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11期杨少平等: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
1845
查54种元素和指标测试方法技术体系(张勤,2005;叶家瑜等,2006);完成了76元素测试方法技术体系的初步研究(谢学锦等,2008)。四是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库信息系统与制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五是寻找隐伏矿的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谢学锦等,2010)。六是通过地球化学勘查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谢学锦等,2002b)。七是中国研究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技术得到了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界的认可(王学求等,2006;成杭新等,2008),这些技术和理论总体上均居国际先进水平。八是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建立起了完整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在油气勘查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总体来说,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油气勘查领域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地位(谢学锦,2009)。
十年来,化探找矿效果越来越显著,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均是依据区域化探成果发现的(刘振国等,2010)。地球化学勘查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技术。同时,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已经对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有关企业投资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志兴,2010;)。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区域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扫面工作。但是已获得的资料表明:由于采集这些粒级构成的样品都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难以客观地反映测区的地球化学规律,对测区内的成矿带反映得很不清楚;提供的找矿信息很不准确,所圈定的区域化探异常,经查证大多数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矿化线索,有的异常甚至消失;地质找矿工作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该景观区的区域化探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陷入困境。
1999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决定科研生产并重,开展新一轮森林沼泽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研究,制定新的区域化探方法技术,解决森林沼泽区区域化探工作面临的问题。1.2 技术简介1.2.1 基本原理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是系统地测量广大地区内天然物质(水系沉积物、土壤、湖积物、水、气、岩石等)中多种元素的含量,研究地球化学指标及其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中小比例尺区域找矿与矿产预测,并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的方法。水系沉积物测量是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它可以根据少数采样点上的信息,遥测采样点控制的汇水域中的地质矿产信息,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信息,达到寻找新的矿产地的目的。1.2.2 技术特点
在森林沼泽景观区,影响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因素是广泛存在的大量有机质。有机质对元素的吸附作用造成许多元素发生地表富集,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部位有机质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水系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规律发生畸变,对地质找矿工作造成误导。新的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严重影响,为本景观区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资料。同时新技术操作简便易行,便于在全区推广使用。
1.2.3 技术要点(杨少平等,2003)P
(1)在森林沼泽景观条件下,腐殖土和泥炭是普遍分布的表生介质,其粒级主要以-80目的细粒物质占优势,有机质对矿化指示元素的表生富集作用主要集中在-40目以下(特别是-60目以下)的细粒级段。
(2)残坡积母质层中多数元素相对基岩都发生了富集。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使多数元素在残坡积母质层中发生了富集,从而强化了下伏矿化的地球化,1 森林沼泽区区域化探技术
1.1 技术领域综述
森林沼泽景观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黑龙江省、吉林省三省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面积约65.9@104km2。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北部(含得尔布干成矿带)、辽东-吉南成矿带和黑龙江省的伊春-延寿成矿带位于本景观区中。
森林沼泽区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研究始于1975年,历经25年,多家多次开展过研究工作,得到相似的结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采样粒级-40目、-60目、-20目,采样密度1点/km2、1点/4km组合样分析或1点/4km单样分析。2000年以前,在东北森林沼泽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借鉴内地沿海区的化探扫面方法技术,按照不同阶段的试点研究成果,采用-40目、-60目或-20目采样粒级,1个点/(1~4)km和1个点/5022
2
2
本文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4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