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共晶基复相陶瓷中缺陷的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20:16

  本文选题:夹杂 切入点:缺陷 出处:《机械强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共晶基复相陶瓷材料中,不同相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的缺陷是降低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基于等效夹杂理论和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计算得到颗粒周围缺陷在热残余应力和外载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缺陷的扩展稳定性,并分析了颗粒刚度、形状、含量等参数对扩展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扁平形的颗粒环向最容易产生热裂纹;刚性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载应力在基体中平均作用效果,且长椭球状刚性颗粒的降低程度要大于扁椭球颗粒,因此有利于缺陷的稳定,柔性颗粒作用相反;当缺陷扩展量很小,应力强度因子主要受残余应力控制,缺陷扩展量较大时,应力强度因子主要受基体平均应力控制,长椭球形柔性颗粒有利于提高材料强度。
[Abstract]:In eutectic multiphase ceramic materials, the defect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ifferent phas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duce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s.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the defects around the particle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and external stress are calculated. The propagation stability of the defects is studied, and the stiffness and shape of the particles ar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content and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propagation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at particles are most likely to produce hot cracks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the rigid particles can reduce the averag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stress in the matrix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reduction of long ellipsoid rigid particl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lat ellipsoid particles, so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ability of defects, and the effect of flexible particles is opposite, when the defect propagation is very small,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residual stress, and the defect expansion is larger.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average stress of the matrix, and the long ellipsoidal flexible particles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72355)资助~~
【分类号】:TQ1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贝尔,K.J.开尔克霍普,傅玉华;内压厚壁筒单个裂纹和多个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公式[J];湖北化工;1992年04期

2 李学鹏;张建辉;;人工心瓣热解炭表面微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3 史云沛,张永弘,,黄兆芝;多裂缝“载荷松弛”与应力强度因子[J];石油学报;1996年01期

4 沈峰;黄向东;李强;刘旭俐;;复相陶瓷蒸发舟的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06年02期

5 阚艳梅,靳喜海;复相陶瓷的内在增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陶瓷学报;1998年04期

6 辜萍,傅正义,王为民;复相陶瓷的制备与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樊宁,艾兴,邓建新,高子辉;复相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仿真预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邵刚勤,段兴龙,袁润章;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2期

9 周振君;郭艳杰;杨正方;;四方氧化锆多晶/氧化铝(板晶)复相陶瓷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林旭平;马景陶;张宝清;邓雪萌;;Y-Ce-TZP/Al_2O_3复相陶瓷空气环境下退火的相变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正光;顾涛;;高岭土在制备新型复相陶瓷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国军;金宗哲;;反应合成复相陶瓷物相生成机理研究[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口头报告 一、陶瓷微粉的制备与处理[A];第十四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6年

4 孙帅;徐强;朱时珍;刘玲;刘颖;;放电等离子工艺制备共晶配比Al_2O_3/GdAlO_3复相陶瓷[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5 吴建锋;冷光辉;徐晓虹;刘升升;;用于太阳能热发电输热管道的红柱石基复相陶瓷的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侯永伸;王建江;许宝才;娄鸿飞;蔡旭东;;团聚粉初始粒径对自反应淬熄法制备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吸波剂的影响[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艳改;贾德昌;周玉;;LiTaO_3/Al_2O_3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余龙文;陈呜宇;曾照强;苗赫濯;江作昭;;无压烧结Al_2O_3/nano-Si_3N_4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改善[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杜丕一;陈祖煌;董艳玲;翁文剑;韩高荣;宋晨路;沈鸽;;渗流型铁电/铁磁高性能复相陶瓷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郭兴忠;程本军;杨辉;;锆溶胶制备及其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华;机械合金化制备TiB_2-TiC复相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孙川;B_4C基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性能研究及抗弹能力测试[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德贵;热等静压原位合成Ti_3SiC_2/SiC复相陶瓷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刘坤;先驱体转化氮化物透波复相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祖宇飞;TiO_2掺杂Al_2O_3-ZrO_2复相陶瓷烧结及超塑变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余明清;氧化锆—氧化铝复相陶瓷的结构、性能与磨损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小强;复相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03年

8 焦宝祥;注凝成型制备高性能氧化铝一氧化锆复相陶瓷[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李明忠;钛酸铝/氧化铝复相陶瓷及其梯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苗洋;ZrB_2/Si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抗氧化与耐烧蚀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艳;注凝成型制备莫来石增强磷酸铬铝复相陶瓷的工艺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姬卢东;铁电/介电复相陶瓷的原位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3 柳丽敏;多层化核—壳结构生物活性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李声延;MgO-Y_2O_3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大学;2014年

5 王丙军;20%wt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6 彭旭;AlN-BN复相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鹤;(α’+β’)-Sialon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赵杨;热压烧结制备ZrC/SiBCN复相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涂友良;莫来石增强磷酸铬铝复相陶瓷的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徐祥瀚;基于溶胶—凝胶无压烧结制备BN-SiC的组织与性能[D];沈阳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16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16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