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3 16:22

  本文关键词: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传感器 聚噻吩 荧光探针 ATP 肝素


【摘要】:共轭聚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荧光信号放大效应,作为光学探针材料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磷酸腺苷(ATP)和肝素是两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其含量异常往往与人类的某些疾病直接相关联。因此,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的分析检测方法不仅有助于推动生命过程的研究,同时对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药物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聚噻吩类光学探针,由于其构象及聚集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如温度、溶剂、离子强度及底物等极为敏感,并且这种构象与聚集态的改变伴随着明显的颜色变化和荧光的自淬灭,因此作为一类比色与荧光双重响应的探针材料日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追捧。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两种聚噻吩衍生物PT-1和PT-2,研究了它们与生物分子底物(ATP和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感性能,并对底物诱导的聚噻吩链的聚集与解聚集传感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PT-1与PT-2的合成及表征。通过无水FeCl_3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两种聚噻吩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NMR)、元素分析(EA)、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及确认。(2)PT-1与ATP的相互作用及传感性质。PT-1侧链上带正电荷的季铵盐基团能够与ATP上带有负电荷的磷酸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而其侧链上的萘基团可与ATP上的腺嘌呤基团发生π-π相互作用。这两种协同的相互作用促使聚噻吩主链由非平面构象转变为平面构象,进而通过π-π堆积形成聚集体。当在PT-1的tris-HCl缓冲溶液(10mM,pH=7.4)中加入ATP后,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深紫色;Job’s plot实验表明PT-1与ATP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6050 M~(-1);在饱和状态下PT-1的荧光几乎被完全淬灭,淬灭常数为4.4×10~6M~(-1);利用PT-1作为荧光探针,ATP的检测限可低至9.5×10~(-7)M。(3)PT-2与鱼精蛋白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及传感性质。PT-2侧链上带有负电荷的磺酸钠基团与鱼精蛋白中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其结合常数为4.5×10~7 M~(-1),淬灭常数为1.65×10~7 M~(-1)。PT-2/鱼精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导致了PT-2的荧光被淬灭。当向此复合物体系中加入肝素后,由于肝素与鱼精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使PT-2/鱼精蛋白复合物发生解缔合,PT-2的荧光被恢复。基于此原理,一种荧光开启型肝素传感体系被成功构建,实现了对肝素的灵敏检测,其荧光强度的变化与肝素的浓度在0-14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聚噻吩 荧光探针 ATP 肝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3.5;O65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共轭聚合物生物传感器概述9-14
  • 1.1.1 生物传感器简介9
  • 1.1.2 共轭聚合物生物传感器9-13
  • 1.1.3 共轭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13-14
  • 1.2 聚噻吩光学探针的特点及优势14-16
  • 1.3 聚噻吩光学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16-17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17-18
  • 第二章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18-26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18-19
  • 2.1.1 实验试剂18-19
  • 2.1.2 实验仪器19
  • 2.2 合成步骤及表征19-26
  • 2.2.1 水溶性聚噻吩PT-1的合成及表征19-23
  • 2.2.2 水溶性聚噻吩PT-2的合成及表征23-26
  • 第三章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PT-1对ATP的传感性质26-39
  • 3.1 引言26-27
  • 3.2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27-29
  • 3.3 荧光光谱滴定29-31
  • 3.4 圆二色光谱31
  • 3.5 聚集性质研究31-32
  • 3.6 化学计量比测定32-33
  • 3.7 选择性33-35
  • 3.8 其他离子的干扰性35-37
  • 3.9 底物分子结构对探针聚集性质的影响37-38
  • 3.10 传感机理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PT-2对肝素的传感性质39-51
  • 4.1 引言39
  • 4.2 肝素、鱼精蛋白的化学结构及传感机理39-40
  • 4.3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40-42
  • 4.4 荧光光谱滴定42-44
  • 4.5 聚集性质研究44-45
  • 4.6 选择性45-47
  • 4.7 其他离子的干扰性47-48
  • 4.8 溶液pH值的影响48-49
  • 4.9 肝素的定量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全文总结51-53
  • 参考文献53-57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周小平,胡建华,赵其中,邓文基,童真,许运华,万梅香;新型低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液晶性能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2 亢孟强,刘俊峰,郭志新;导电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6期

3 石家华,杨春和,高青雨,李永舫;聚噻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合成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4 佟拉嘎,蹇锡高,藤井彰彦,吉野胜美;烷基和烷氧基取代聚噻吩的合成、表征与光电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4年05期

5 佟拉嘎,王锦艳,蹇锡高,张庆民;烷基取代聚噻吩的化学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3期

6 王金伟,庞晓露;加热处理对十二烷基取代聚噻吩导电性能及结构的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5年02期

7 严德官;王卫江;吴浩青;杜庆琪;;锂在共轭双键高分子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 Ⅲ.锂嵌入聚噻吩的量子化学计算[J];化学学报;2006年24期

8 佟拉嘎;;β-双取代和β,β′-取代可溶性导电聚噻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9 蒋晓青;播磨裕;;一系列单硅烷-寡聚噻吩共聚高分子膜中电荷传导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10 王红敏;唐国强;晋圣松;边成香;韩菲菲;梁旦;徐学诚;;聚噻吩制备条件对其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7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尹斌斌;蒋传煜;王永光;李强;;新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致变色和光伏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邱龙臻;;聚噻吩复合材料有机薄膜晶体管[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3 刘太宏;聂云霞;何刚;张媛;房喻;;四聚噻吩的化学单层组装及其对甲醛的传感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平;王娟;王永光;李强;;新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致变色和光伏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刘太宏;聂云霞;何刚;张媛;丁立平;房喻;;寡聚噻吩的化学单层组装及其对甲醛的传感行为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6 刘平;王晓博;童真;邓文基;;新型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田洪坤;史建武;闫东航;王利祥;耿延候;王佛松;;封端齐聚噻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刘平;蒋传煜;黄佳乐;刘苗苗;;新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赵学全;关丽;刘平;;新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的电致变色和光伏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赵莉;程新皓;阎云;黄建滨;;基于含寡聚噻吩两亲分子的多色荧光发射窗口的调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陈永军;塑料有望成为超导体[N];中国化工报;2001年

2 王心见;美国研制出超导塑料[N];科技日报;2001年

3 华音;塑料在-235℃可成为超导体[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4 李立;美国研制出超导塑料[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小 田;用打印机打印半导体电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腊明;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关丽;星形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太宏;寡聚噻吩的稠环封端、光物理行为及其传感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志轶;基于水溶性聚噻吩光学探针的生物传感器[D];清华大学;2011年

5 包祥俊;聚噻吩衍生物溶液的响应性能和芳基硼酸衍生物的阻燃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佟拉嘎;含烷基、烷氧基侧基聚噻吩的合成、表征与发光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胡建华;功能有机材料在光电器件和汽车安全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左振宇;1、端基取代基团对齐聚噻吩衍生物光电性能的影响 2、三甲基膦支持的新型铁氢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及其在芳香醛酮硅醚化反应中的催化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玉霄;基于聚噻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环境小分子污染物的检测[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平;稠环聚噻吩类有机光电材料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金汉东;混合异质结聚合物碳纳米管有机光电探测器[D];山东大学;2016年

4 炊萍;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5 凌欢欢;新型水溶性聚噻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段晶晶;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7 向涛;含推拉电子结构聚噻吩衍生物合成及光/电化学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8 梁禄生;线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土华;齐聚噻吩衍生物光电材料的创制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尹斌斌;水溶性聚噻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6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86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