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化学成分、皂苷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粉萆薢化学成分、皂苷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粉萆薢化学成分、皂苷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李淑青
【摘要】: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粉草薢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科植物粉萆薢或棉草薢的根茎。粉草薢即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 var. hypoglauca(Pslibin)Pei et Ting)的干燥根茎。味苦,平;归肾,胃经,具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病,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本论文共引用77篇相关文献对粉草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粉草薢主要含有甾体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物质基础,也有二芳基庚烷类,木脂素类,有机酸及脂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压、降尿酸、抗炎镇痛、抗菌、提高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目前对其抗肿瘤的活性研究比较广泛。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疼痛及风湿顽痹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第二部分粉萆薢的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多种色谱及光谱方法,对粉萆薢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粉草薢药材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各种理化及波谱技术(如tH NMR.13C NMR),目前鉴定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二芳基庚烷类3个,即:tsaokoarylone,1,7-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醌类2个:大黄素,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甾醇2个:β-谷甾醇,豆甾醇;脂肪酸1个:二十六烷酸;香豆素类1个:(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黄酮1个:山柰酚;皂苷元2个:薯蓣皂苷元和鲁可斯皂苷元;其它1个:5-羟甲基糠醛。其中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豆甾醇,大黄素,二十六烷酸,山柰酚,鲁可斯皂苷元6个化学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tsaokoarylone和5-羟甲基糠醛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第三部分粉萆薢皂苷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以粉萆薢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单因素考察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皂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的考察,建立了粉草薢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水浴回流提取A2%乙醇提取D3次,每次C2h,溶剂用量为B1倍,并对粉萆薢皂苷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 建立了粉草薢皂苷部位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工艺。以皂苷的含量和转移率为指标,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总皂苷的工艺。对树脂类型、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上样液浓度、树脂柱径高比、吸附流速、除杂溶剂、除杂流速、除杂体积、洗脱溶剂、洗脱流速、洗脱体积等参数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富集工艺为:将最佳提取工艺制的的提取液,浓缩至浓度相当于I2g生药/mL的药液,以3000转每分钟的转速离心30分钟,所得上清液。按生药量与树脂体积比为R上样于C型大孔树脂上,树脂柱径高比为G2,进行动态吸附,吸附流速分别为J2BV/h,待吸附完成后,用水洗脱3BV,用K2%乙醇洗脱L2BV,除杂流速分别为P2BV/h,洗脱剂为M2%乙醇,洗脱体积为N2BV,洗脱流速为S1BV/h,收集M2%乙醇洗脱液,减压干燥即得粉草薢皂苷部位。皂苷含量达到53%,转移率达到60%。该方法简便,含量、转移率较高,放大工艺验证结果页表明所建立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需要。 第四部分粉萆薢皂苷部位质量控制研究 首次采用高氯酸比色法对粉萆薢皂苷部位进行定量分析,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对皂苷部位进行定量分析,皂苷线性回归方程为Y=0.1383X-0.1582,r=0.9992,表明薯蓣皂苷元在2.86~20.0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度良好,且过原点。粉萆薢皂苷部位皂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8%,RSD=2.81%(n=6)。测得粉萆薢皂苷部位含量为51.87%-52.43%之间。三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粉草薛皂苷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 创新点: 1.对粉萆薢低极性部位进行分离,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其中13个,其中,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豆甾醇,大黄素,二十六烷酸,山柰酚,鲁可斯皂苷元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tsaokoarylone和5-羟甲基糠醛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首次建立粉草薢皂苷部位大孔树脂制备纯化工艺,皂苷含量达到53%,转移率达到60%。 3.首次建立粉草薢皂苷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4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三龙,蔡兵,崔承彬,刘宏伟,吴春福,姚新生;薯蓣皂苷的次皂苷元B体外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J];癌症;2003年08期
2 叶红芳;黄平;应华忠;寿旗扬;;四妙合萆薢渗湿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IL-1β、PGE_2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王俊,杨克迪,陈钧;分光光度法测定薯蓣皂苷元[J];分析试验室;2004年01期
4 赵玉洁;追风除湿酒治疗痹症115例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戴垚;;粉背薯蓣根茎中2个甾体皂苷体外对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年06期
6 刘晶芝;王莉;;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颜明根;马小兵;;萆薢分清丸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8 王艳文;萆薢渗湿汤加减合外敷治疗婴幼儿湿疹2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0年S1期
9 陈秀菊;自拟萆薢苍龙汤治疗乳糜尿34例[J];山西中医;1994年01期
10 倪岚;许澎;伍旭升;陈飞;;薯蓣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兵;胡昌江;黄勤挽;谢秀琼;;盐炙益智仁中5-羟甲基糠醛的分离鉴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鹏;绵萆薢抗炎镇痛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陈文山;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消癌平糖浆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吴厚海;梁惠;;健脾益肾增白汤防治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1期
3 徐亚军;赵龙飞;郭华春;;盾叶薯蓣光合特性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4 张槐椿,王志耕,蔡克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5 林冬枝;董彦君;续荣治;;麦冬块根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邹宁;吴电云;柏新富;吕剑涛;徐桂萍;刘林德;;天麻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原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7 刘影;史姗姗;汪财生;;浙江紫山药营养成分及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翟书华;岑晓江;郭庆;王定康;张光飞;;云南石林抗肿瘤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9 李知敏;陈纪军;闫孟红;;构树皮化学成分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10 李彰鑫;黄文;薛安;李怡;舒丹;;薯蓣皂苷元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奇志;陈秀明;邱宠华;;青葙的干花生产工艺指标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利窍益智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马超;黄振霖;赵雨佳;何林;;几种除草剂对薯蓣田杂草防治研究[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谢广茹;潘战宇;闫祝辰;王毓敏;;中药复方制剂等对中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及实验研究[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江艳;李荣亨;曹文富;;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凡;李峰;赵佳丽;陈斌;;黄柏及其炮制品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欧阳;;消癌平糖浆质量标准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诊断现代研究论文汇编[C];2007年
8 肖建德;阎德文;刘景芳;吴清平;孙月玲;黄铁军;易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性激素和钙调节激素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奎;清泻浊毒法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蔡飞;滋肾丸药代动力学及其配伍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荣华;痛风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对TLRs/MyD88通路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志刚;泄浊除痹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物质基础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赵小亮;荷叶化学成分和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赵文红;以血管平滑肌细胞为靶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南昌大学;2011年
7 陈新美;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筛选及相关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樊慧;三种植物和一种真菌的天然活性成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志雄;盾叶薯蓣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2株分离菌代谢产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徐传毅;生脉成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勇;苍耳子毒性部位筛选及其量时毒关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卢雯;慈苓索痛胶囊抗痛风药效学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朱旭;痛风清解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宝秋;黄芪中药种衣剂及包衣技术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丁博;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韩佳佳;益气固冲化瘀法分期治疗气虚血瘀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辛超;四妙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栾学伟;中风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阴两虚、瘀阻脑脉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吴翠;滋肾固冲方治疗肾阴虚型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血止后调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于海洋;妇血平颗粒治疗瘀热兼气虚型育龄期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继华,张皖敏;自拟湿疹方为主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85例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1期
2 王三龙,蔡兵1,崔承彬,张华凤,姚新生,曲戈霞;中药苏木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J];癌症;2001年12期
3 蔡兵,张华凤,崔承彬,王三龙;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新方法[J];癌症;2002年08期
4 刘遂心,孙明,李彤;薯蓣皂甙对缺氧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11期
5 赵磊,文爱东,张三奇,赵建斌,吴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脂保肝颗粒中齐墩果酸含量[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8期
6 陈战国,耿征,刘谦光,黄文红;薯蓣皂甙元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分析化学;1996年02期
7 柳朋生;湿疹治疗的一些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8 敖冬梅,陈树和,刘焱文,黄石,胡俊,姚亦之;比色法测定薯蓣丸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J];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11期
9 黄乃矿,罗文辉;复方栀子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06期
10 李小莎,欧阳恒,杨志波;湿疹的中医药外治概况[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樑;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许延文;痹清胶囊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力伯斯坦·艾达尔;依明江·居玛苏皮;亚森江·阿吉;;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黑种草子总皂苷含量测定及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09年12期
2 周跃华,徐德生,冯怡,吴笑如,李谨谨;麦冬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草药;2002年12期
3 张猛;色谱技术在皂苷分离中的应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4 徐先祥,夏伦祝,高家荣;大孔吸附树脂在皂苷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5 罗世炜;;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皂苷成分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蔡元志;;苦瓜中的三萜、甾体类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性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梁之桃,秦民坚,王峥涛,余国奠;柴胡属植物皂苷成分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8 韩丽,苏艳桃,杨明,邹文铨;泡沫分离技术在皂苷分离中应用的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年06期
9 夏忠庭,刘大有,王晓颖,刘科峰,张培成;两头尖的化学成分研究(I)[J];化学学报;2004年19期
10 刘金福;张平平;张卫军;张玉婵;;苦瓜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华;马小军;;罗汉果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席旭东;尹红芳;晋小军;何尤;;施肥对宽叶羌活化学成分的影响[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玲;戴灵超;;鸭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杨光忠;胡昀;陈玉;;竹叶椒木脂素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黄敏聪;;金银花的质量管理和应用[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艾国;化薇;黄正明;;黄蜀葵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7 杨念云;段金廒;李萍;钱士辉;张健;;连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卫东;HA.Thi Bang Tam;陈万生;孔德云;李惠庭;;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喜纯;余敏;闵江;;栀子的炮制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三艳;;牺牲阳极化学成分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 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张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徐福松;[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刘 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卫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新中 徐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记者 高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闫震 张杰 记者 王健;[N];吉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春年;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彭燕;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延年;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马挺军;土贝母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军民;沉香(白木香)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利;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杨炳友;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卢汝梅;匙羹藤茎化学成分和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郭巧生;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青;粉萆薢化学成分、皂苷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程萍;多棘海盘车化学成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肖潇;粉萆薢化学成分及甾体类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武清斌;青葙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于晓敏;蓬子菜有效成分的化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段磊;八角科植物果皮化学成分与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吴艳玲;蒲公英促胃肠动力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王彤彤;大叶贝壳杉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李笑颜;藏药川西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立杰;乌头须根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粉萆薢化学成分、皂苷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3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