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添加剂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添加剂的研究 出处:《电镀与涂饰》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氰电镀银 丁二酰亚胺 光亮剂 表面活性剂 光泽度
【摘要】: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光亮剂苯骈三氮唑(BTA)、丙烷磺酸吡啶摀盐(PPS)和表面活性剂OP-10、平平加对无氰镀银层光泽度的影响。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硝酸银45 g/L,丁二酰亚胺80 g/L,焦磷酸钾70 g/L,5,5-二甲基乙酰脲(DMH)15 g/L,氢氧化钾40 g/L,p H 9.0~9.5,温度20~30°C,电流密度0.3 A/dm2,时间30 min。再通过正交试验对上述4种物质进行复配,得到较优复合添加剂:BTA 20 mg/L,PPS 10 mg/L,OP-10 50 mg/L,平平加20 mg/L。加入复合添加剂后,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分别为99.3%、75.4%和100.0%,稳定性好。所得镀银层沿(111)和(200)晶面的取向更为明显,结晶均匀、细致,表面平整,光泽度达271 Gs,结合力和抗变色性优良。
[Abstract]:First,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of brightener three benzo triazole (BTA), propane sulfonic salt cover (PPS) effect and surfactant OP-10, peregal of cyanide free silver plating layer gloss. The basis of bath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silver nitrate, 45 g/L, two D imide 80 g/L, potassium pyrophosphate 70 g/L, 5,5- dimethyl hydantoin (DMH) 15 g/L, 40 g/L P H 9.0~9.5 Koh, and the temperature of 20~30 DEG C, current density of 0.3 A/dm2, 30 min. Through the orthogonal test, the above 4 substances were mixed, and the better compound additives were obtained: BTA 20 mg/L, PPS 10 mg/L, OP-10 50 mg/L, and flat plus 20 mg/L. After adding compound additive, the current efficiency, dispersing capacity and covering capacity of the plating bath are 99.3%, 75.4% and 100%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bility is good. The silver coating has more obvious orientation along (111) and (200) crystal surface. The crystallization is uniform and meticulous, the surface is smooth, the glossiness reaches 271 Gs, the binding force and the anti discoloration property are excellent.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基金】:2016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理工2016010) 2015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GZ字[2015]3032)
【分类号】:TQ153.16
【正文快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有关无氰镀银的研究备受关注。从无氰镀银的发展历史来看,对无氰镀银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找到或合成无毒、无害并能够与银离子稳定配位的配位剂;二是研制出有机或无机添加剂来改善镀液与镀层的综合性能[1-5]。当前,对无氰镀银的研究侧重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恩山;许寒;张俊平;冯智辉;张小平;;乙二胺快速镀铜体系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年10期
2 邵晨;冯辉;卫应亮;邵同镜;;膦酸镀铜新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3 李华为;王卓新;尹宏升;陶绍虎;;环保型仿金电镀工艺阴极电化学行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伟刚;杨防祖;姚士冰;陈秉彝;郑雪清;周绍民;;柠檬酸盐碱性镀铜的电化学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温青;陈建培;;无氰碱性镀铜工艺的研究进展[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卫铭;无氰碱性镀铜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田洪丽;磺基水杨酸脉冲电镀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3 薛美萍;基于脉冲电源及外加磁场无氰镀铜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绍彬,冯丽婷;钢丝化学镀铜工艺及铜层钝化防锈处理[J];金属制品;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亮;武邦启;;用测量镀层光泽度方法研究镀镍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出光速度[J];新技术新工艺;1985年04期
2 李享德,刘培德,焦其伟,孙宝元;岩石的理论光泽度与可抛光性[J];非金属矿;1990年03期
3 宋钧才;漫谈光泽[J];中国纤检;2003年02期
4 孙寅;钱军浩;;印刷光泽度的控制[J];印刷技术;2003年23期
5 周健儿;;日用瓷釉的针孔与光泽度的影响因素探讨[J];景德镇陶瓷;1986年02期
6 廉望荣;涂布印刷纸的光泽度[J];西南造纸;2000年06期
7 于红;利用独特的轻量涂布技术生产具有无光泽表面和高印刷光泽度的纸[J];国际造纸;2004年06期
8 肖纲;;镜向光泽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表示[J];工业计量;2011年S1期
9 ;常用检测仪器操作方法[J];印刷标准化;1994年03期
10 杨存晓;胶版印刷涂布纸平滑度和光泽度的影响因素[J];纸和造纸;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刚;何喜忠;杨再来;;胶版纸胶印品光泽度影响因素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卢菊;;光泽度计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赵金德;宋振彪;吴丽明;胡慧林;郝刚;;影响ABS产品光泽的因素[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梁静;朴昱彤;廖宁放;;高光泽度包装印刷色谱色貌数据组的建立与评价[A];2013中国食品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杨操;黄灵阁;;纸张性能和墨层厚度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昒奎;金昌根;林沅爽;尹炳虎;;改善无光纸油墨光泽度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涂布加工纸专业委员会2005年涂布加工纸、特种纸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5年
7 梁静;廖宁放;廉玉生;;宽光泽度范围彩色印品的微小色差评价[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由佰玲;孙希凯;冯硕;翟洪升;王玮;张晋英;;酸腐蚀硅片光泽度研究[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于茂杰;黄蓓青;魏先福;;影响水松纸用水性凹印上光油光泽度因素的探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杨玲;魏先福;黄蓓青;张婉;温林坚;;紫外荧光喷墨油墨色调再现的研究[A];2013中国食品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进;提高胶印墨层光泽度的几点措施[N];中国包装报;2002年
2 金银哲;金银墨印刷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N];中国包装报;2009年
3 ;影响胶印产品光泽的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康启来;金银墨印刷质量问题的探讨[N];中国包装报;2002年
5 昌时;纸张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黑牛;油墨因素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N];中国包装报;2008年
7 刘家聚 刘生磊 李锡佑 庞路;水性丝网印刷油墨光泽度问题的探索[N];中国包装报;2011年
8 尧禹;印后加工对印刷品色彩与光泽的影响[N];中国包装报;2011年
9 张小明;漆面家具如何常用常新[N];市场报;2001年
10 罗;影响印品上光品质的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辉;关于花岗石材高光泽度饰面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胜光;珍珠光泽度及色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乔加亮;粘合剂结构与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光泽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吴健;粗糙表面感知光泽度的生成式模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马健;基于不同光泽度纸基的墨色质量评估[D];浙江大学;2010年
5 覃闯泉;石材表面微观不平度对其光泽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6 杨勇;水基油墨稳定性、抗水性和光泽度的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7 李洒;铜版纸平版胶印印刷适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8 汪鹏;高品质碱硼硅系统低温熔剂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9 陈振嘉;高光耐划伤ABS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陶莎;脂肪酸聚醚酯型赋酯剂的合成及其在发用品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5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34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