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作用对脂肪族聚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氢键作用对脂肪族聚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聚丁二酸丁二醇-共-丁二酸己二醇酯 聚乳酸 结晶行为 氢键
【摘要】:通过氢键作用自组装制备了PBSA/PDP超分子复合物,利用FTIR与13C NMR分析发现,PBSA的羰基和PDP的羟基之间产生了分子间氢链作用,使PDP作为侧链通过氢键连接于PBSA分子链上。DSC分析表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阻碍了PBSA的结晶,减小了其片晶厚度:复合物中PDP分子的烷基链发生受限结晶,形成的晶相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较纯PDP低,并且随着PDP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归因于参与结晶的烷基链长度增加。WAXD分析表明,纯PDP和复合物中PDP分子的烷基链的晶相结构均为正交晶相(βo)。TG分析显示,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随PDP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综合以上分析,PBSA/PDP复合物具备相变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改变PDP在复合物中的含量实现较宽范围内的温度调节。系统地研究了PBSA/TDP复合物分子间氢键作用对其结晶行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形貌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PBSA的羰基和TDP的羟基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PBSA中羰基形成氢键所占比例随TDP含量的增加而上升。DSC测试显示,PBSA的结晶峰温、熔融峰温随TD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等温结晶的t1/2增大,表明加入TDP阻碍了PBSA的结晶。PBSA的晶体生长表现为三维生长,同时存在异相成核和均相成核。基于Lauritzen-Hoffman结晶理论的分析表明,PBSA等温结晶过程中端表面自由能(σe)和折叠功(q)随TDP的添加而增大。加入TDP使PBSA的球晶形貌由紧密的球晶转变为环带球晶,并且在TDP含量为0--20 wt%范围内,环带间距随TDP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当TDP含量增加至30 wt%时,形成的环带球晶同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环带间距,其形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考察了TDP与PLLA之间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对PLLA结晶行为及晶型、片晶织构的影响。TDP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于PLLA分子链上,以无定形分子存在于PLLA的非晶区,阻碍了PLLA的运动和结晶,使得PLLA的Tg、结晶和熔融温度下降。所有样品的结晶过程均表现为三维晶体生长,异相成核;结晶速率随TD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基于Laurizten-Hoffman结晶理论的分析表明,PLLA等温结晶的σe和q值随TD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AXS分析表明,TDP的引入使PLLA的片晶之间的非晶组分增多,长周期增大。将PVPh引入PBSA/PLLA共混体系,研究了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PBSA/PLLA共混物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了非晶态PVPh(?)PBSA和PLLA之间的氢键作用。DSC测试显示,PBSA和PLLA的相容性随PVPh的加入而提高,当PVPh添加量达到50 wt%时,共混物仅表现出单一的Tg,样品无定形部分完全相容。SEM观察到添加PVPh使共混物的形貌由典型的“海-岛”两相分离转变为均相结构,进一步证实了PBSA和PLLA相容性增强。另外,添加PVPh降低了PBSA的结晶温度,但对PLLA的结晶温度几乎没有影响。样品中PLLA的结晶过程表现为三维晶体生长,异相成核,而PBSA的结晶过程表现为二维至三维晶体生长,同时伴随着异相成核和均相成核。添加PVPh显著降低了PBSA的结晶速率,而PLLA的结晶速率则随PVPh含量的增加略有加快,但二者的晶体结构均未受影响。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共-丁二酸己二醇酯 聚乳酸 结晶行为 氢键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3.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引言9
- 1.2 PLLA、PBS及其共聚物的共混改性研究9-13
- 1.3 氢键在聚酯共混和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13-15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PBSA/PDP共混制备复合相变材料17-27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17
- 2.2 PBSA/PDP共混样品的制备17-18
- 2.3 PBSA/PDP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18
- 2.4 结果与讨论18-24
- 2.5 本章小结24-27
- 第三章 PBSA/TDP共混体系的氢键作用和结晶行为27-39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27
- 3.2 PBSA/TDP共混样品的制备27-28
- 3.3 PBSA/PDP复合物的测试与表征28
- 3.4 结果与讨论28-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PLLA/TDP共混体系的氢键作用和结晶行为39-55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39
- 4.2 PLLA/TDP复合物的制备39
- 4.3 PLLA/TDP复合物的测试与表征39-40
- 4.4 结果与讨论40-53
- 4.5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氢键作用增容PBSA/PLLA合金55-65
-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55
- 5.2 PBSA/PVPh/PLLA共混物的制备55-56
- 5.3 PBSA/PVPh/PLLA共混物的测试与表征56
- 5.4 结果与讨论56-63
- 5.5 本章小结63-6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5
- 致谢75-77
-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净植;;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年02期
2 廖凯荣,卢泽俭,郑小鹏;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03期
3 宋锐,陈晶,林辛,高金贵,范庆荣;分子链大尺度取向对非晶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1998年05期
4 朱静安,王立军,姜明才;增强增韧尼龙66工程塑料结晶行为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1期
5 袁建军,徐祖顺,程时远;不同端基及分子量聚氧乙烯的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1期
6 段春来,吴唯,钱琦;聚丙烯基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年03期
7 佟翠艳,谢德民,杨德才;自成核对间同立构1,2-聚丁二烯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陈玉君,杨始悴;关于聚酯的结晶行为与好纺性的探讨[J];聚酯工业;1997年04期
9 左丽,马晓霞,陈素梅;钛酸钾晶须增强尼龙6基体结晶行为的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冯钠,黄锐,李社青,王文生,马春;PA6/nano-CaCO_3/POE-g-MAH复合材料形态结构与结晶行为(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春慧;操建华;左丹英;朱宝库;徐又一;;聚偏氟乙烯的多晶型及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孙静;姚露;何领好;宋锐;;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膜的制备及结晶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亢健;曹亚;;不同催化剂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拉伸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孙敬茹;邵俊;李杲;陈学思;;不同熔融条件下的聚乳酸立体复合物的结晶行为及形貌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5 李环;徐康茗;吴宏;郭少云;;微层挤出过程中尼龙6结晶行为的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薛冬峰;刘飞;刘军;张远见;吕派;李克艳;;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储能特性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唐颂超;徐会军;;聚乳酸立体复合物对左旋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莉;陈宁;王琪;;聚乙烯醇熔融结晶行为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娇霞;李四梅;张家齐;;POM/PEO-PPO-PEO/CNTs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兰巧锋;余坚;张军;何嘉松;;超临界二氧化碳诱导的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俞昊;新型聚羟基脂肪酸类生物材料的结晶行为及纤维成形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2 吕军;结晶性芳香聚酯、聚酯共混物及聚醚高压结晶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徐勇;PTT及其共聚酯的合成与结晶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上官勇刚;聚丙烯合金的结晶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全燕南;全同立构聚丙烯诱导结晶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6 李铭;增塑、成核及取向对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7 边界;PET及其共聚酯的结晶行为[D];浙江大学;2002年
8 周炳;碳纳米管高密度接枝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亚群;添加剂对聚氯乙烯结晶行为、微观形态和性能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豫;高分子共混体系薄膜稳定性及其受限结晶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英杰;纳米二氧化硅填充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行为及老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司朋飞;氢键作用对脂肪族聚酯结晶行为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4 胡丹丽;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及其改性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慧珊;聚乳酸/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晶行为[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郭文娟;生物降解高分子熔融、结晶行为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永刚;两种生物降解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单宁酸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行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8 邱元进;组分微结构对聚丙烯二元和三元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形态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晓君;聚(3-烷基噻吩)及其复合物的结晶行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闫小星;在微观尺度上研究Mg~(2+)离子的结晶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5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9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