A; 40-50min,100%A; 50-60min,100%A; 60-65min,20%A,进样量20u1。2.不同基源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测定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两种不同基源黄芪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前者中的含量高于后者的成分有成分1、成分2、成分3、成分4、成分6、成分7和成分9等7个成分;后者中的含量高于前者的有成分5、成分8和成分10。该研究结果支持《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发展优质蒙古黄芪的合理性建议,且商品以蒙古黄芪为主。3.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测定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的栽培和野生两种种植方式黄芪的中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蒙古黄芪相比,成分1、成分3、成分4、成分6、成分7、成分8、成分9、成分10的含量均是野生芪高于栽培芪,成分2、成分5的含量是栽培芪高于野生芪。野生和栽培膜荚黄芪相比,成分1、成分2、成分3、成分4、成分5、成分6、的含量均是野生芪高于栽培芪;成分7、成分8、成分9、成分10含量均是栽培芪高于野生芪。4.不同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选取了山西、内蒙、陕西省份的野生蒙古黄芪,山西、甘肃、内蒙省份的栽培蒙古黄芪,山西、河北、山东的栽培膜荚黄芪,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芪中的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来自不同产地的同一基源同一生长方式的黄芪质量有所差异。山西、陕西、内蒙的野生蒙古黄芪的差异不大;对栽培蒙古黄芪,山西产地的黄酮类成分最高,甘肃产地的皂苷类成分最高;栽培膜荚黄芪以山西沁县中化学成分含量最高。5.不同商品等级黄芪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对不同等级应县黄芪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成分1、成分2、成分4、成分5、成分6等5种黄酮类成分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不一致,成分3在不同等级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与成分1一致。6种黄酮含量累积之和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等。成分8、成分9、成分10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不一致,成分7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的含量高低顺序与成分9一致。4种皂苷含量累积之和在不同等级应县黄芪中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等四等三等二等一等。测定结果较复杂,难以表现出规律性,因划分等级以直径为指标,存在同一植株的主根与侧根被分在不同等级里,同一条根上下段被分开等现象,所以导致不同的等级药材来源比较混乱。5.黄芪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比较本研究对黄芪植株不同部位包括叶子、地上茎、地下茎、芦头、主根、侧根、须根中的6种黄酮类成分和4种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叶子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累积之和最高,地下茎中的最低。主根、侧根和须根中的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依次增高,黄酮类成分则相反。结论:1.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稳定性强,可用于对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2.蒙古黄芪的质量要优于膜荚黄芪,符合目前市场上主流商品为蒙古黄芪的现状。3.野生种植方式的黄芪药材质量优于栽培黄芪。4.产地对黄芪化学成分含量有影响,在适宜产区内,具体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化学成分含量。5.黄酮类物质与黄芪等级的关系规律性不强,但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基本是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6.叶子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高于目前被作为药用部位的根部,因此叶子有很大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黄芪 含量测定方法 黄酮和皂苷 质量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4;O657
【目录】:
- 中文摘要12-15
- ABSTRACT15-18
- 第一章 引言18-21
-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18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和创新点18-21
-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18-20
- 1.2.2 本课题的创新处20-2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1-27
- 2.1 黄芪药材现状21
- 2.2 黄芪质量评价现状21-27
- 2.2.1 黄芪指纹图谱研究22-23
- 2.2.2. 黄芪有效成分研究23-27
- 第三章 10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27-43
- 3.1 引言27
- 3.2 仪器与材料27-30
- 3.3 实验方法30-31
- 3.4 数据处理方法31
- 3.5 结果31-40
- 3.6 小结与讨论40-43
- 第四章 不同基源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43-47
- 4.1 引言43
- 4.2 研究材料与方法43
- 4.2.1 研究材料43
- 4.2.2 研究方法43
- 4.3 研究结果43-45
- 4.3.1 黄芪中10种成分的含量研究43-44
- 4.3.2 两种基源黄芪的比较研究44-45
- 4.4 小结与讨论45-47
- 4.4.1 黄芪中10种成分之间的比较45
- 4.4.2 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中10种成分的比较45-47
- 第五章 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47-51
- 5.1 引言47
- 5.2 研究材料与方法47-48
- 5.2.1 研究材料47
- 5.2.2 研究方法47-48
- 5.3 研究结果48-49
- 5.3.1 野生与栽培蒙古黄芪中的成分含量研究48
- 5.3.2 野生与栽培膜荚黄芪中成分的含量研究48-49
- 5.4 小结与讨论49-51
- 5.4.1 野生与栽培黄芪的差异比较49
- 5.4.2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成分含量比较49-51
- 第六章 不同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51-58
- 6.1 引言51
- 6.2 研究材料与方法51-52
- 6.2.1 研究材料51
- 6.2.2 研究方法51-52
- 6.3 研究结果52-56
- 6.3.1 不同产地野生蒙古黄芪中的成分含量研究52-53
- 6.3.2 不同产地栽培蒙古黄芪中的成分含量研究53-54
- 6.3.3 不同产地栽培膜荚黄芪中的成分含量研究54-56
- 6.4 小结与讨论56-58
- 6.4.1 不同产地野生蒙古黄芪的比较56
- 6.4.2 不同产地栽培蒙古黄芪的比较56
- 6.4.3 不同产地栽培膜荚黄芪的比较56-57
- 6.4.4 不同产地推荐发展的黄芪品种与生产方式57-58
- 第七章 不同等级黄芪的质量差异研究58-63
- 7.1 引言58
- 7.2 研究材料与方法58-59
- 7.2.1 研究材料58
- 7.2.2 研究方法58-59
- 7.3 研究结果59-62
- 7.3.1 不同等级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研究59-60
- 7.3.2 不同等级黄芪药材中皂苷类成分含量研究60
- 7.3.3 不同等级应县黄芪药材与10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60-62
- 7.4 总结与讨论62-63
- 7.4.1 不同等级应县黄芪药材中成分的含量研究62
- 7.4.2 不同等级应县黄芪药材中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62-63
- 第八章 黄芪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研究63-66
- 8.1 引言63
- 8.2 研究材料与方法63
- 8.2.1 研究材料63
- 8.2.2 研究方法63
- 8.3 研究结果63-65
- 8.3.1 黄芪植株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研究63-64
- 8.3.2 黄芪植株不同部位中皂苷类成分研究64-65
- 8.4 小结与讨论65-66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66-69
- 9.1 研究工作总结66-67
- 9.2 展望67
- 9.3 学习心得67-69
- 参考文献69-75
- 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7-78
- 承诺书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兰;赵慧辉;赵平;吴刚;庞维荣;刘养清;焦建华;;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黄芪生长年限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2 肖丽丽;吴晓倩;鱼红闪;;黄芪皂苷生物转化物质的分离提取[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朱正兰;江蔚新;;黄芪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4年06期
4 吴宗耀;任非;张兰桐;智丽敏;付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增免强力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河南中医;2011年01期
5 郑友兰,张崇禧,张春红,罗维莹;黄芪根、茎叶黄芪皂苷含量的测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徐星平;;如何利用FTIR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材黄芪[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7期
7 张颖丽;刘男;刘爽;杨绍群;张善玉;;不同生长年限栽植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年01期
8 付绍智;蒋用福;;药材商品品别、规格与等级标准的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08年08期
9 石继亮;单玉;张振秋;赖静怡;李玉恒;;HPLC法同时测定黄芪中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1期
10 芮雯;冯毅凡;石忠峰;姜苗苗;;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化学成分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7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