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茂铁 噻二唑 电化学性质 离子响应 抗菌活性 抗癌活性
【摘要】:二茂铁类衍生物具有易衍生化,高度稳定性和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可应用于特殊的电极材料、荧光探针、生物大分子识别器等方面;而噻二唑类衍生物作为杂环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主要应用于医药、农药、功能材料等中间体合成。基于活性叠加原理,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探究其电化学性质、离子识别、抗菌和抗癌等方面的性质。本课题以二茂铁苯甲酸和噻二唑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14个新的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1.以对位和间位的二茂铁苯甲酸和七种连有不同取代基的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为原料,采用酰氯法经亲核取代反应生成14个新的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化合物。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并得到了五种目标化合物的单晶结构。2.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化合物Fc L1~Fc L14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其在电极表面发生的是受扩散控制的单电子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计时电流和计时电量法得到化合物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另外还探究了其对常见的十种金属阳离子的电化学响应行为,结果发现化合物对Zn2+、Pb2+有较好的相应。3.采用平皿生长速率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玉米禾谷镰刀菌、玉米新月弯孢菌、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性,且对所试菌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其中,对玉米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性最好,对位取代的-H、-Cl和间位取代的-Br的EC50值较低,抗菌活性较好。4.为了筛选新型有效的抗癌化合物,选用CCK-8法在五种浓度梯度下测试了Fc L1~Fc L14目标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人食管癌细胞株Ece、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对于Eca-109和Ece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性。并且,间位系列化合物要稍优于对位的抗癌活性。
【关键词】:二茂铁 噻二唑 电化学性质 离子响应 抗菌活性 抗癌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7.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7
- 1.1 二茂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9-10
- 1.2 二茂铁衍生物的应用10-13
- 1.2.1 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0-11
- 1.2.2 二茂铁衍生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11-12
- 1.2.3 二茂铁衍生物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12-13
- 1.3 2,5-二取代-1, 3, 4-噻二唑衍生物的研究现状13-16
- 1.3.1 2,5-二取代-1, 3, 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14
- 1.3.2 2,5-二取代-1, 3, 4-噻二唑衍生物的应用14-16
- 1.4 二茂铁噻二唑衍生物的研究现状16
-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展望16-17
- 第二章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17-44
- 2.1 仪器与试剂17-18
- 2.2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18-23
- 2.2.1 二茂铁苯甲酸的合成18-19
- 2.2.2 2氨基-5-芳基-1, 3, 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19
- 2.2.3 目标产物 2-二茂铁苯甲酰胺基5芳基-1, 3, 4-噻二唑的合成19-23
- 2.3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表征23-30
- 2.4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30-42
- 2.4.1 晶体的合成30
- 2.4.2 晶体的结构数据30-42
- 2.4.2.1 FcL_2的晶体结构32-34
- 2.4.2.2 FcL_4的晶体结构34-36
- 2.4.2.3 FcL_5的晶体结构36-38
- 2.4.2.4 FcL_6的晶体结构38-40
- 2.4.2.5 FcL_(14)的晶体结构40-42
- 2.5 本章小结42-44
- 第三章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44-59
- 3.1 电极预处理44
- 3.2 循环伏安44-49
- 3.3 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9-56
- 3.3.1 电子转移数n的测定49-53
- 3.3.2 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D53-54
- 3.3.3 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54-56
- 3.4 对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响应测试56-57
- 3.5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二茂铁苯甲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59-68
- 4.1 抗菌活性测试59-63
- 4.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59
- 4.1.2 实验部分59-60
- 4.1.3 室内毒力测试结果60-63
- 4.2 抗癌活性测试63-67
-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64
- 4.2.2 实验部分64-65
- 4.2.3 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65-67
- 4.3 本章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国,边占喜,曹立志,赵蔚;二茂铁基-1,1’-二烷基二茂铁甲醇的合成与性质[J];应用化学;2001年11期
2 徐兆瑜;;二茂铁的合成与应用[J];杭州化工;2001年04期
3 王晓丽,王艳学,边占喜;(二茂铁基、乙基二茂铁基)甲基丁胺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1期
4 任红艳,李广洲,宋心琦;二茂铁化学的半个世纪历程[J];大学化学;2003年06期
5 蒋虹,陈维一,张雅文,沈宗旋;二茂铁氨基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4年02期
6 张首才,王丽影,刘士艳,孙雪梅;2-二茂铁基-2-丁醇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卓馨;;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与性质测定[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景崤壁;徐峰;徐伟;颜朝国;;含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4期
9 肖陆飞;;二茂铁的发现、制备及其应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叶红德;童怀多;邹如意;彭化南;郑大贵;肖依文;宋焕权;;氘代二茂铁炔酮的合成及其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凤兰;王春柳;王向宇;陶京朝;;新型含二茂铁基双亚胺钼(Ⅵ)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樊佳;袁耀峰;王文峰;;4-二茂铁基-3,4-二氢-2(1H)-喹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边占喜;张晓涛;;含二茂铁仲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赵文献;刘澜涛;王敏灿;宋毛平;;含二茂铁基氮杂环丁基甲酸酯的高效制备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树臣;白淑珍;李保国;;1′-烷基二茂铁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俞豪杰;王立;;新型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李高伟;周艳丽;刘念;刘冠军;郭保国;赵文献;;具有接枝位点的二茂铁基氮杂小环叔醇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伟;李霞;张碧;宋毛平;吴养洁;;二茂铁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宋毛平;刘伟;张本尚;郝新奇;张碧;吴养洁;;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刘建敏;李大成;王大奇;窦建民;;二茂铁单甲酸双核铒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琦;多二茂铁基吡啶和苯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
2 童荣柏;基于二茂铁/β-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戴力;新型二茂铁VA唑啉—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魏俊基;含二茂铁腈基聚合物及其电磁功能复合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连小春;新型多二茂铁基取代吡啶盐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敬民;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及其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姚琳;基于金鸡纳碱、二茂铁等优势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8 吴红飞;二茂铁苄基叔胺环金属化及在碳—碳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柴凤兰;二茂铁基亚胺钼(Ⅵ)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环氧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杨亮茹;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涛;二茂铁氯代烃与伯胺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曹爱娟;二茂铁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晨君;钯催化二茂铁联烯、芳香卤化物与醇和酚的三组分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翟晓婷;二茂铁基偶氮苯化合物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赖正茂;含二茂铁炔基三联吡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朱晓晓;二茂铁苯并咪唑盐类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7 陈家锋;二茂铁基黄酮和咪唑并[1,2-a]喹喔啉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郭艳风;取代聚苯胺功能材料及二茂铁基苯胺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徐建伟;单取代及1,1'-双取代二茂铁三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对Cu~(2+)的识别[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刘玉峰;含二茂铁基吖嗪、硫醚类和砜类化合物对Cu~(2+)、Hg~(2+)离子识别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0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0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