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蓖麻油裂解制癸二酸催化剂氧化铁掺杂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5:30

  本文关键词:蓖麻油裂解制癸二酸催化剂氧化铁掺杂改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蓖麻油 癸二酸 氧化铁 掺杂 活化能


【摘要】:癸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通过高温催化裂解蓖麻油制备而得,被用于生产优质工程塑料、耐高温型润滑油、化妆品、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等。为了解决癸二酸传统制备工艺中四氧化三铅催化剂引起的产品污染问题,本实验室研制了以氧化铁为催化剂的清洁生产工艺。然而,反应工艺温度条件较为苛刻,本文尝试对氧化铁催化剂进行掺杂改性,探索较低温度条件下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的工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Fe203催化剂进行改进,并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检测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6%镁离子改性后的催化剂对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该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氨水溶液作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前躯体,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分别为600℃和4 h。对掺杂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XRD、SEM、EDAX、TPR表征,并对其前躯体进行DSC和TGA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镁离子改性前后的催化剂均为α-Fe203,掺杂6%镁离子没有改变α-Fe203的晶型,且镁离子均匀分布在催化剂中。掺杂6%镁离子改性后使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变小,被还原温度由294℃升高至307℃,使催化剂在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且掺杂6%镁离子后使催化剂前躯体转化为α-Fe2O3晶型所需要的温度由400~500℃提高至500~600℃。采用掺杂改性后的催化剂,在250℃下进行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反应,研究较低温度条件下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工艺。结果表明:在250℃条件下,蓖麻油用量为15 mL,催化剂加入量为0.3 g,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用量为15 mL,稀释剂液体石蜡用量为50 mL时,与采用未掺杂改进的Fe203催化剂进行反应相比较,癸二酸的收率达到最大值的反应时间由5.0 h缩短至4.5 h,收率也由25.24%提高至39.64%。计算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反应的动力学数据,比较掺杂改性前后的催化剂对该反应动力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260℃和270℃进行反应时,与未掺杂改性的催化剂相比较,采用掺杂改性后的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常数分别由0.7180 h-1、0.8020h-1、0.8864 h-1提高至0.7800 h-1、0.8276 h-1、0.8955 h-1,表观活化能由24.893 kJ/mol降低到16.235 kJ/mol。说明掺杂改性后可以提高氧化铁催化剂的活性,提高裂解反应速率,降低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使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更容易进行。
【关键词】:蓖麻油 癸二酸 氧化铁 掺杂 活化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9
  • 1.1 癸二酸简介10-11
  • 1.1.1 癸二酸的特性10
  • 1.1.2 癸二酸的用途10-11
  • 1.2 蓖麻油简介11
  • 1.2.1 蓖麻油的特性11
  • 1.2.2 蓖麻油的用途11
  • 1.3 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工艺介绍11-13
  • 1.4 半导体催化剂简介13-15
  • 1.4.1 半导体催化剂的特性13
  • 1.4.2 半导体的分类13-14
  • 1.4.3 半导体催化剂的改进方法14-15
  • 1.5 氧化铁简介15-17
  • 1.5.1 氧化铁的特性15
  • 1.5.2 氧化铁在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15-16
  • 1.5.3 氧化铁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16-17
  •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17-18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18-19
  • 1.7.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18
  • 1.7.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实验部分19-31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19-21
  • 2.1.1 实验仪器19-20
  • 2.1.2 实验试剂20-21
  • 2.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21-22
  • 2.2.1 催化剂的制备21-22
  • 2.2.2 催化剂的表征22
  • 2.3 癸二酸的制备及检测22-28
  • 2.3.1 癸二酸的制备22-23
  • 2.3.2 癸二酸的检测23-25
  • 2.3.3 产品癸二酸中铁含量的检测25-27
  • 2.3.4 产品癸二酸的表征27-28
  • 2.4 蓖麻油酸浓度的测定28-30
  •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28-29
  • 2.4.2 蓖麻油酸浓度的测定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掺杂改性氧化铁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31-49
  • 3.1 催化剂的改性与制备31-38
  • 3.1.1 催化剂改进方向的选择31-33
  • 3.1.2 掺杂金属离子的选择33-34
  • 3.1.3 金属离子掺杂量的选择34-35
  • 3.1.4 沉淀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5-36
  • 3.1.5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6-37
  • 3.1.6 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37-38
  • 3.2 催化剂的表征38-46
  • 3.2.1 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DSC/TGA)38-40
  • 3.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40-41
  • 3.2.3 扫描电镜分析(SEM)41-42
  • 3.2.4 X射线能谱分析(EDAX)42-45
  • 3.2.5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45-46
  • 3.3 催化剂的稳定性46-47
  • 3.4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掺杂改性氧化铁催化裂解蓖麻油制备癸二酸低温工艺研究49-59
  • 4.1 反应条件的选择49-52
  • 4.1.1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49-50
  • 4.1.2 碱液用量的选择50-51
  • 4.1.3 稀释剂用量的选择51-52
  • 4.2 掺杂改性前后催化剂的低温反应工艺比较52-53
  • 4.3 产品癸二酸的表征53-57
  • 4.3.1 产品癸二酸的纯化54
  • 4.3.2 癸二酸含量的测定54
  • 4.3.3 碱熔色度的测定54
  • 4.3.4 水分含量的测定54-55
  • 4.3.5 熔点的测定55
  • 4.3.6 灰分含量的测定55
  • 4.3.7 铁含量的测定55-56
  • 4.3.8 薄层色谱分析(TLC)56
  • 4.3.9 红外光谱分析(IR)56-57
  • 4.3.10 产品的质量分析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第五章 掺杂改性氧化铁催化裂解蓖麻油酸反应动力学计算59-72
  • 5.1 蓖麻油酸裂解反应机理59-60
  • 5.2 典型反应级数的速率公式60-61
  • 5.3 反应动力学计算61-70
  • 5.3.1 反应条件61
  • 5.3.2 蓖麻油酸浓度与时间关系61-66
  • 5.3.3 速率常数的计算66-68
  • 5.3.4 表观活化能的计算68-70
  • 5.4 本章小结70-7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2-74
  • 6.1 结论72-73
  • 6.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奕昌;刘丰烈;;钴催化剂制造过程中矽酸钴的生成及其影响[J];科学通报;1955年10期

2 ;催化剂性能测试(一)——催化剂强度测定仪[J];上海化工;1977年04期

3 杨可钦;;高钼镍和钼镍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对比[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2年11期

4 厉杜生;我国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的早期研制工作[J];硫酸工业;1984年02期

5 金荣达;;Z_(403H)型轻油转化催化剂性能的研究[J];辽宁化工;1988年05期

6 钱水林;;国内外变换催化剂的发展概况[J];小氮肥设计技术;1989年04期

7 纵秋云,李欣,郭建学,张新堂,苏旭;钛促进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J];应用化学;2001年08期

8 蒋文贞,张志祥,陈建设;银催化剂使用前后的微观变化[J];石化技术;2004年02期

9 赵罗生;;新型金属载体消氢催化剂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10 赵志利;李建伟;陈标华;;三氧化二铁晶型对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勤;;粒子大小、微区结构和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慧;樊金串;黄伟;谢克昌;;聚乙二醇对合成二甲醚浆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丽丽;贾美林;照日格图;郝向英;;以分子筛为载体的纳米金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潘兆德;王宏悦;蔡亮;胡文培;刘坤;;高活性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晓争;高雄厚;张忠东;张莉;刘宏海;;不同类型稀土元素对原位晶化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孙欣欣;林强;李金兵;;载体预处理工艺对乙烯氧化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红岩;郑起;于政锡;林性贻;;钼助剂对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曾利辉;高武;李岳锋;丁良;姚琪;;3α-高托品烷胺合成用催化剂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黄文氢;张飞;张颖;张明森;;改性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表征[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苗婷;朱海燕;;活性炭载体结构及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锋;国产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结新果[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王永军;多功能硫黄回收催化剂经济又环保[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江书程 仇国贤 辛国萍;原位晶化型催化剂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通讯员 赵淑玲;吉林石化新型催化剂一次通过考核标定[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曾敏学;湖南建长:生产世界一流催化剂[N];岳阳晚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许琦敏;促使催化剂分子“单兵作战”[N];文汇报;2012年

7 郝晓丽 朱向学 姚伟;大连化物所自主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剂[N];科技日报;2009年

8 陶炎;乙二醇生产成本大降[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通讯员 仇国贤;推广新型催化剂增产乙烯上千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李晓岩;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投用[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翠华;含氮MOFs衍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子萱;聚吡咯修饰碳载钴催化剂对氧还原催化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加新;锂离子/空气电池碳基电极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彦朋;硫化钼/碳及硫/碳复合电极材料性能与催化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梁虹;车用柴油机SCR系统催化箱温度场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波;富铈基铈锆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负载单Pd催化剂三效催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庆远;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合成、结构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8 仇方圆;微纳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NH_3BH_3放氢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胡晓静;TiO_2纳米管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0 徐悦;基于第一性原理筛选甲烷重整反应用金属及合金催化剂[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龙;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性能[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2 曹静仪;含贵金属四氧化三钴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赵乐乐;火电厂烟气脱硝SCR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反应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柳璐;铁基双金属/氮共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振伟;钨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氮性能[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马宗伟;FeCoBa氧化物纳米晶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谢进;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有序铂钌核壳催化剂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刘海丽;Ni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催化微晶纤维素制备乙二醇[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9 谷文业;DOC协同NSR技术脱除柴油机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0 于亚楠;碳材料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6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886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