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9 10:22

  本文关键词: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超支化聚苯硫醚 低多分散系数 钯纳米粒子 氰根离子 荧光化学传感器


【摘要】:本文分别以2,4-二氯苯硫酚和3,5-二氯苯硫酚为聚合单体,通过改进的(慢滴加单体到有核分子体系)AB_2缩聚法制备了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LD-HPPS)。利用LD-HPPS为稳定剂,两相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的钯纳米粒子,讨论了LD-HPPS与PdCl_2投料比对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并研究了粒径较均一的钯纳米粒子对Heck反应的催化性能。此外,设计合成了以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为母体的高灵敏性、宽线性范围的氰根离子传感器。表征了传感材料及制备中间体的结构和荧光性能,并对传感器检测氰根离子的选择性、检出限和线性范围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表征利用对称结构的3,5-二氯苯硫酚为聚合单体,将其慢滴加到存在核分子(1,3,5-三溴苯)的聚合体系中,进行AB_2缩聚反应制备出了结构较规整的低多分散系数(1.009)超支化聚苯硫醚(H4,LD-HPPS)。为了探讨有核慢滴加单体的改进方案和单体结构的对称性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分别以不对称结构的2,4-二氯苯硫酚和对称结构的3,5-二氯苯硫酚为原料单体,进行了传统的和改进的AB_2缩聚反应,得到了四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不同的超支化聚苯硫醚(H1-H4)。所得超支化聚合物的溶解性较好,能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和四氢呋喃等溶剂中。其结构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和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进行了表征。体积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SEC-MALLS)表征的结果分析表明在有核分子存在下,将对称结构的3,5-二氯苯硫酚单体缓慢滴加到体系中,进行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H4)的多分散系数最低为1.009。从产物的热稳定性表征结果,发现H4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高达460°C,适合于高温环境的应用中。2.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为保护剂的钯纳米粒子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以LD-HPPS为稳定剂,两相法原位还原制备了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D=2.0±0.4 nm)的稳定钯纳米粒子,并利用其催化Heck反应。钯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分为两步:Pd(II)在相转移剂作用下从水相转入有机相与HPPS中的硫醚基团作用结合,再通过NaBH_4的化学还原。实验中,通过调节PdCl_2与LD-HPPS的质量比,研究了其对钯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钯纳米粒子的表征结果,发现配料比越小,得到的钯纳米粒子粒径越小,在原料质量比为0.018时,制备出的钯纳米粒子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探讨了LD-HPPS对钯纳米粒子的稳定机理及复合钯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此外,通过催化Heck反应的研究,发现制得的钯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且容易从体系中被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3.反应型单分子纳米氰根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研究中以具有稳定光学性质的LD-HPPS作为单分子共轭纳米基体,对其进行外围修饰后接上能与氰根离子(CN-)发生特异反应的基团(-NHCOCF_3),合成了反应型单分子纳米氰根离子传感器(HPPS-NHCOCF_3),并用于CN-的检测。采用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乙醇,丙酮,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对传感器荧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其传感性能。利用特异的化学反应性和共轭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导线效应,该纳米探针实现了CN-的选择性灵敏响应,检测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为0.35μM。
【关键词】:超支化聚苯硫醚 低多分散系数 钯纳米粒子 氰根离子 荧光化学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引言10
  • 1.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0-12
  • 1.2.1 AB_n型单体缩聚法11
  • 1.2.2 AB*型(潜在的AB_2型)单体自缩合链增长聚合法11-12
  • 1.2.3 A_2+B_3型对称单体对缩聚法12
  • 1.2.4 非对称单体对聚合法12
  • 1.3 超支化聚合物的主要应用领域12-15
  • 1.3.1 在制备金属纳米颗粒中的应用13-14
  • 1.3.2 在荧光化学传感材料中的应用14-15
  • 1.4 超支化聚苯硫醚15-16
  • 1.5 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16-18
  • 1.5.1 活性/可控聚合策略17
  • 1.5.2 有核分子策略17
  • 1.5.3 慢滴加单体策略17-18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18-20
  • 第2章 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表征20-28
  • 2.1 引言20-21
  • 2.2 实验部分21-22
  • 2.2.1 试剂21
  • 2.2.2 仪器及测试21
  • 2.2.3 超支化聚苯硫醚(HPPS)的合成21-22
  • 2.3 结果与讨论22-27
  • 2.3.1 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合成改进方案22-23
  • 2.3.2 产物的结构表征和元素分析23-25
  • 2.3.3 体积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表征25-26
  • 2.3.4 热稳定性表征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为保护剂的钯纳米粒子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28-36
  • 3.1 引言28-29
  • 3.2 实验部分29-30
  •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29
  • 3.2.2 仪器及测试29-30
  • 3.2.3 超支化聚苯硫醚负载Pd纳米催化剂的制备30
  • 3.2.4 催化Heck反应30
  • 3.3 结果与讨论30-35
  • 3.3.1 HPPS-Pd NPs紫外-可见光谱分析30-31
  • 3.3.2 纳米钯的尺寸及尺寸分布表征31-32
  • 3.3.3 纳米钯的稳定机制32-33
  • 3.3.4 热稳定性表征33-34
  • 3.3.5 HPPS-Pd NPs的催化性能研究34-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反应型单分子纳米氰根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36-46
  • 4.1 引言36-37
  • 4.2 实验部分37-38
  • 4.2.1 药品37
  • 4.2.2 仪器及测试37
  • 4.2.3 探针HPPS-NHCOCF_3的制备37-38
  • 4.2.4 HPPS-NHCOCF_3响应CN~-的荧光光谱实验38
  • 4.3 结果与讨论38-45
  • 4.3.1 超支化产物的结构表征38-40
  • 4.3.2 超支化产物的元素分析和溶解性测试40-41
  • 4.3.3 超支化产物的固体荧光性质41
  • 4.3.4 溶剂对传感器荧光性质的影响41-42
  • 4.3.5 传感材料HPPS-NHCOCF_3对CN~-响应的荧光光谱42-43
  • 4.3.6 探针对CN-荧光增强机理的探讨—在b3lyp/6-31g~*理论和自然键轨道理论(NBO)水平上43-44
  • 4.3.7 探针HPPS-NHCOCF_3对CN~-的选择性响应44-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6-47
  • 5.1 结论46
  • 5.2 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5
  • 附录:部分结构模拟描述和产品谱图55-57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玉,林德,魏焕郁,施文芳;超支化聚(胺酯)的分子设计及其制备[J];高分子学报;2000年04期

2 寇会光,施文芳;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5期

3 彭汉,董宇平,贾德民,唐本忠;易加工、热稳定和高效发光的超支化聚苯的合成[J];科学通报;2004年24期

4 唐黎明;由虎;齐东超;;超支化聚(酯-胺)分子结构及固化涂层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年01期

5 李春子;王素娟;姜春燕;巴信武;;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合成及表征[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赵晓非;温海飞;刘立新;王玉婵;张立新;;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改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葛腾杰;李翠勤;刘永卫;王俊;张怀志;;十八烷基超支化有机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张淑华;王素娟;邵书艳;姜春燕;;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中双键的接枝改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胥正安;蒋学;张霞;房宽峻;付少海;田安丽;王潮霞;;新型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S1期

10 曾少敏;姚畅;陈爱芳;易昌凤;徐祖顺;;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常磊;刘和文;;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合成:超支化聚酯引发超支化聚醚[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韩文松;林保平;宋健刚;周一丹;;含羧基超支化聚(胺-酯)丙烯酸酯光致抗蚀剂的合成[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3 陈峥;牟建新;陈杰;刘新华;姜振华;;支化点间平均链长对超支化聚醚醚酮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云霞;杨斌;张先正;卓仁禧;;超支化聚阳离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尹辉军;熊竹;徐伟箭;;超支化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苏津津;李盛彪;赵丽凤;黄霞;龙光斗;百亦穷;黄维;;含三官能团超支化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杨娇萍;陈振坤;芦艾;罗世凯;杨果;朱路平;付绍云;;超支化聚合物改性酸酐/环氧体系固化行为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韩文松;林保平;周一丹;宋健刚;;一种新型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及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郑涛;任士通;周倩;张辽云;李化毅;;超支化星型聚醚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10 孙洋;朱秀玲;;新型超支化聚醚酮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孝弟;超支化技术成功引入皮革化工[N];中国化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菲;超支化聚合物界面行为及抗乳化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武钰铃;以螺双芴为支化中心的聚辛基芴类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善友;(A_2+B_4)型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分子设计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伍建华;超支化聚三唑及支化三唑功能化聚乙炔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姚必成;新型巯基—炔点击聚合反应的开发[D];浙江大学;2016年

6 李伟;基于超支化分子的一维拓扑结构和趋光性聚集体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陈永盛;超支化聚苯乙烯基和超支化聚乙烯基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寇玉霞;超支化聚醚的改性、载药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纪贵;新型超支化聚苯醚的分子设计、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孙宁;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寒;抗凝血超支化聚合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欣;新型超支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薛蕾;光固化超支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振华;超支化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光敏树脂的合成及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崔瑾;超支化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基料制备与表征[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建华;两亲性的超支化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罗小刚;基于超支化增容体系的硅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吉亮;含酰亚胺结构超支化酞菁的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孟玉珠;低多分散系数超支化聚苯硫醚的合成及应用[D];西南大学;2016年

10 王自红;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制备抗污染PVDF膜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1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941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