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玉米中酚酸黄酮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9 06:32

  本文关键词:玉米中酚酸黄酮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 液质联用 酚酸 黄酮 代谢组学


【摘要】:酚酸和黄酮是植物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物,是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转基因作物在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带来贡献的同时,因其食用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性,正面临着巨大的争议。代谢组学作为研究生物体代谢产物的一门学科,已成功应用于食品领域。本实验选择了玉米中可能存在的香叶木素、香橙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橙皮素、柚皮素、芦丁、槲皮素、金丝桃苷、金雀异黄酮、圣草酚、根皮素、丁香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芥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反式阿魏酸、香草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豆酸、肉桂酸、(-)-倍儿茶酸、高原儿茶酸、高香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共三十一种酚酸和黄酮,通过优化各项液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建立了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能同时检测这三十一种酚酸和黄酮的液质联用方法。本实验还通过优化玉米样品中酚酸和黄酮的提取条件和固相萃取条件,建立了玉米中三十一种酚酸和黄酮的前处理方法。该前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且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本实验将建立好的玉米中三十一种酚酸和黄酮的前处理方法和LC-MS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了 30种转基因玉米和14种非转基因玉米,获得了每种目标物在不同品种玉米中的种类及含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变化倍数和热图,分析三十一种酚酸和黄酮在玉米中的变异范围及总体分布情况。继而应用不同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从酚酸和黄酮的角度,实现了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的分离,并找到造成组间差异的代谢物,最后结合单维T-检验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
【关键词】:玉米 液质联用 酚酸 黄酮 代谢组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63;TS21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8
  • 1.1 转基因玉米概述8-10
  • 1.1.1 转基因玉米的导入基因和导入方法8
  • 1.1.2 转基因玉米的检测技术8
  • 1.1.3 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8-10
  • 1.2 酚酸和黄酮概述10-13
  • 1.2.1 酚酸和黄酮的定义及分布10
  • 1.2.2 酚酸和黄酮的结构及分类10-11
  • 1.2.3 酚酸和黄酮的作用及功能11-12
  • 1.2.4 酚酸和黄酮的提取方法12-13
  • 1.2.5 酚酸和黄酮的纯化方法13
  • 1.3 代谢组学概述13-16
  • 1.3.1 代谢组学简介13-14
  • 1.3.2 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14
  • 1.3.3 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14-15
  • 1.3.4 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15-16
  • 1.3.5 代谢组学的应用和挑战16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6-18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6-17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2 材料与方法18-26
  • 2.1 实验药品与器材18-20
  • 2.1.1 酚酸和黄酮标准品18-19
  • 2.1.2 化学试剂与药品19
  • 2.1.3 仪器设备与材料19-20
  • 2.2 实验方法20-23
  • 2.2.1 酚酸和黄酮标准品储备液及工作液的配制20-21
  • 2.2.3 样品前处理方法21
  • 2.2.4 样品的测定方法21-23
  • 2.2.5 LC-MS/MS的定性及定量方法23
  • 2.2.6 基质效应评价23
  • 2.3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的代谢物分析23-26
  • 2.3.1 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23-24
  • 2.3.2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24-26
  • 3 结果与讨论26-68
  • 3.1 LC-MS/MS条件的优化26-50
  • 3.1.1 质谱条件的优化26-38
  • 3.1.2 液相条件的优化38-50
  • 3.2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50-55
  • 3.2.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50-51
  • 3.2.2 固相萃取上样液pH的优化51-52
  • 3.2.3 固相萃取淋洗液比例的优化52-53
  • 3.2.4 固相萃取淋洗液体积的优化53-54
  • 3.2.5 固相萃取洗脱液体积的优化54-55
  • 3.3 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55-57
  • 3.3.1 提取溶剂选择55-56
  • 3.3.2 提取溶剂比例的优化56
  • 3.3.3 料液比的优化56-57
  • 3.3.4 超声时间的优化57
  • 3.4 方法性能评价57-61
  • 3.4.1 方法的分析特征量58-59
  • 3.4.2 基质效应评价59
  • 3.4.3 基质加标回收实验59-61
  • 3.5 实际样品的测定61
  • 3.6 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的代谢物分析61-68
  • 3.6.1 变异范围分析61-62
  • 3.6.2 热图分析62-63
  • 3.6.3 主成分分析(PCA)63-64
  • 3.6.4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64-66
  • 3.6.5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66-67
  • 3.6.6 差异代谢物的确定67-68
  • 4 结论68-69
  • 5 展望69-70
  • 6 参考文献70-76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6-77
  • 8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涛;李崎;武千钧;董建军;单连菊;顾国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酚酸[J];分析试验室;2006年12期

2 乔丽萍;傅瑜;叶兴乾;孙玉敬;;酚酸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10期

3 李萍;王绪卿;王淮洲;;水果蔬菜中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卫生研究;1993年06期

4 陈红惠;彭光华;;雪莲果叶酚酸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1期

5 王莉娜;胡雪莲;;采用SPE-HPLC测定啤酒中15种酚酸化合物[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年07期

6 马亚琴;叶兴乾;吴厚玖;王华;孙志高;;超声处理对t/溪蜜柚皮中多组分酚酸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3年19期

7 陈红惠;彭光华;;雪莲果叶酚酸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8 宋媛;周池虹伶;欧仕益;;三种酚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J];食品与机械;2013年06期

9 吴迪;邱然;;不同种类啤酒的酚酸含量和抗氧化特性[J];啤酒科技;2012年04期

10 李萍;王淮洲;王绪卿;;酚酸对亚硝基吗啉(NMOR)体外形成的影响[J];卫生研究;199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霁;王师菡;何庆勇;王阶;;酚酸在冠心病中的研究概况与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仝淼;万智;;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商洪才;曹红波;汪洋;张远;吴晏;姜智浩;王蕾;周志焕;张伯礼;;丹参酚酸A、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效应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4 黄成磊;罗心平;李剑;金波;沈伟;施海明;梁旺;马端;;丹参多酚酸盐对兔股动脉斑块内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1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黄颜颜;张敏;王娟;王艳;杨亦彬;;丹参多酚酸盐透析液对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影响[A];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薛冬英;胡燕;叶军;;丹参酚酸B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和凋亡的作用[A];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周毅生;咸银库;刘林;段芳;;丹参多酚酸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胡红青;Violante A;;酚酸对铁、铝、锰氧化物表面吸附磷的影响[A];土壤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会议指南与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聂波;黄锋;刘勇;杜冠华;梁鑫淼;肖培根;;中药中的四个酚酸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力利;李勇;田利飞;范立侨;赵群;王冬;刘羽;贾楠;李兆星;;丹参多酚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屏障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A];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王丹;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王雪飞;丹参制剂开发有新依据[N];健康报;2007年

3 朱冰;丹参多酚酸盐获新药证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白毅;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让中药第一次触摸“国际标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李小芬邋王逸平;中药丹参是如何发挥治病功效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柳志梅;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用数据说话[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白毅;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剂研发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刘云涛;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心脏微循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侃;中药现代化的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05年

10 仇逸 李莉;中药新药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剂研发成功[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海波;丹参多酚酸盐和三七总甙诱导血管新生作用及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辉;酚酸浓度和铵硝配比对杨树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徐杰;丹参多酚酸盐对血管生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韩蓓蓓;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血流及冠脉近端血流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晔;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实验性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改善和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史银玲;丹参多酚酸对脑缺血大鼠TNF-α、IL-10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琳琳;丹参多酚酸盐协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黄世超;若干丹参酚酸的降解和解离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黄涛;蜂蜜及蜂蜜中酚酸成份对创伤大鼠皮肤修复作用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6 杨娟;两种甜味物质的活性成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伟;丹参多酚酸盐对冠脉介入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晓梦;啤酒中游离酚酸介导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9 高小于;玉米中酚酸黄酮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10 汤春甫;橘皮酚酸的提取、纯化及测定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0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80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