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亲核取代法合成基于1,4-环己烷二胺的透明聚酰亚胺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芳香亲核取代法合成基于1,4-环己烷二胺的透明聚酰亚胺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酰亚胺 透明 1 4-环己烷二胺 芳香亲核取代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兼具耐高温性和高透光性的透明聚酰亚胺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希望能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显示和照明的衬底材料以替代易碎的玻璃。但是阻碍聚酰亚胺在这些材料中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聚酰亚胺一般呈现黄色,因此针对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对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亲核取代法制备和表征基于1,4-环己烷二胺的透明聚酰亚胺,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以基于1,4-环己烷二胺的双氟代酰亚胺单体为原料,通过芳香亲核取代法分别与酚酞、甲基酚酞反应制备了一系列透明聚酰亚胺。研究发现:该系列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75~312°C之间,并且随着脂环中反式1,4-环己烷二胺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聚酰亚胺薄膜的截止波长范围在350~355 nm,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400 nm处的透光率大部分超过80%。2.以基于1,4-环己烷二胺的双羟基酰亚胺单体为原料,通过芳香亲核取代法与二氟二苯砜反应制备了一系列透明聚酰亚胺。研究发现:该系列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59~295°C之间,并且随着脂环中反式1,4-环己烷二胺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聚酰亚胺薄膜的截止波长范围在347~349 nm,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450 nm处的透光率均超过80%。
【关键词】:聚酰亚胺 透明 1 4-环己烷二胺 芳香亲核取代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35
- 1.1 聚酰亚胺概述9-13
- 1.1.1 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9-11
- 1.1.2 聚酰亚胺的应用11-13
- 1.2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研究概况13-21
- 1.2.1 引入脂环结构14-18
- 1.2.2 引入含氟取代基18-19
- 1.2.3 引入大位阻的侧基结构19-20
- 1.2.4 引入扭曲的非共平面结构20
- 1.2.5 降低二酐和二胺的电子亲和势20-21
- 1.3 聚酰亚胺合成方法概述21-33
- 1.3.1 二酐二胺法21-29
- 1.3.2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法29-33
- 1.4 论文选题33-35
- 2 实验原料和仪器35-40
- 2.1 主要试剂和原料35-38
- 2.1.1 试剂35-37
- 2.1.2 原料37-38
- 2.2 表征仪器38-40
- 3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40-55
- 3.1 引言40-41
- 3.2 实验部分41-43
- 3.2.1 单体的合成41-42
- 3.2.3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合成42-43
- 3.3 结果与讨论43-53
- 3.3.1 单体的合成43-45
- 3.3.2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合成45-47
- 3.3.3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溶解性47-48
- 3.3.4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热稳定性48-51
- 3.3.5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51
- 3.3.6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光学性能51-52
- 3.3.7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酚酞型聚酰亚胺的聚集态结构52-53
- 3.4 本章小结53-55
- 4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55-69
- 4.1 引言55
- 4.2 实验部分55-59
- 4.2.1 单体的合成55-57
- 4.2.2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合成57-59
- 4.3 结果与讨论59-68
- 4.3.1 单体的合成59-61
- 4.3.2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合成61-62
- 4.3.3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溶解性62-63
- 4.3.4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热稳定性63-65
- 4.3.5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力学性能65-66
- 4.3.6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光学性能66-67
- 4.3.7 基于 1,4-环己烷二胺的聚砜酰亚胺的聚集态结构67-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主要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8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然;张弘;曹晓宇;夏海平;;金属苯的亲核加成和芳香亲核取代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2 陈志珉,王雁;芳香氮杂环负离子与硝基取代的卤代苯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J];化学工程师;1995年02期
3 战长友;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4 曾广植;;胺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研究——Ⅰ.芳香胺类中新型σ~-值的求取[J];化学学报;1966年02期
5 刘淑妹;田正华;张志强;;取代二苯醚的新合成反应及历程研究[J];化学学报;1993年01期
6 周建峰;硝基芳烃直接氨化的新方法[J];有机化学;1998年05期
7 张志强;新化合物2,,2′-二氰基二苯醚的合成[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朱文祥;二恶英,并不那么可怕[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9 汪秋安;吴峥;刘莉;邹亮华;罗茗;;柑橘生物活性多甲氧基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合成研究[J];有机化学;2010年11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然;张弘;夏海平;;“钌苯”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王铜道;韩飞飞;夏海平;;锇苯的反应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黎明;蹇锡高;;芳香亲核取代方法合成聚硅氧烷-聚芳醚类嵌段共聚物[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张成潘;陈庆云;肖吉昌;;HMPA与全氟苯、五氟氯苯及五氟苯酚的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张刚;张m
本文编号:822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2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