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5 10:04

  本文关键词: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年

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

廖昕  

【摘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长河中,岩石风化作用始终存在于各种地质体的转化过程。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地质学者对于因岩石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灾害、工程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都作过大量研究报道。其中关于黑色页岩岩石风化作用的灾害调查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的风化过程主要体现在其硫化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的氧化作用方面,生成的酸性水和具有膨胀性的矾类矿物,可以对黑色页岩本身和周围岩体造成溶蚀、挤胀等破坏效应,即黑色页岩风化以化学风化为主要形式对岩体结构和地质工程、环境安全产生作用。在黑色页岩化学风化作用的不同阶段,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和风化速率的影响,其风化产物组合特征和生成序列,体现了黑色页岩的化学风化特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黑色页岩在自然条件下化学风化所导致的地质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对于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硫化矿物氧化动力学速率尚缺乏深入的理论、实验研究。 黑色页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以下寒武系黑色页岩为代表的地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湘黔地区和扬子地台,其它分布区,如新疆、浙江和川渝地区的研究主要针对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因此,对于黑色页岩的化学风化行为特征以及动力学速率展开研究,对地质工程灾害和环境安全的评价及其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选题是以广西三江地区下寒武系清溪组黑色页岩作为对象,围绕黑色页岩的化学风化行为及其风化产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微观形态学等特征,从化学热力学、动力学角度对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中涉及的水岩反应热力学稳定性和黄铁矿氧化动力学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研究成果和主要认识: (1)根据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和收集资料,结合地质样品的室内矿物组分、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等测试结果,对研究区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风化程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页岩风化沉积环境属于还原性较强的陆缘海相沉积环境,根据化学蚀变指数(CIA)等化学风化参数及A-CN-K化学风化趋势图解,显示研究区黑色页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原岩的剥蚀状态相对稳定,仍较好的保存了原岩化学成分特征。 (2)基于黑色页岩风化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采用室内半浸泡模拟试验,分析了黑色页岩在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化学风化地球化学行为,着重探讨了外界条件对于黑色页岩风化产物种类的影响,以及硫酸盐共生产物的时空序列特征。 (3)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和反应模型,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增量和平衡常数法,对酸性条件下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所涉及的水岩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进行分析,通过pe-pH图解形象的阐述了黄铁矿氧化产物以及黑色页岩风化产物的热力学稳定区域及生成条件,并通过非平衡热力学理论解释了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的不可逆性以及风化现象形成机制。 (4)针对黄铁矿在黑色页岩中的氧化行为,设计了一套研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水岩作用流通实验装置。通过分析黄铁矿与溶解氧反应对孔隙水溶液离子浓度、岩体渗透性能以及反应前后岩体表面微观形态变化,得出孔隙水溶液饱和特征和水岩作用过程中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重点探讨了岩体内黄铁矿在溶解氧作用下的动力学氧化速率和酸性环境中硅元素释放速率,推导出实验条件下黄铁矿氧化速率公式。 (5)采用地球化学数值软件PHREEQC模拟了实验水样和研究区采集水样的矿物溶解析出过程,以及黄铁矿在溶解氧和铁离子作为氧化剂条件下,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氧化动力学行为,重点阐述了白铁矾、叶绿矾等各种风化产物,在黄铁矿不断氧化或水分蒸发作用下酸性溶液浓度不断升高后的溶解析出特征,以及黄铁矿分别在溶解氧和铁离子作用下溶液中离子变化规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512.1;P578.2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仲;蔡昌凤;王丽丽;;煤系黄铁矿氧化产酸的动力学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费雪良,,李斌,王家澄;不同密度硫酸盐渍土盐胀规律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1994年03期

3 高江平,吴家惠,邓友生,王家澄;硫酸盐渍土膨胀规律的综合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1996年02期

4 褚彩平,李斌,侯仲杰;硫酸盐渍土在多次冻融循环时的盐胀累加规律[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5 陈会军;刘招君;柳蓉;郭巍;肖国平;吴彦斌;付占荣;史冀忠;胡晓峰;孟庆涛;;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油页岩特征及古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郭彦如;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的控制因素与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7 曾庆辉;钱玲;刘德汉;肖贤明;田辉;申家贵;李贤庆;;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8 黄思静,杨俊杰,张文正,黄月明,刘桂霞;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酸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1995年01期

9 王随继,曾凡刚,黄杏珍,牛木林,孟庆华;含油气盆地中粘土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及应用——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J];沉积学报;1998年02期

10 李周玲;王敏捷;邓亚;钱志南;谭先锋;陈兰;;重庆城口地区早寒武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剑;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志鹏;汪雄武;周云;;扬子板块周缘含钒石煤的综合利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4期

2 黄雪峰;邱爽;付正锋;哈双;张建华;李佳;;宁南黄河灌区硫酸盐盐渍土盐胀规律及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宋艳丽,王玉平,李前名;非平衡态热力学在核素迁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鲁传华,汪宏,赵亮,赵祥大,倪诗圣;封闭系中化学混沌现象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S1期

5 李定龙;周治安;;临涣矿区底含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3年04期

6 朱传峰;;临海童矿区浅层地下污染机制及趋势浅析[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7 郑仲;蔡昌凤;王丽丽;;煤系黄铁矿氧化产酸的动力学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谷云峰,王国体,俞竞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及其工程治理[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9 王爱生;张洪萍;;浅谈盐渍土和黄土的工程性质和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贾磊;侯征;王维早;;冻融条件下硫酸盐渍土的膨胀机理及抑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毛兰;周文斌;;PHREEQC模型在模拟计算鄱阳湖水体中氮形态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胡亚元;;非平衡态热力学在岩土工程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井泉;李永铁;江茂生;陈代钊;;藏北措勤盆地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浅水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4 侯圣山;杨石岭;孙继敏;丁仲礼;;风成沉积物4~16μm石英氧同位素记录及其物质来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5 汪建国;陈代钊;王清晨;严德天;王卓卓;;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转折期台—盆演化及烃源岩形成机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6 许英霞;秦克章;丁奎首;缪宇;方同辉;徐兴旺;孙赫;;东疆红山Cu-Au矿床氧化带中铜叶绿矾和高铁叶绿矾的首次发现及其矿物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7 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湖南安化留茶坡硅质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秦克章;丁奎首;许英霞;缪宇;方同辉;徐兴旺;;东天山红山Cu-Au矿床氧化带首次发现的副针绿矾巨晶及其多型针绿矾[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许英霞;秦克章;丁奎首;李金祥;缪宇;方同辉;徐兴旺;李大明;罗修泉;;东天山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中生代成矿与新生代氧化的K-Ar、Ar-Ar年代学证据及其古构造和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中俭;杨志法;张路青;陶克捷;PHAM TRUNG-HIEU;;微环境对流纹岩风化速度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邦琦;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勇;碱土金属钼酸盐微晶的电化学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3 张利伟;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变化及其生物学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王亚珍;基于热力耦合的界面摩擦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金炳界;铅冰铜氧压酸浸—电积提铜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芳;高镁磷尾矿回收利用磷、镁的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起华荣;A356合金熔体调控对流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博亚;铜阳极泥加压酸浸预处理工艺及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宋新玉;镍基合金Inconel 718高速切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美霞;辽东半岛黄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其环境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玲;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雪峰;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6 董宜森;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8 刘鹏;稳定渗流条件下污染物迁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泉;玄武岩斜坡水岩化学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汤睿;贵州省晴隆锑矿废渣中锑金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英,李斌;氯与硫酸根比值对硫酸盐渍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2 吴朝东,杨承运,陈其英;新晃贡溪-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热水沉积成因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牟南,吴朝东;上扬子地区震旦—寒武纪磷块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徐跃通,周保华,黄福生;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代层状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5 王清,唐大雄,张庆云,赵继增;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李善鹏,邱楠生,曾溅辉,尹长河;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朱建伟;郭巍;李殿超;柳蓉;张海龙;杜江峰;;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中红;查明;吴孔友;赵卫卫;;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及地球化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9 杨文光,林丽,朱利东,熊永柱,庞艳春,付修根;重庆城口黑色岩系中铂矿的分子古生物学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彭军,夏文杰,伊海生;湖南新晃贡溪重晶石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宏煦;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的电化学机理及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骆东奇;紫色母岩现代表生作用及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15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