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材料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5:25
本文关键词:基于纳米材料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银纳米方块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 癌胚抗原 电化学 免疫传感器
【摘要】: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在食品检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银和聚苯胺-金多组分纳米材料,设计了不同放大信号的方法,构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免疫传感器。1,首先,论文在玻碳电极上构筑基于银纳米方块(AgNCs)的免疫传感器。本文采用Na2S作为控制剂,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了AgNCs。进一步利用壳聚糖包埋法将抗体固定在修饰有AgNCs的玻碳电极上,构筑了一个简单的无标记的免疫传感器,并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征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25-150 ngmL-1,检测限为0.09 ng mL-1,可用于血清样品中癌胚抗原(CEA)的检测。2.其次,论文在金电极上构筑并研究了基于聚苯胺-金纳米颗粒(PANi-Au NPs)的免疫传感器。通过界面反应制备了PANi-Au NP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巯基化环糊精和金刚烷修饰抗体的主客体反应固定抗体,PANi-Au NPs标记的探针与抗原结合实现了对CEA的检测。PANi-Au NPs的良好导电性增强了信号响应强度,改善了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50-200 ng mL-1,检测限为0.20 ng mL-1。3.最后,论文还在空隙电极上构筑并研究了基于PANi-Au NPs的免疫传感器。空隙电极表面进行了羟基化、氨基化后,进一步通过交联反应和主客体反应实现了抗体在其表面的定向固定,PANi-Au NPs标记的探针与目标CEA结合后,完成了传感器的构筑过程。采用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了电极的修饰过程。考察了环糊精的浓度、金刚烷修饰抗体的用量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完成了对CE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0-1000 ngmL-1,检测限为0.006 ng mL-1。制备的传感器可用于血清中CEA的检测。
【关键词】:银纳米方块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 癌胚抗原 电化学 免疫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TP2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2-13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13-14
- 参考文献14-16
- 第二章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16-53
- 2.1 免疫分析16-19
- 2.1.1 免疫分析法16-17
- 2.1.2 免疫传感器17-18
- 2.1.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8-19
- 2.2 免疫分子在电极表面固定方法19-25
- 2.2.1 吸附法19-22
- 2.2.2 包埋法22-23
- 2.2.3 共价键合法23-24
- 2.2.4 定向固定法24-25
- 2.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25-36
- 2.3.1 金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25-29
- 2.3.2 银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29-30
- 2.3.3 碳纳米管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30-31
- 2.3.4 石墨烯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31-32
- 2.3.5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32-33
- 2.3.6 量子点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33-35
- 2.3.7 纳米复合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35-36
- 2.4 空隙电极36-39
- 2.4.1 空隙电极简介36-37
- 2.4.2 空隙电极在DNA传感的应用37-38
- 2.4.3 空隙电极在免疫传感的应用38-39
- 2.4.4 空隙电极在其他方面的应用39
- 2.5 免疫分析发展趋势39-41
- 参考文献41-53
- 第三章 基于银纳米方块在玻碳电极上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53-67
- 3.1 实验部分53-56
- 3.1.1 试剂53-55
- 3.1.2 仪器55
- 3.1.3 银纳米方块的制备55
- 3.1.4 银纳米方块-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构筑免疫传感器55-56
- 3.1.5 电化学检测方法56
- 3.2 银纳米方块-壳聚糖修饰电极的性质研究56-64
- 3.2.1 银纳米方块-壳聚糖修饰电极的表面形态表征56-58
- 3.2.2 银纳米方块-壳聚糖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58
- 3.2.3 免疫传感器的条件优化58-61
- 3.2.4 免疫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测定61-63
- 3.2.5 免疫传感器的抗干扰性63
- 3.2.6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63
- 3.2.7 免疫传感器对实际样品的检测63-64
- 3.3 小结64-65
- 参考文献65-67
- 第四章 基于聚苯胺-金纳米颗粒在金电极上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67-77
- 4.1 实验部分67-70
- 4.1.1 试剂67-69
- 4.1.2 仪器69
- 4.1.3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PANi-Au NPs)的制备69
- 4.1.4 金刚烷-抗体(ADA-Ab_1)的制备69
- 4.1.5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抗体(PANi-Au NPs-Ab_2)的制备69
- 4.1.6 免疫传感器的构筑69-70
- 4.2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修饰电极的性质研究70-75
- 4.2.1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修饰电极表面形态表征70-71
- 4.2.2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的XRD表征71-72
- 4.2.3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修饰电极电化学表征72-73
- 4.2.4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优化73-74
- 4.2.5 免疫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检测74-75
- 4.3 小结75-76
- 参考文献76-77
- 第五章 基于聚苯胺-金纳米颗粒在空隙电极上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77-92
- 5.1 实验部分77-80
- 5.1.1 试剂77-78
- 5.1.2 仪器78-79
- 5.1.3 免疫传感器的构筑79-80
- 5.2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修饰空隙电极免疫传感器性质的研究80-90
- 5.2.1 聚苯胺-金纳米颗粒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表征80-85
- 5.2.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85-86
- 5.2.3 实验条件的优化86-87
- 5.2.4 修饰电极对CEA的检测87-88
- 5.2.5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88-89
- 5.2.6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89
- 5.2.7 免疫传感器对实际样品的检测89-90
- 5.3 总结90-91
- 参考文献91-92
- 第六章 总结92-94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慧连;陈伟锐;;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概述[J];广州化工;2013年11期
2 董晓东;张柏林;夏勇;;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3 孙楫舟;边超;屈岚;夏善红;;电化学聚合吡咯掺杂蛋白A固定抗体的安培型沙门氏菌微传感器[J];分析化学;2009年04期
4 顾宁,黄岚,徐丽娜,王孟,廖建辉;纳米间隙电极的加工研究进展[J];微细加工技术;2003年04期
5 于黄中,陈明光,贝承训,黄河;导电聚苯胺的特性,应用及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6 李振甲;国内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年05期
7 焦奎,张书圣,张敏,张立群;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1995年10期
,本文编号:796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79608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