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高价态锰—氧咔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6:17

  本文关键词:高价态锰—氧咔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咔咯 锰氧配合物 氧原子转移 阴离子 不对称卟啉 氰基卟啉


【摘要】:咔咯高价态锰氧配合物[Mn(V)-Oxo corrole]是锰咔咯催化氧化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之一。研究证明,咔咯环的自身结构、轴向配体、溶剂、路易斯酸、路易斯碱等外界因素都也会影响Mn(V)-Oxo的活性及其与底物之间的氧原子转移反应。本文主要探索了阴离子和阳离子对咔咯Mn(V)-Oxo与苯乙烯底物之间氧原子转移的影响,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合成了双口袋型大立体位阻的咔咯5,10,15-三(2,4,6-三苯基苯)咔咯(TTPPC)和含有强吸电子基的咔咯5,10,15-三(五氟苯)咔咯(TTPPC),利用两种配体合成三价锰配合物(TTPPC)MnⅢ和(TPFC)MnⅢ,用其配制了两种不同的高价锰氧配合物(TTPPC)Mn VO和(TPFC)Mn VO。采用了核磁、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技术对各化合物进行表征。2、采用质谱技术对在(TTPPC)Mn VO中分别加入Br~-、NO_3~-、F-和OH-四种阴离子进行表征,证明了四种阴离子都可以与(TTPPC)Mn VO结合。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Br~-、NO_3~-、F-和OH-四种阴离子对(TTPPC)Mn VO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和(TPFC)Mn VO与苯乙烯反应的二级动力学的影响。实验证明,Br~-和NO_3~-都能提高(TTPPC)Mn VO的自衰变速率和氧原子转移速率;F-降低(TTPPC)Mn VO的自衰变速率和氧原子转移速率;而OH-提高(TTPPC)Mn VO的自衰变速率,却会降低氧原子转移速率。Br~-、NO_3~-、F-和OH-四种阴离子都能提高(TPFC)Mn VO的自衰变速率和与苯乙烯反应的速率。3、分别考察了Br~-、NO_3~-、F-和OH-四种阴离子对以(TTPPC)MnⅢ和(TPFC)MnⅢ为催化剂,以亚碘酰苯(Ph IO)为氧化剂,在二氯甲烷体系中催化氧化苯乙烯反应的影响。结果证明,Br~-和NO_3~-缩短了(TTPPC)MnⅢ催化氧化苯乙烯反应的时间,F-和OH-延迟了它催化氧化反应时间。但是各物质产率却都有所降低。Br~-、NO_3~-、F-和OH-四种阴离子对(TPFC)MnⅢ为催化氧化苯乙烯反应时间并没有多大影响,但降低了产物的总产率。4、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初步探索了阳离子Ca~(2+)对(TTPPC)Mn VO影响。其质谱证明了两种物质的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了(TTPPC)Mn VO与Ca~(2+)按1:1的比例结合后,形成更稳定的四价阳离子。该阳离子与苯乙烯之间有相对(TTPPC)Mn VO更快的氧原子转移速率。除了对大环锰氧配合物的研究,本文还为不对称卟啉的合成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探索了在水/甲醇体系中合成meso位含氰基的不对称卟啉的条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在加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时,加入一定的酸是合成该卟啉的必要条件。其次,在该体系下,合成了三种含有不同供吸电子基的氰基卟啉:5-氰基-10,15,20-三苯基卟啉(CN-TPP)、5-氰基-10,15,20-三(四甲基苯)卟啉(CN-TMPP)和5-氰基-10,15,20-三(四氰基苯)卟啉(CN-TCPP)。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出了在二氯甲烷体系中“两步法”合成meso位含氰基卟啉的方法,并成功合成了大立体位阻的meso位含氰基的不对称卟啉5-氰基-10,15,20-三(三苯基苯)-基卟啉(CN-TTPPP)。
【关键词】:咔咯 锰氧配合物 氧原子转移 阴离子 不对称卟啉 氰基卟啉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论文中出现的卟啉、咔咯类化合物简写、名称与结构12-15
  • 第一章 绪论15-32
  • 1.1 引言15-16
  • 1.2 高价锰氧配合物Mn(V)-Oxo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16-21
  • 1.2.1 氧原子转移反应16-19
  • 1.2.2 脱氢反应19-21
  • 1.3 高价锰氧配合物的影响因素21-28
  • 1.3.1 轴向配体的影响21-22
  • 1.3.2 溶剂效应22-24
  • 1.3.3 路易斯酸的影响24-26
  • 1.3.4 碱性物质的影响26-28
  • 1.4 咔咯Mn(V)-Oxo的制备28-30
  • 1.5 选题意义30-32
  • 第二章 锰咔咯配合物以及其Mn(V)-Oxo的制备和表征32-42
  • 2.1 引言32
  • 2.2 实验部分32-38
  • 2.2.1 实验材料32-33
  • 2.2.2 实验仪器33
  • 2.2.3 原料 2,4,6-三苯基苯甲醛的合成33-35
  • 2.2.4 两种咔咯free-base的合成35-36
  • 2.2.5 锰咔咯配合物的合成36-37
  • 2.2.6 高价锰氧配合物的制备37-38
  • 2.3 表征方法和结果38-40
  • 2.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38-40
  • 2.3.2 质谱(Mass)40
  • 2.3.3 核磁(NMR)40
  • 2.4 表征数据40-41
  • 2.5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对咔咯Mn(V)-Oxo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反应的影响42-65
  • 3.1 引言42
  • 3.2 实验部分42-45
  • 3.2.1 实验材料42-43
  • 3.2.2 实验仪器43
  • 3.2.3 实验方法43-45
  • 3.3 结果与讨论45-63
  • 3.3.1 Mn(V)-Oxo中加入阴离子与苯乙烯反应时的紫外-可见光谱变化45-47
  • 3.3.2 Mn(V)-Oxo中加入阴离子后质谱变化47-50
  • 3.3.3 阴离子对氧原子转移反应动力学影响50-54
  • 3.3.4 阴离子对三价锰配合物催化氧化苯乙烯反应的影响54-57
  • 3.3.5 阴离子对咔咯Mn(V)-Oxo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反应的影响机制57-60
  • 3.3.6 阳离子对(TTPPC)Mn~VO的影响60-63
  • 3.4 本章小结63-65
  • 第四章 大立体位阻含氰基卟啉的合成65-75
  • 4.1 引言65-67
  • 4.2 实验部分67-70
  • 4.2.1 实验仪器67
  • 4.2.2 实验材料67-69
  • 4.2.3 实验方法69-70
  • 4.3 结果与讨论70-74
  • 4.3.1 水/甲醇体系中,加DDQ时加不同酸的影响70
  • 4.3.2 在水/甲醇体系中,,不同氰基卟啉的合成70-71
  • 4.3.3 二氯甲烷体系中,一锅法合成氰基卟啉71
  • 4.3.4 二氯甲烷体系中两步法合成氰基卟啉71-72
  • 4.3.5 反应机理推测72-73
  • 4.3.6 表征数据73-74
  • 4.4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与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9
  • 附录89-10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6-107
  • 致谢107-10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冼业鸿;;相转移反应在我厂的应用[J];广东化工;1981年04期

2 张长拴;李铁津;;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3 程传煊,苏英草;12-钼磷酸—聚乙烯醇的光电子转移反应[J];无机化学学报;1991年02期

4 乔青安,蔡政亭,冯大诚;叶酸辅酶参与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J];化学进展;2004年05期

5 冯汉保;;相转移反应与高分子合成[J];化学通报;1980年09期

6 赵占功,沈涛;Tk吨染料与给体和受体之间光致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电子转移反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6期

7 吴月顺,段春生,贾丽萍,周正宇;电极上电子转移反应中的重组能的计算[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陶龙骧;;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负氢离子转移反应[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04期

9 ;科研文摘[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年01期

10 邵明坤,段春生,邢玉梅,周正宇;电子转移反应中分子理论的溶剂自由能和外氛重组能[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国照;郑纪文;靳根明;袁双贵;马骏;白兴平;李光伟;;~(12)C+~(12)C转移反应的研究[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2 缪容之;徐树戚;;关于“重离子转移反应半径典近似研究”~([1])一文的几个可能的问题[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3 庞丹阳;叶沿林;江栋兴;郑涛;李智焕;李湘庆;葛愉成;吴翠娥;陈志强;华辉;张高龙;王佳;楼建玲;卢飞;范凤英;;25MeV/nucleon~6He在~9Be靶上的弹性转移反应研究[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汤文建;宋钦华;;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反应与授受体之间距离的关系[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朱光来;王玉;;室温离子液体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6 李冬梅;孙学栋;张金龙;;介孔微环境对有机分子发光性能的影响[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郑纪文;刘国兴;陈克良;王素芳;于暹;白兴平;;~(12)C+~(64)Ni转移反应能谱模型分析[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8 胡裕杰;朱仕正;周澄明;;4-氯-八氟丁基碘与乙氧基乙烯的电子转移反应的ESR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姜雪峰;;硫原子转移反应及其药物与天然产物合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10 孙健;陆道惠;刘扬;陈德文;张启元;;甲基紫精(MV~(++))在三乙胺与C_(60)的电子转移反应中的催化作用[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党绍锋;1,5-自由基转移反应合成螺环核苷—合成与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洪飞;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钌配合物的合成、催化性能及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强;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在有机反应方法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保;高价态锰—氧咔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际伟;有机酸催化的酰胺与胺的酰胺基转移反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杜本妮;电子转移反应中有关键断裂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蔡惠静;纳米级液/液界面离子转移反应的电化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程学礼;多通道键断裂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苏玉倩;分子间磷酰基转移反应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天夏;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滴法研究液/液界面上加速离子转移反应的过程[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丽华;四氢叶酸辅酶模型取代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性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著;碱催化的氰基转移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喻兰;咔咯锰氧配合物的氧原子转移反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6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86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